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妈妈,我想给这本书打10000分~”

“妈妈,我想给这本书打10000分~”

作者: 弥小木 | 来源:发表于2023-12-07 13:28 被阅读0次

    文|弥小木

    “妈妈,我想给这本书打10000分~”

    嗯?

    老母亲问的,明明是“如果满分5分,愿意给这本书打几分?”

    一开始,老二回答的是100分。

    就1秒,怎么就改口要打10000分了。

    老二给的理由是“因为太好看了!”

    到底是哪本?

    让老二愿意给出这么高的分数?

    原来是它呀:《什么也不做的一天》

    这本《什么也不做的一天》,到底有什么魅力,让老二如此喜爱?

    孩子眼中的猴子

    《什么也不做的一天》里,有一只“淘气、好玩又安静的猴子”,这个总结,是老二给的。

    平日给孩子读书,很少会中间提问。读这本《什么也不做的一天》时,就那么自然地提了三个问题。让人意外的是,老二居!然!都!答!错!了!

    太意外了。

    阅读的“预测”能力,老二一向很强,这本《什么也不做的一天》,算是让老二的阅读“预测”能力,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什么也不做的一天》是以色列的加利亚·伯恩斯坦,创作的一本童书。这本书里,主要讲述的是一只猴子,因为受不了家人太过热闹的环境,而出去透气遇到蜥蜴的事。

    问老二哪三个问题,他全答错了呢?

    第一个问题。

    小猴子脚受伤,问蜥蜴要不要亲一下?老二答亲了。因为老二觉得,这时候的猴子和蜥蜴是好朋友,所以会亲。

    但事实上,蜥蜴忙得很,忙着什么也不做,没空亲小猴子受伤的脚。

    第二个问题。

    蜥蜴邀请小猴子闭上眼睛,小猴子是否闭上了呢?老二的回答是没闭上。因为他认为小猴子觉得家里太吵,会独自跑出去,有点淘气,小猴子不太会那么容易接受蜥蜴的邀请。

    故事中的小猴子,接受了蜥蜴的邀请,闭上了眼睛。

    第三个问题。

    小猴子在外面待够回家后,问家人是否要亲亲它受伤的脚,小猴子的家人们亲了吗?老二的回答是没有。

    书中的故事,是一群猴子拥着亲小猴子的脚。对于这点,老二刚开始不理解,看着图片,恍然大悟般地说“因为它们都爱它啊!”

    老二眼中的这只猴子:淘气、好玩又安静

    其中的“淘气”,我复述时用了“调皮”,老二两次纠正我的用词,是“淘气”,不是“调皮”。对于词语的准确度,孩子是有自己的要求的。

    虽然答错了三个问题,但不影响孩子对这本《什么也不做的一天》的喜爱啊。因为觉得《什么也不做的一天》太好看,所以孩子愿意给它打10000分。

    为什么读这本书

    刚上一年级的老二,现在更多的阅读书籍是带拼音的故事书,最近的绘本阅读数量在减少。那为什么会给他选这本《什么也不做的一天》呢?

    老母亲选它,仅仅因为一句话:献给喧闹人群中zui安静的那个孩子

    这句书本的简介,让人义无反顾地先收为敬。

    因为老二就是“喧闹人群中zui安静的那个孩子”,虽然安静,但他操的心,却比谁都多。比如,出门坐地铁。

    老二会是最负责的站点播报员,一站一站地数,一站一站地校对。和他出行,你一定不会坐过站,只会被他的认真“逼疯”。

    哪怕身体不适,在家休息,老二不会什么也不做,而是会操心隔日去学校要做的小练习。

    生活中,只要和他有关的事,他都会操心,操心之后,就要做点什么。可是,孩子啊,哪有那么多事值得你操心,一定要做点什么呢?

    很多时候,就是可以“什么也不做”啊,就像《什么也不做的一天》里的蜥蜴一样:

    静静地待着,感受阳光照在皮肤上,倾听树叶在风中沙沙响,还有虫儿在空中嗡嗡飞舞,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

    蜥蜴的做法,就是老母亲最想和孩子说的。虽然在读的过程中,孩子关注到的是“淘气、好玩又安静的猴子”,但蜥蜴他也一定看到了。

    当被外界环境刺激得受不了时,猴子会停下来,去找蜥蜴,安静地待着,什么也不做

    一本书,一种观念,一种感受。哪怕现在孩子没有理解,也没关系。相信阅读的力量,等待《什么也不做的一天》在孩子心中,种下的这颗“什么也不做”种子的发芽。

    给大人的一点启示

    因为本身属于高敏人,所以,对外界的刺激很敏感。

    而现在这个时代,不管你是否属于高敏人,外界的刺激,大多都属于“过度刺激”。“过度刺激”对孩子来说,最明显的影响,是会削弱他们的能力,比如专注力;还会失去与自我的联结。

    从“过度刺激”的局面走出,可以很简单,简单到“什么也不做”。所花的时间也不多,按丹麦家庭治疗师耶斯佩尔•尤尔的说法,10-20分钟就够了。

    分享一个印象深刻的场景。

    暑假去玻璃博物馆,观看火焰表演。现场有拿着话筒讲解的讲解员,可旁边的一位母亲,讲解员说一句,这位母亲会大声地复述一遍,讲给她10来岁的儿子听。

    可以确认的是,男孩听力没问题,讲解员的解说,是听得见的。

    也许从这场演示可以看出,这位母亲日常对儿子说得话有多少。这位母亲的话语,对于男孩来说,属于一定程度的“过度刺激”。男孩是自己不会看、不会听、不会理解吗?

    家长要允许自己拥有“什么也不做”的时刻,也要允许孩子拥有“什么也不做”的时刻。不要担心不够爱孩子,不要担心孩子学得不够多。

    每个人都需要独处的时刻,都需要一点“什么也不做”的时光,就像《什么也不做的一天》里的小猴子和蜥蜴一样。

    写在结尾的话

    《什么也不做的一天》看似薄薄的一本绘本,但能读出很多的内容,比如上面分享的独处时光,还有没细细展开说的“家人的爱”。

    不如,书中的“家人的爱”,交给小小阅读者细细体会吧。

    愿大朋友、小朋友们,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都能拥有“什么也不做”的好时光。

    Hi~我是弥小木

    家有两娃,一儿一女(小学生+初中生)

    佛系养娃的沪漂老母亲~

    孩子们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挑战课题。

    老母亲一边学习怎样当妈,一边保持自我的成长。

    分享女孩&男孩养育干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妈妈,我想给这本书打10000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cbs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