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毒舌电影做APP能行吗?

毒舌电影做APP能行吗?

作者: emmapei | 来源:发表于2017-05-09 17:54 被阅读0次

    电影社区和电影购票APP相结合,毒舌电影肯定不是第一个,如格瓦拉生活、娱票儿。而毒舌电影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很大程度上是依托于“毒舌电影”这个公众号而存在的,可以说公众号“毒舌电影”是APP的“护城河”,相信APP中的很多用户都是公众号的忠实粉丝。毒舌电影是一个内容大号,电商和广告是两大主要的表现方式,广告主要出现在微信推送中,所以电商的表现方式出现在APP中也不足为奇了。

    电影社区重社交,购票功能侧重于电商,对于一个内容自媒体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尝试。由于APP在2017年1月份才上线,还处于起步阶段,产品模型也可以预见APP今后的发展路线。APP的界面分为三栏:推荐、看片、我的。

    电影社交方面

    第一栏:推荐。以5月7日的内容为参照。最顶端的一栏有4个滚动页面,推荐了一部小众电影《门徒》,往年5月7日上映的经典电影《木乃伊》,话题#这样子的童年阴影#想起来都可怕,韩国的一部真人秀《尹食堂》,内容可谓丰富,囊括了小众电影、经典电影、网友的讨论和真人秀综艺节目。值得一提的是,点开推荐电影的页面,如木乃伊,图片下的评论大多来自网络(其实是豆瓣),对于一个起步型的APP来说,在用户量还不是很多的时候,这的确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对于营造一种“互动”的气氛还是很有帮助的。

    下一栏的banner有两部分,左边模仿日历的形式“宜XX”,实则是一句话推荐了一部电影,如5月7日的“宜·相聚”就推荐了《一代宗师》,并且打出最关键的台词——“世间所有的相聚,都是久别重逢”。左边是一些短视频,如电影预告片,微电影等一些新奇好玩的短片。

    接下来有三个专题,第一个就是“汁源日报”。顾名思义,就是推荐视频网站上的一些新鲜出炉的电影,包括院线电影、引进的文艺片等等。这里有一个背景,在2016年,毒舌电影和主流的各大视频平台都达成了合作,单月视频播放量5000万左右。在很大的程度上,这样也估计到了用户的感受,推荐电影,要不要看,要不要付费,决定权在于用户。还有一点,我也注意到,在话题下,用户在讨论的时候会引用电影链接,这也是一种提高点击率、提高播放量的隐性方式,不会招来反感。就像我平时看到别人推荐一部好电影时,我需要了解这部电影的内容,就要点开百度百科或者豆瓣电影,这样下来,效率太低,同时会消磨用户的热情。而毒舌电影这样的讨论方式,相当于一站式服务:推荐—讨论——查看——播放。

    第二个专题:大家都在聊。其实就是首栏的话题,由毒舌电影认证的人员发起话题,用户参与讨论。用户讨论的人数稳定地维持在30到200之间。

    第三个专题:发现更多。由毒舌认证的推荐人发表文章,文章内容是影评。毒舌认证的推荐人有两类,一类是毒舌电影内部人员,如大家熟悉的毒sir、表妹、肉叔;第二类是毒舌官,对方邀请的自媒体和影评人,如自媒体沃特脱口秀和钱德勒。这种机制有点像早期知乎的邀请机制,邀请在小圈内“有影响力”的名人领袖型用户成为你的早期用户,让他们为你背书。对待种子用户一定要给予各种额外关注。所以,可以看到,毒舌电影还未开放普通用户的发帖或者说发起话题。

    电商方面

    主要集中在看片这一栏,一是“汁源”系列,和各大视频平台的合作;二是“院线”系列,点击购票,跳转第三方购票平台淘票票。这个也相当于一站式服务,APP内部通常会有对于院线影片的解读,引导用户购票。比如作为一个真影迷,在APP看到毒sir在解读《银河护卫队2》的彩蛋,看得我心痒痒,于是我就会在APP内买票到电影院观看电影。

    对比:

    与其说猫眼电影、格瓦拉生活、娱票儿是电影社区,不如说它们是购票平台。比如说用户在买完票以后通常都很少想到再逛一逛社区,看看别人写的影评和相关资讯。因为在人们的认知中,通常都是看影评上豆瓣,看资讯,有门户网站和微博。

    一般来说,购票平台主要通过售卖门票进行盈利,顾客就像进入便利店买东西一样买完就走,所以注定了这类APP的内容社区很难活跃起来。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分别是格瓦拉、猫眼、娱票儿、卖座。格瓦拉的社区参与人数较少,虽然看不到阅读量,但是可以看到一篇文章下面只有零星评论,只有漫威党和DC党这类会引起撕逼的话题参与人数才会比较多;猫眼算是做得最好的,阅读量有几千甚至几万;娱票儿也稍好,阅读量在几千到几万徘徊,评论稳定在两位数。当然,猫眼的用户量级和其他电影APP也不是同一级别的,下载次数有280多万,其他大概只有50—70万。卖座网倒好,基本上不做内容社区了,而是卖门票和周边来盈利。既然注定社区和购票不可两者兼得,那么毒舌电影将购票“外包”给淘票票似乎是一个好的选择。

    一些需要关注的点

    说了这么多good points,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bug,可以拿出来探讨。

    1、由于处于探索期,电影页面下面往往只有短评没有长评,这意味着如果影迷想要看到更深更全面的解读就要去豆瓣。这个可能要在以后开放普通用户发帖以后再来探讨,究竟毒舌电影想要成为一个像豆瓣一样有短评长评的电影深度社区还是百科全书式、追求短平快的社区。

    2、在“大家都在聊”也就是“话题”下,一些话题参与人数上百,一些知识30多40.参与人数上百的一般都是引起情绪感和认同感的话题,也就是一个普通影迷也能够侃侃而谈的话题,比如#这样子的童年阴影,想起来都好可怕#,#年轻的时候,我以为喜欢的人应该像ta一样#,#一部让我笑得像神经病似的电影#,而像那些符合小众人群口味的话题则参与人数比较少,像#金像奖直击:港产片的未来#,#重口得让人崩溃!可我却停不下来#。所以,我的想法是在APP的探索期,先找一些贴近大众口味的话题,提高社区活跃度,进入增长期以后再由粗放转为精细的话题。

    3、对于毒舌电影APP来说,用户来自于公众号。刚刚上线APP时,在我的记忆中,毒舌官方似乎只在1月26日的头条推送过。而在平时,读者点开公众号,可以看到有一栏是“毒舌APP下载”,宣传虽然小,但是效果不错。我曾经听过一个朋友抱怨,说毒舌电影都在说英美电影,而她想看的日韩电影甚少提及。我觉得,日韩影视的影迷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或者毒舌电影可以试着三天推一次日韩电影的方式吸引日韩剧粉丝的注意力,继而转移到APP?

    4、互联网产品有一种商业逻辑就是直接向用户售卖某种商品或服务获得盈利。这个毒舌APP可以尝试吗?比如卖周边?我知道的一个反面典型就是时光网。多次大刀阔斧地改版和经营时光社区让很多影迷诟病,所以这种逻辑也值得思考。

    黄有璨前辈在《运营之光》里说过,一款产品在其早期过于关注用户增长,甚至出现“爆红”现象,往往反而会加速其死亡;早期产品的运营,一定要围绕着“口碑”来进行。对于毒舌电影APP来说,内容乃是重中之重,这样,才能打造一个有温度的影迷社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毒舌电影做APP能行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cdi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