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晚清军王,一代硬汉

晚清军王,一代硬汉

作者: 公子铁衣 | 来源:发表于2022-05-09 09:54 被阅读0次

    北宋年间,著名政治家范仲淹收到好友的来信,请求好友为湖南岳阳楼赋文一篇。

    于是他揽阅《洞庭晚秋图》,遥想洞庭湖烟波浩渺,岳阳楼扶摇直上,大笔挥就了《岳阳楼记》这篇传世佳作。

    他在文中描写如此描写湖南钟灵毓秀的景象,“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并由此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由此历经700多年后,湖南这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土地孕育出了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一——左宗棠。

    左宗棠的一生,无论是居庙堂之高抑或是处江湖之远,都以先天下而后己的家国情怀立言行事。以一腔孤勇挽清廷大厦于既倒,凭毕生所学为其续命数十载。

    历数明清以来,湘楚大地人才志士辈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明清时期嘉靖道光年间,有名臣陶澍、贺长龄、学者魏源等。咸丰同治年间,有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郭嵩焘等。

    戊戌至辛亥革命年间,有谭嗣同、黄兴、宋教仁、蔡锷等。五四运动以后,有毛泽东、刘少奇、蔡和森、彭德怀、任弼时等。

    细细数来,几乎中国自明清以来的重大变革,皆有湘地人杰在其中熠熠生辉。

    欲知究竟是什么造就了这批中国近现代史的弄潮儿?而这批弄潮儿之中的左宗棠又是如何在晚清年间逆流而上,力挽狂澜?且听细细道来。

    湘地奇士,经世致用,气吞山河匡时救世

    湖南地处瘴疠卑湿之地,苗瑶聚集。艰苦的环境和少数民族的贸易通婚造就了湘人强悍刻苦、勇气霸蛮的习性和民风。

    湘地的学士也形成了不同于中原地区的士气文风:质朴淳实,不尚浮靡,勇于任事,锐意进取,多带血性却又负气好胜。

    湖南所特有的民风士气,也被人称作“吃得了苦,耐得了烦、霸得了蛮”的“骡子脾气”,既有马的烈性,又有驴的耐性。

    这种性格,务农不辞辛苦,坚毅好忍,终有所获,读书不怕寂寞,笔耕不辍,终成学问。

    左宗棠生于湘地,长于湘地。自幼受到湘楚民风士气的影响,形成了刚正不阿,勇毅冠绝的品格。这也造就了他“晚清第一硬骨头”的称号。

    湖湘文化倡导经世致用的学风,左宗棠自小天资聪颖,少负大志。于道光七年就取得长沙府试第二名。

    自道光九年起,丁忧在家的左宗棠就广泛涉猎中国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治国之策,他治农事,研究舆地和兵法,诸如《皇朝经世文编》、《天下郡国利病书》、《读史方舆纪要》、《水道提纲》等经世致用著作。

    这同时也为他将来指挥清军攻城略地、收复山河、施政理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运筹帷幄,用兵如神,胸中藏甲兵千万

    后世史学界对左宗棠褒贬不一,但他仍被称为晚清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这源于他携经世致用之学,奋华夏民族之勇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兴洋务,办实业,为中华民族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其一是统御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和陕甘宁地区的回民暴动。

    咸丰二年至四年,左宗棠先后以幕僚身份辅佐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平定太平军,胸中有数万甲兵的左宗棠首次在实战中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组织才能。

    左宗棠任湖南巡抚幕僚期间,“昼夜调军食,治文书、区画守具”,“内清四境、外援五省”,所施谋划无不应允,他所施行的一系列军事举措也使湖南等地转危为安,连奏连捷。

    经此数役,左宗棠名称大噪,清廷连连嘉奖,拔擢至兵部侍郎,加四品卿衔。

    咸丰十年,左宗棠又招募楚军,率清军先后攻陷金华、绍兴等地,连克连捷,重挫太平军主力,太平天国的灭亡已成最终定局。

    左宗棠取得平定太平军的巨大胜利,清廷也为之振奋,以军功加左宗棠为闵浙总督,加太子少保。左宗棠一时在清廷中风头无两。

    没过多久,陕西甘肃地区的回民趁清廷平定捻军无暇西顾,发动了暴动。清廷又派左宗棠驰援陕甘。同治五年至十二年年间,左宗棠枕戈待旦,各个击破,历经数年终于肃清了白彦虎、马占鳌等部。克复陕甘宁地区,取得了平定暴乱的最终胜利。

