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评:来自五岁小家伙给我的建议。
3月中旬儿子跟着奶奶回老家,直到五一放假才接回来,一晃近五十天,我们作为父母是轻松了,可孩子非常想念我们。
到老家看见儿子的第一眼,我一边忙不迭地打量,一边感慨:每次看照片或者视频,觉得他似乎已经长大了;每次见到真人,就又觉得,还是个小不点儿啊。
儿子和大姑正在看书,我躲在桌子后面喊他,他疑惑地看过来,发现是我,笑开了花,说:“妈妈,怎么是你呀?我还以为是二姑呢。”
我站起身说:“快过来,让妈妈抱抱!”他却忸怩着迟迟不肯过来。当然,用不了半天,就跟妈妈又亲密起来,还主动提出什么时候回北京的话题,并且坚决要求,这次要跟着爸妈同一天、一起走。
回到北京,小长假过去,我们继续开始上班,奶奶在家陪娃。
假期后第一天,我准时下班,不到六点半就到家了。
临睡前,我问娃:“你今天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是跟奶奶出去玩吗?”
儿子回答:“不是的!是妈妈你回家很早。这是我今天最开心的事情。”
我说:“妈妈也很开心今天到家早,可以多陪你。明天我也尽量争取6:30就到家!”
儿子开心回答好啊。
没想到第二天非常忙碌:傍晚七点我还在加班改材料,一直到八点多才到家。中间儿子给我打了两次电话。第一次是6:30用奶奶的手机,我抱歉说还在加班得到7:30;第二次是7:30用爸爸的手机,通话时我听到娃的声音带点哭腔。到家后爸爸告诉我,吃完晚饭以后,娃突然回到房间里,趴在床上流眼泪;爸爸问怎么了,他说:我想妈妈了。
娃问我,为什么说话不算数,这么晚回来?我道歉并解释说,原本6:00左右要下班的时候,同事A突然来找我,发给我一个文件,我就开始修改;到我快改完的时候。另一个同事B又给我发了另一个文件,于是我又开始修改,结果下班就晚了。
娃从撅着嘴生气、眼眶还噙着小泪珠的状态慢慢恢复,开始认真地给我出主意:“有了!妈妈,我有个好办法,你可以在你的办公室门上贴一张纸,上面写着:'四点以后,禁止进入我妈妈办公室'。这样四点以后就不会再有同事找你了,你就能早点回家了。”
什么,四点以后禁止进入?我心里想:儿子你真是异想天开啊,即使我可以不让下属进来,也不能拦住领导啊。即使关着门,紧急的事情也会通过电话微信找我的啊。但嘴上却说:“嗯,是个很好的办法呢!”
儿子很受鼓舞,继续跟我畅想。
“妈妈,如果明天下午有同事找你,会怎么样呢?”
“那这个同事会看到门口的禁令,Ta就看一眼自己的手表到了几点了。”
“如果是3:30呢?”
“那他就会敲门进来。”
“如果是4:30呢?”
“那他就会说,啊,已经过了4点啦,不能进去了,我还是明天再找吧。”
儿子很开心地继续问:“如果是6:00呢?”
“那我已经下班了,他们找不到我了。”
一场失信于孩的风波就这样过去,但这个建议却一直留在我心里。真的不能做到吗?我心底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很多时候我们疲于应对紧急的工作,忘了去区分它的重要性。
但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我已经快两个月没有跟父母一起,好不容易回到父母的身边,他们却因为加班而到家很晚,没有足够的时间陪我。
一想到儿子默默流泪的委屈小脸,还有他自认为绝妙的建议,我就在脑中反复思索这个建议的可行性。当然我不可能真的在办公室门上贴上这么一张纸条,但是我为什么不能把这张纸条贴在自己的心里?
每天到下午4:00的时候,我就应该提醒自己,今天的工作该收尾了;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准时下班,把应该留给家人和自己的时间,还给我们。
第三天,我下午参加电话会,从3点开到6:30才结束。但是由于我脑海里面的4:00闹钟,我在电话会中间抽身出来,到电脑前处理完一些工作,再继续回到电话会场。
工作中有类似这样必须要出席、但效率却很低的会议,为别人的会议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最终导致加班、家人的失望。改变这种情况,只需要我们有拒绝的勇气,或者是变通的处理。四点禁入提醒,让我没有被会议的安排所束缚,继续低效对待自己的工作时间。
下班前我还飞快地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找出一张纸,写上“四点以后禁止进入”,贴在了办公室门口,拍张照片,然后再把那张纸撕下收起来。
回家给儿子看照片,告诉他:“妈妈很感谢你,就是因为你的建议,四点钟以后没有人找妈妈,所以我才能6:30结束会议,7:00到家。”
妈妈真的很感谢你,有你的建议,提醒我不要陷入天天救火的窘境,提醒我什么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