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家庭教育
对话家庭教育之二“自信”背后的真相

对话家庭教育之二“自信”背后的真相

作者: 皖水畔人 | 来源:发表于2017-05-17 20:32 被阅读0次

    宜泽是个自信的大个子男孩,至少当你跟他聊天或者在课堂上讨论问题时,你会得到这样的印象。在课堂上,发表个人见解时,他会积极摆出自己的观点,并努力做到有理有据,以说服对方。只是,他一遇上强有力的挑战,说话的声音就会很急,甚至会因为激动而结结巴巴,语无伦次。一旦落了下风,就会露出委屈的样子。他很喜欢聊社会交往的话题,一般都是跟大人关系密切的,他的观点基本来自于爸爸——“我爸说”三个字几乎成了口头禅。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很积极主动的男孩,写出的字却笔画纠结,显得十分小气,书写的速度异常缓慢,几乎每一次考试,都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写内容。当与同学有矛盾时,他很容易哭鼻子。为什么在同一个孩子身上会有这种看上去有些不一致的表现呢?这让我对与他父母的面谈充满了期待。

    这天下午,他的爸爸妈妈比预约的时间早到了半个小时。他们推开聊天室门时,我们正在与另一个孩子的父母谈话。我请他们自己在校园里参观参观,等会儿再喊他们。他们答应着,我观察到爸爸的脸上有一丝被怠慢的不悦闪现。他们没有去参观,而是一直在聊天室门口踱步,等候。这无疑是在提醒我们,别让他们等得太久了。

    终于送走了前面的那对父母,把宜泽的爸爸妈妈请进聊天室坐下。宜泽参加舞蹈队比赛的排演,不再学校,所以少了当真父母的面与孩子的对话环节。

    爸爸一落座,就开口问:“宜泽在学校学习还好吧?”我笑着直接转移话题:“如果不介意的话,我们先不谈孩子的学习,谈谈学习之外的。行吗?”他们先愣了一下,再点头:“行。”表情里,他们有了一丝茫然和戒备,或许把老师当成“对手”了。我们眼里没有“对手”,只有平等的家长和平等的孩子,所以心平气和,依然阳光灿烂。

    孩子回家第一件事干什么?——做作业,这是必须的。爸爸毫不犹豫。

    除了做作业呢?——看书。有时跟我们一起串串门。现在比以前少了,以前我们经常带他出去,见见世面,以后见人不怵。爸爸越说越盎然。

    我看着他,微笑;两位年轻老师也静静地听着。

    爸爸就自顾自地说开了。我们家也可以说是书香之家吧。孩子的一个伯伯是特级教师,还有一个在重点中学当校长的叔叔,都很有名的,教育上都有一套,他们说孩子从小要多见世面。我自己以前是在大企业做高管的,现在自己单独干。我感觉孩子社交能力还不错,有自己的见解。我儿挺骨气的,从小我就告诉他,不跟人随便动手,做得对就要坚持。我儿读一年级的时候,一个年轻老师,不问青红皂白把我儿的笔给扔了。我儿背起书包就出了教室。这事是那老师不对,我就到学校让校长说个明白,后来那老师再不敢乱来了。我们家规矩很严的,我儿跟我们谈话,不能坐着,要规规矩矩站在旁边……

    我等他说得有点尽兴了,问一句:孩子在家干家务吗?

    这次是妈妈开的口:不干,家里也没什么事需要他做。偶尔会炒个鸡蛋。

    要不要学着干些家务,感受一下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嗯,这主要是我们没想到。

    有一个现象我们需要讨论一下,宜泽表面上很自信,很阳光,可是真正遇到需要通过努力才能完成的任务,他就显得不够自信。我直视着一脸自信甚至自豪的爸爸。

    对,别看我儿个子不小,胆子有时很小,他不敢一个人睡觉。爸爸说的时候轻描淡写,我们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

    您是说宜泽现在跟你们睡一起?——对。

    是他没有自己的房间吗?——有,他不敢一个人睡,一直跟我们一块儿睡。

    你们不觉得这有些不正常吗?一个十二岁的男孩跟爸爸妈妈睡一块儿!这孩子怎么才能长大?——爸爸妈妈都有点尴尬:对,是应该让他一个人睡了。

    刚才您不断谈到规矩,这些规矩都是你们定的,他没有参与制定吧?——没有。

    完全接受爸爸妈妈定的规矩,孩子是不是实际上就没有了自己的主见,他的见解其实都是爸爸妈妈的见解?所以遇上真正需要自己拿主意做规划时,就缺乏自信了。我想,这与他很难顺利完成考试答卷也有一定关系。他不是做不来,而是常举棋不定,时间到了总还没完成。——可能是这样。那老师觉得该怎么做呢?爸爸终于开始有了“请教”的语气。

    我有两点建议,一是赶快让孩子睡自己的房间,二是让他给自己订计划定规矩,每天管理好属于自己的事情。

    爸爸妈妈点头,都说今天回去就开始做改变。

    ……

    我没有想到的是,宜泽这个大男孩还偎在爸爸妈妈身边睡觉。现在,他那脆弱的“自信”终于找到了答案。我期待着,错位的家庭教育能从盲目自信中回归正轨,让孩子真正感受到自己是一个独立是生命,需要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不仅是学习,包括生活,包括情绪。其实,他的爸爸是一个十分自我的人,这种自我投射到对孩子的教育上,很难避免自以为是。

    作为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盲区很多,而这盲区的造成,往往都因为自以为是和一厢情愿,不肯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比较全面地考虑问题,更缺乏反思的自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话家庭教育之二“自信”背后的真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ccj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