    太平天国运动和陕甘回民暴动是农民接机反抗清朝腐朽统治的起义运动,这些起义运动沉重的打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同时也加速了清朝政府的灭亡。

    应当这样说,如果没有左宗棠等一批晚清中兴大臣的勉力维持,清朝廷的灭亡也许要早上个几十年。而左宗棠的军事政治行为,实际是减缓了清朝廷的灭亡速度,强行为清朝廷续命数十载。

    清朝胡林翼曾评左宗棠:“横览九州,更无才出其右者”“精熟方舆,晓畅兵略,在湖南赞助军事,遂已克复江西、贵州、广西各府州县之地。名满天下,谤亦随之。”

    林则徐、曾国藩也曾称赞左宗棠的惊世之才和用兵之能。

    清朝大臣潘祖荫更是上书清廷:“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清廷重臣皆是众口一词,足见左宗棠军事才能之高,对清朝的贡献之大。

    但同时,左宗棠在代表封建地主阶级镇压农民运动的过程中,也大肆屠杀了众多平无辜的平民百姓,导致中华大地战火纷起,尸横遍野,百业凋敝,这同时也成为后世史学界诟病左宗棠的缘由之一。

    客观来说,左宗棠称得上是那个年代最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之一,但是被后人称为民族英雄的,还另有其事。那就是——收复新疆。

    老怀益壮,克复新疆,犯大清者虽远必诛

    1865年初,阿古柏和他的支持者沙俄趁清廷动荡不安之际,鲸吞新疆近160万公里的领土。

    新疆眼看就要沦陷于外敌之手,但当时清廷内部人人自危,以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竟然主张放弃这166万的辽阔国土,理由是“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

    在此新疆生死存亡之际,陕甘总督左宗棠力排众议,驳斥李鸿章“新疆无用论”。

    他言道新疆天山南北物产富饶,畜牧业和农业发达,矿藏十分丰富,说是沙漠千里,其实是未待开发的宝地。

    左宗棠也从战略角度论述新疆重要性重视新疆是因为保障蒙古的安全,保障蒙古是为了卫戍京师如果新疆的边境不稳固,那么陕西、甘肃、山西各地均会有外敌入侵我朝边疆将永无宁日。

    言辞恳切,有理有据,左宗棠站在民族大义的角度向当政者诠释了新疆的重要性。当时的慈禧太后听罢深受触动,同意了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意见。

    于是,1875年,已六十多载的左宗棠被清廷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左宗棠深知,此时西北边陲无可自恃之人,他不畏艰险,殚精竭虑筹措军饷,不惜四处求告,甚至背负骂名,高息借贷。

    终于,在西征新疆之前,左宗棠筹措到了两千万两白银和四千万斤粮草。

    接下来,左宗棠制定了“先北后南,缓进速战”的战略。着手为西征做准备:

    先是为军队配备了新式武器,开设兰州制造总局,仿造、制造先进武器。然后精简军队,裁汰羸弱将士,使其务农备粮。经过一系列举措,西征军兵精粮足,将士们个个士气高涨、勇冠三军。

    出征前,左宗棠以69岁高龄,命人为自己打造一口棺材,抬棺出征,以显示自己舍身为国的必死决心。

    每当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总有无数仁人志士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如此雄心壮志,让人不禁击节赞叹,左公不愧为民族英雄!

