《金匮要略》云:“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其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对于本条之“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多数医家以五行相生相克理论来解释。笔者认为此种说法尚不全面,不能揭示其内在本质,难以正确指导临床,故略陈己见,恳请同道斧正。
怎么理解中医中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从医学源流角度来理解
其理论来源于两个观点,一是《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即未病先防的观点。二是《素问·玉机真脏论》说:“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难经·七十七难》说:“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即已病防传的观点。
从整体观念角度来理解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作用实现的。在生理情况下,五脏相互资生、相互制约,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在病理情况下,五脏病邪相互影响、互相传变。因此,当一脏发病后,治疗必须照顾整体,即在治疗本脏病变的同时应积极调治其他脏腑,以防止疾病的传变。
从脏腑学说角度来理解
生理上肝主藏血、主疏泄,寄相火,主升主动;脾居中州,主运化水谷,有生血统血之能。肝对脾运化功能的正常与否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与脾的升清有密切关系。正如张锡纯所云:“盖肝之系下连气海,兼有相火寄生其中……为其寄生相火也,可借火生土,脾胃之饮食更赖之熟腐。肝脾者相助为理之脏也。”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得脾所输布的水谷精微滋养,才能使疏泄功能正常运行,而不致疏泄太过。如叶天士指出:“木能疏土而脾滞以行。”另外,脾运健旺,生血有源,统摄有权,则肝有所藏。病理上肝失疏泄就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从而出现“肝脾不和”的病理表现,可见精神抑郁、胸胁胀满、腹胀腹痛、泄泻便溏等症;若脾虚气血生化无源或脾不统血,失血过多,可导致肝血不足。因此肝脾在生理病理上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怎么理解中医中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从五行学说角度来理解
《素问·玉机真脏论》说:“五脏相通,移皆有次。”这就是说五脏之间疾病的传变是有一定规律的,即“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在五行学说中存在相生、相克、相乘、相侮关系。《素问·五运行大论》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正常情况下脏腑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以维持机体的“阴平阳秘”。如肝主升而归属于木,脾主运化而归属于土,存在木克土的关系。正常的“木克土”是维持机体平衡的重要环节,但木太过或土不及,这种平衡就会遭到破坏。木过于强盛,则克土太过,造成土的不足,即“木乘土”;木本不过于强盛,其克制土的力量也处于正常范围,但由于土自身不足,形成了木克土的力量相对增强,使土更加不足,即“土虚木乘”。
从临床实际角度来理解
临床上所见病位在肝的患者,在疾病早期,往往表现为腹胀、腹痛、纳呆、便溏、乏力、精神倦怠等脾虚症状,而后才出现胁下胀痛或刺痛、口苦、黄疸等肝病自身的症状。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肝病患者若不能康复,可演变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继则出现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贫血等改变,甚则门脉高压破裂导致消化道大出血。无论是中医学的认识还是现代医学的认识,都用事实充分证实了“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正确性。
怎么理解中医中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关于“实脾”
许多医家认为“实脾”就是补脾,肝病实脾即补益脾胃,使“脾土不受邪”。实际上“实脾”是调补脾脏之意,并不是单纯的“补”,而是“调”与“补”的有机结合。“补”是指在脾虚的情况下,采用“甘味”之药健脾补中,加强脾胃生化气血功能,既防病邪入侵,又可资生肝血,使肝有所藏;“调”是指用调和之法,以防脾土壅滞,从而维持脾正常的运化功能,同时改善肝的病理状态。临床上常补之以人参、白术、黄芪、炙甘草、蜂蜜、饴糖等;调之以陈皮、佛手、木香、青皮、焦三仙等。临床上对于肝病的治疗应辨别虚实,然虽当异治,固脾则一。这种“实脾法”有利于防止疾病的传变、蔓延,以保护未病之脏腑。
广告台词总说肝,是人类最沉默的器官,根据肝病防治学术基金会指出,肝脏本身没有痛觉神经,不容易有疼痛的感觉;而且肝脏的再生、储备能力都很强,被破坏 的肝细胞很快就会被再生的新细胞递补,只要有1/5的肝脏就能维持正常运作功能。因此,除了急性肝炎之外,百分之60%~70%的肝炎都是没有症状的!
1. 皮肤颜色变得暗沉、蜡黄
中医有什么方法可以判断是否有肝病
我们血液中有一种叫做胆红素(bilirubin)的物质,如果肝脏排毒功能下降,容易造成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正常血浆中胆红素浓度是低于 1.2 毫克/分升 (< 25μmol/L),当浓度高于约 3 毫克/分升 (> 50μmol/L)便会导致黄疸,其原因有可能是肝脏发炎严重、胆囊发炎或胆囊有结石等,造成胆汁有排泄上的障碍等,虽跟肝脏没有直接关联,仍须注意。
2. 不管休息多久都还是觉得累
中医有什么方法可以判断是否有肝病
现代人生活忙碌、精神压力大,导致身心俱疲的原因不胜枚举,肝病只是其中之一的选项,不过严重的肝功能损害、肝病危机,的确都会出现身体莫名疲累、 无法恢复元气的症状。当肝功能下降,其他器官就必须替代肝脏进行排毒或代谢等功能,甚至导致体内毒素废物排不出去,造成身体疲劳。
3. 消化不良、常胀
中医有什么方法可以判断是否有肝病
饮食习惯跟内容都跟往常一样,但却发现自己最近常常出现胀气、便祕和消化不良的症状?或许跟你的肝胆功能有关!胆汁无法顺利将食物分解、提供通过肠子的食物足够的润滑作用,就有可能造成消化系统问题。
中医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以前的信息技术比较落后,互相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比较少,大多是有什么好东西只是传给自己的亲人或子孙后代。这也就产生出了很多我们听说过的秘方,验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