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类型的哪有什么芳华
冯导讲述的芳华,
承载于文工团,承载于那样紧密的集体,那段特殊的日子。
正如穗子在旁白里说的,那一年发生了很多大事,主席和总理的离去,部队的天翻地覆。
那时候所有人的命运都围绕着国家大事跌宕起伏。
影片里他们的芳华承载于那里,有阳光也有水,有战火有生死。
本想可能是看不懂的吧,更遑论“心里涌了一下”这种情感体验。
毕竟,1992生于年普通工人家庭,
从上学到工作都是顺利,从儿时到青年都是城市。
虽曾梦想但终于也是没当成兵。
有幸生在兰州,虽然不是农村,但找个黄土高坡野山头也还算容易,去山上没人走的道儿溜一圈都能脑补出野外生存的那股劲儿来。
大学间一年去河口同学家夜里上山抓蝎子,无意踩过好几个野坟头,就这么点事儿,我愣是一直都挺怀念的。也因为这事儿被嘲笑过一阵子。
所以说,哪里经历过那个年代式的集体生活,硝烟战火。
要是硬算,其实初中高中两次军训,我还挺投入感情的,那两次军训都给我留下了至今难忘的一些情感。
其实说到这里,我也是因为回想起来军训这事,才能以我微薄浅鄙的见识,对冯导在晓说上的那句话感同身受的。冯导那话大意是
很多导演是一开始就拍自己的那段儿的,而我是文工团岁月过去好几十年了,再回头去拍。如果那时候我就拍,可能想说的东西就太多了。而现在,很多东西都忘了,记住的就那么几个事儿,反而能抓住重点了。
早些时候还能想起关于那段日子的很多细节,到了后来喝酒时聊起,真的就“能记起来的就那么几个事了”。而就“那么几个事”,在细节上都几近模糊。
反而当偶尔踩在石子儿路上或在午后太阳暴晒下的那种寂静时,彼时彼刻的心境情绪都会涌出来,时隔多年却感受到那个时候少年的沮丧或平静,喜悦和烦恼。
就像突然地走进汗蒸房时候,那热气瞬间笼罩全身。呼出的气反而是凉的。直到连气管里都是热气,一种被弥漫和浸透的情感体验。然后,再像走出汗蒸房,那弥漫感不出五秒便消去。又回到现实。
就是这些东西,最后留在了记忆里。也就是最后“能记起来的那么点事”,是最后最后留下的重点,不是记忆的重点也不是故事的重点,而是感情上的重点。
《芳华》一直到了最后,
绒花的歌声想起,
我依然还在想,这才是芳华,我他妈的哪是什么芳华。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
铮铮硬骨绽花开,漓漓献血染红它
而我这个,不被说温室里的花朵已经算留面子了,其实感觉叫个“青春”都有装逼的成分。
说来说去就学生时代,幼稚天真那么点事儿,还敢用“芳华”呢?
我也有芳华
但是,
前几天坐在车里,路灯下发呆,
突然就觉得,
我这个,
怎么就不能算是芳华呢。
都说“从前慢,一生只够爱一人”,大家都各种感慨啊。
如今快,不比从前慢了。
当年苦那时难,现今就不苦不难了吗。
只不过是,形态不一样了而已。
直到2012年,在我心里它可能还是活着的。
尤其这两年,很多时候,我感到我的芳华八成是已经过了。
《芳华》承载于那些日子那些集体,那些战火那些波折。
我这个应该是承载于那些年幼稚的文字吧,
现在想起来都感觉尴尬不已的那种文字。
为什么觉得是2012年呢,因为从那个时候开始突然就不再敏感了。倒是也没什么矫情的故事或变故,就是突然钝了,便再也没有动过笔写过什么。
芳华就突然消失了。
不再有印象中那种笑,不再有印象中那种奔跑。
以前归结过一个原因,就是少年时候敏感过了,一下子酸过头了,用朋友的话说就是骚过头了。以致于突然大转变,极度不愿意披露心绪,无论是口头的还是文字的,一度觉得说出来很累,写下来就更累。
再后来,思想就开始往比较俗的理念上转变了,“说了写了又有什么用”成为了主论点。
时到今日,思想上开始往回返了。
愿意梳理思路去写下点什么,思考也好,抒发也好。
毕竟咱也有芳华,还想能不能继续芳华,哪怕找不会来,纪念纪念也好。
那时候,不说不写因为觉得累,现在想写写了,也是因为累。
真是微妙,一个累字两种累法。
那时候不愿意说不愿意写,大概是芳华;
现在愿意说说也愿意写点儿,大概是芳华过了。
还有一个原因,更朴素了。
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的文字,就联想到那时候的思想,都不用细琢磨就能瞬间被一种难以名状的尴尬羞耻戳到心窝子里。
但是,重温那尴尬幼稚的时候,无论心里骂了多少个
“傻*”,
通常情况下,最后,一定还是会跟上一声
“唉......”
那过几年,肯定还是这样。
就是想留下点什么,以后自己看也好,后人看也好。
“你看,这是你爹当年,我现在看觉得当年我很傻比。那今天你,和我当时一样年纪,你也是一样的,虽然你现在不觉得,但是过几年你会觉得你爹说的真对。没关系,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我会找出一篇记事,给小孩子看,并用上面这段话启发他,不要觉得十四岁时候的问题是问题,那是你的芳华。
“你看,这是你爹当年,我现在看觉得当年我很傻比。那今天你,和我当时一样年纪,但你比我当年还傻逼,你真厉害。没关系,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我会又找出一篇记事,给小孩子看,并用上面这段话宽慰他,不要觉得十八岁时候的沮丧是沮丧,那是你的芳华。
“你看,这是你爹当年,我现在看觉得当年我很傻比。那今天你,和我当时一样年纪,但你没我当年傻逼,你比我厉害。没关系,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我果然又找出一篇记事,给小孩子看,并用上面这段话鼓励他,不要觉得二十岁时候的失败是失败,那是你的芳华。
当然,可能还有很多不会给他看,
因为,
芳华易逝这件事,
过于早地说出来,可能就没有那么多“惊喜”了。
而如果没切身感受这些“惊喜”,
可能就挺无聊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