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念善心起,天堂已诞生。一念恶心起,地狱已现前。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在面对同一件事情时,潜意识里的念头稍有偏差,便有可能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
今天要讲的这本《侯大利刑侦笔记》,便是一个关于“恶念”与“善念”碰撞的故事。
话不多说,这就开讲——
①“青梅殇竹马返正道”
故事开始,来到2001年的秋天,记得那是一个再平静不过的清晨,三位警察的到来,硬生生将宿醉未醒的侯大利从被窝里残忍叫了起来。起是起来了,可侯大利看眼前三位警察叔叔的表情就跟看外星人似的,毕竟酒喝多了,这会儿大脑还宕机着。
不过为首的警察接下来一番话,却让侯大利的醉意瞬间全无——“你青梅竹马的杨帆昨晚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失踪了。”
啥玩意儿?!带我去现场!刚刚还晕头转向的富二代,这会儿恢复理智后倒变得火急火燎的了。
作为从小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侯大利对杨帆可谓是太熟了,她每天放学回家的必经路线、路上所需时间等等,就是忘了自己家在哪儿,也不可能忘记这些。
此时的他还不知道,杨帆的遭遇将彻底改变他,以及无数人之后的命运!
人们在青春年少时,享受成长快乐,很少思考生与死的大问题。
看到杨帆的尸体,侯大利内心的精神殿堂“哗啦”一声轰然倒塌,在寻找她的这段时间里,他体重暴减,人也瘦脱了相——
再也没有那个每天中午为我补课的女孩了……
再也没有机会郑重地亲口向她说那三个字了……
疑惑很久,他明白自己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再也回不到原来的世界。
尽管他认定杨帆的死不是意外,而是他杀,可残酷的事实却是: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
回家的路上,一辆撞倒他的车,让他在昏迷期间将儿时强大的空间想象天赋彻底激活的同时,也下定了一个决心:我要当警察,将来为杨帆报仇!
决心一下,侯大利马上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变:从前的那些娱乐项目不要了,若是还沉迷其中,别说考不上警校当警察,恐怕就算自己再年轻力壮也无需多久就会骨瘦如柴、形容枯槁,后果不堪设想!这歪风邪气坚决不能要;现在该做的,就是认真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他如愿以偿考上了政法大学刑侦系。
②杀妻案初窥人性杂
日子像风一样过得飞快,转眼间六年过去,侯大利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不务正业的富二代,而是一名各项成绩拔尖的高材生。
不过,他一个刚毕业的警校生,想要重启当年那起案件的侦查,谈何容易?
此时的侯大利,和那些刚毕业的警校生差不多,对于将来的刑警生涯都充满了热血和期待,幻想着警服一穿,再大嗓门一喊“我是警察”就能让犯罪分子乖乖投降的场面。
很多事实都在证明一个道理:期待越大,失望越大。
年轻人火力旺是好事,作为一个刑侦系毕业的实习生,那就先来刷几个副本练练级吧,不介意你开挂,因为这些副本就是为你这种不知道“贫穷”怎么写的开挂玩家准备的。
第一案算是个小试牛刀的盗窃案,纯粹是一盘前菜,这里先不剧透。
接下来的第二案是一个“杀妻案”,算是一道硬菜,侦破此案后,侯大利第一次看到了人性的复杂——
一个看似简单却无比沉重的“爱”字,毁了一个和睦的家庭、一个“事业有成”的丈夫和一个“贤妻良母型”的妻子!
强势的母亲以“爱”的名义掌控着女儿的一生,女儿一直被压迫着喘不过气来,直到丈夫的欠债累累,成了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爱”到深处便生恨的丈夫,以“过不了心里那一关”作为借口来掩盖自己狭窄的心胸和可怜的自尊,杀死了深爱着他并付出了一切的妻子;
母爱如水,无微不至,可从什么时候起,这份母亲的“爱”变得令女儿喘不过气来,宁可出卖肉体换来给丈夫的救命钱,也不愿向母亲开口借钱呢?
这个案件中,所有的受害者都是加害者,而所有的加害者同时也是受害者。
妻子罪有应得吗?
究竟谁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从什么时候起,亲情关系竟变得如此扭曲?可悲!
从什么时候起,本该纯洁无暇的“爱”字竟然变成了杀戮的借口?可笑!
生活还要继续,太阳明天还要升起,丧钟要为那些杀人犯而鸣。这句话,或许也是一种无奈之下的“可怜”吧。
生活就是如此,总会在不经意间留下伤痕,有的在心里,有的在身体,有的在墓碑上。“可恨”的是,这位强势的母亲最后得知真相后砸了墓碑上女儿照片的行为,显然什么都没有学到。
而在现实生活中,家长过于强势而忽略了子女健康成长从而导致悲剧的案例,还少吗?
③连环案背后泪不干
第三案,严格意义上说是一个连环杀人案,受害人之间没有任何交集,凶手每次作案,都如有神助般,六年多以来让警方毫无头绪。
但老话说得好:百密一疏。再高明的罪犯,也迟早会有露出狐狸尾巴的时候。
书说简短,在与凶手进行了多次交手之后,侯大利终于找到了这一连串看似毫无关联的命案背后的规律以及凶手的真面目!
有“因”未必会有“果”,但有“果”一定会有“因”!
这一切的“因”,早在六年前侯大利与杨帆在一起见义勇为制服当街杀人的丈夫那一天,就已经悄然种下了。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正能量很难发新闻,负能量最能吸引眼球。”
记者本该是一个严谨而正直的职业,但什么时候起,它成了贬义词的呢?
为了名利断章取义的记者,在他选择放大那次新闻的黑暗面,而对路人见义勇为的一面只字不提的时候,是否想过就是因为这个举动,最终会落得一个死于非命的结局?
当他以一番听起来大义凛然的理由粉饰自己的虚伪时,就已经彻底失去了做人最宝贵的东西,以及辜负了这个职业应有的道德准则。
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利欲熏心,这些连环杀人案根本不会发生,这些受害人除了他以外,几乎都是完全无辜的人!
遗憾的是,人生没有“如果”这个选项,每天都是现场直播。
这些案件中,无辜的受害人死了,可他们各自的家庭成员却要在余生中遭受无尽的折磨!
菜农的死,让家庭的顶梁柱彻底垮了,原本有希望考大学的儿子堕落了,成了一个终日浑浑噩噩的行尸走肉;
妹妹的死,再加上记者报道的误导,让原本该拥有大好前途的哥哥彻底陷入了黑暗,成了一个自私、杀人如麻的恶魔;
儿子的死,让母亲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余生的日子,活下去的唯一动力就是听到凶手认罪伏法的消息……
同样是面对最亲的人遇害,侯大利与凶手却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这也让他们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注定永远都是对立面世界的人。
“人的生命是这个世界最宝贵的,谁都没有权利夺走。”——这是侯大利的人生信条,即使我再恨杀害杨帆的凶手,我也会将他们交给法律。
而凶手的人生信条,则与之完全相反,这也注定了他后续的悲剧结局。
而从凶手的口中,侯大利也得知了当年小蒙的死不是意外,就是他一直笃定的他杀!可杀死杨帆的凶手是谁,仍然毫无头绪……
而侯大利的刑警故事,还将继续书写下去。
欲知后事如何,就看后文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