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中,最爱读庄子。庄子中,最爱读首篇之《逍遥游》。曾经在我心目中,逍遥二字,就仿佛是自由的另一种化身,尤其借以“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之鲲鹏气势。当然首先我得再表达一下对庄子仰慕之情,赞叹庄子,其思想内涵哲学和总能借之于寓言,寓意道出世间种种,而展现的内心自由的一种大智慧。我对其的仰慕之情,如滔滔江水,而每每读来,每每悟得,便又忍不住发自内心的赞叹不已。
我家丫头,年方一十五,也熟背逍遥游,半字不差。但我俩谈及庄子之时,她与我“思想见解”截然不同。我想,这就是要应证那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吧。更确切来讲,人不同年龄阶段,对于不同的领悟,这恐怕算是最好的共读。比如我俩聊起《逍遥游》,我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她就会用她现阶段知无涯的“绝对个性”来反驳我:子非鱼,焉知鱼不乐乎?子非燕雀,又焉知燕雀之乐乎?燕雀之志,人生不更容易幸福吗?鸿鹄安知燕雀之乐?况“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辩得我哑口无言,究竟要大志还是小志,大智,还是小智?论小智,早已辩不过她,常令我想起《两小儿辩日》。这种正反面辩证,也正是她自己辩证哲学思想的形成和成长吧?一起多读庄子,她一定也会跳出小大之辩,而知真正大智也。
每个人读书的感悟不同,盖因内心境界、知识多少、阅历多寡,而获得的读书感悟和乐趣也各不同。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读书之中,受益无穷。少年读书如隙中望月,只读得诗中字句;中年读书如台上望月,可知其全貌了其轮廓;到老年读书则如台上望月,那属于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和境界了,真正知其意,通其神。
期待我到老那一天,能“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也能如列子般御风而行,“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然如此,何时能达圣人之境?惟有继续与庄周同游,十八天同读庄子。

十八天 同读《庄子》,一起做到!------- 第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