    西征军在左宗棠的指挥下,一路披荆斩棘,势如破竹,全歼阿古柏匪军,迫使阿古柏在绝望中服毒自杀。

    历时15年的新疆战乱遂告平复。左宗棠也应功擢升为二等恪靖侯。慈禧太后甚至谕告当时朝廷百官:“三十年内不准参奏左宗棠”。当时有诗赞:“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同治十年,沙俄又乘机侵占了伊犁,宣布“伊犁永远归俄国管辖”。

    征程未洗,心忧天下的左宗棠又连番上书清廷,请求在新疆设省并收回伊犁。

    光绪五年,在沙俄逼迫下,清廷派遣崇厚出使俄国谈判,签订了不平等的《里瓦几亚条约》。

    左宗棠闻讯,向清廷陈述利弊,痛陈战事不息,是因为有人割地求和的缘故。

    他主张先议和,示之以弱,然后寻机发兵攻占。清廷于是被说服,治了崇厚的罪。

    于是清廷派出使节重议条约,左宗棠一边筹措部署,兵分多路收复伊犁。凭借左宗棠指挥得当,三军将士同心僇力,终于收回伊犁九城及特克斯一带地区。

    占据华夏领土六分之一的新疆又重归中国,这是左宗棠个人的功绩的巅峰,也是家国之幸,民族之荣。

    纵观左宗棠一生,身无半亩却心忧天下,以一介布衣入世,南征北战,戎马倥偬,东平闽浙,西靖陕甘,白发之年又抬棺入疆,以身戍边。

    甚至当年左公命人在河西走廊行军之处遍植杨、柳、沙枣等树,如今已经郁郁葱葱三千里,后人皆称之为“左公柳”。

    作为一名中国人,左宗棠以身效法“达则兼济天下”的祖训,无愧为英雄的称号。

    兴办洋务,经济民生,春蚕到死丝方尽

    不仅如此,左宗棠还关注民生,振兴经济。他在任期间。兼顾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了一大批工厂企业,有利地推动了国计民生的发展。

    两江任上,他创办了福州船政局和学习西方技艺的船政学堂,为中国近代海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除此之外他还支持和发展金陵制造局、江南制造总局等,支持商人集资兴办近代工矿企业。

    西北任上,他建设兰州机器局、生产近代军火,在甘肃创办织呢厂,是近代中国第一家毛纺织工厂,其生产的产品既能提供军需,又能面向市场。开创了中国西北近代工业先河。

    左宗棠还大兴水利,治理水患,兴办灌溉工程。在鸦片问题上,他严禁罂粟,劝种棉花,改善当地生计。

    除此之外,在荒政、茶务、盐政等领域也他也施行了一些有力举措。

    就连政治和他对立的李鸿章也曾这样评价他:“周旋三十年,和而不同,矜而不争,唯先生知我;焜耀九重诏,文以治内,武以治外,为天下惜公。”

    正是有左宗棠这样经世致用的人,担负起了匡扶社稷的重担,左宗棠的所作所为,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鲜红的一笔。透露出中华民族之魂,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目睹山河破碎不甘坐视,以清朝名臣陶澍、林则徐自居。

    “三吴颂遗爱,鲸浪初平,治水行盐,如公皆不朽;卅载接音尘,鸿泥偶踏,湘间邗上,今我复重来”。

    1885年9月5日,晚清第一硬汉左宗棠于福建福州病故,时年73岁。他在临终的遗言中仍然心忧家国,劝勉光绪帝施行富强之策,推行铁路、矿务、船炮等。殷切期盼光绪帝“益勤典学,无怠万机;日近正人,广纳谠论。”

    拳拳爱国之心,跃然纸上,令人感伤。

    左公的精神和品格,高度概括了中国文人精神的精髓和内涵,他的爱国主义的拳拳之心,值得我们后人不断发扬。他的力排众议,匡复新疆,符合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他荣辱皆弃,名利不顾,以坚韧不拔的高尚人格和丹心汗青的崇高操守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同时他的所作所为,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必然。

    如今,我们身处和平年代,深情感念左公,“身无百亩忧天下,书读千卷学古良。力挽狂澜安天下,匡扶大厦受昭彰。”道一声,左公千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晚清军王,一代硬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cfh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