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幼儿防丢预案--家庭自制版

幼儿防丢预案--家庭自制版

作者: 律叶 | 来源:发表于2018-11-01 17:21 被阅读0次

特妈碎碎念:

由于主要不是为了传播而写,只是及时记录育儿生活中的重要事项,想着毕竟真实体验毫无营销目的,可能会有些信息以及思考对其它家有儿女的伙伴们有用,才大言不惭臭不要脸的发到简书上来。但实在没有时间和心思对文章进行专业的架构和编辑,所以阅读体验可能不尽如人意,烦请大家权当和我唠唠嗑好了。思路混乱,语言苍白还请见谅。甚至连标题都懒得取了,直接简单粗暴一二三四以示分割。

两款防丢带、防丢绳 这已经是我们家的第三根防丢绳了,完全相同的前两根都阵亡

马特一直以来活泼好动,还爱疯跑,对于道路上以及外部环境里的危险意识不够,说教也没多大作用,所以从刚会跑开始,我们家就买了防丢带,出门牵着。

如今马特4岁,看似比刚会跑时要懂事一些,所以大人往往也会掉以轻心,防丢带也会开始不那么愿意栓。但是,在我看来,这个年纪跑丢的风险更大。正因为孩子已经开始有些懂事,大人也以为可以沟通的孩子能够更听话,殊不知这么大的孩子,跑的速度更快,听话通常也只能听一半,高兴起来估计什么也不记得了。而且随着年纪增大,家长也会开始带孩子出远点的门,去人多的地方,更容易发生丢失的危险。

我没做过统计,但是猜测如果对失踪儿童的年龄做一个统计,估计4-8岁才是真正的高峰,更小的孩子除非是被明抢的,但凡家里有人照看的,一般都还好。相反4-8岁是照看者容易疏忽,小孩也容易自以为是的年纪,孩子自己走丢的可能性非常大。

至于孩子自行走丢以后的实害,主要有两个方面:1是跑到马路上出车祸;2是被人贩子捡到机会拐跑。如果不是遇上这两种危险,只是和父母走散,很快就会找到,不论哪方报警或者孩子哭泣获得路人的帮助,这个年纪的孩子走丢了都不会出现特别严重的后果。所以针对这两个风险,我设计了给马特的防丢预案思路。

4岁以上孩子丢失以后,大人往往心急如焚,不知从何寻起,这正是因为不知道孩子在发现自己丢失以后可能会采取的行动,可能会前往的方向。别说和小孩之间,就是有一次我和婆婆因为事前没有沟通好要集合的地点,还就是在家门口附近走失了,又没带手机,两个人还都跟没头苍蝇一样乱扑腾,一个往东找,一个往西跑。都在猜测对方的轨迹,从而不断错过。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和孩子身上,就会因为不断的错过而大大延长寻找时间,孩子出现上述两种危险的可能性也就会大大增加。所以,如果大人能预知孩子在丢失以后的行为模式,将可以极大缩短找到彼此的难度。

大人如何能知道孩子走丢以后的行为方式呢?这个问题可能连孩子自己都不知道,试想一下,一个半懂不懂的小孩,在突然意识到找不到亲人后第一反应,估计是原地开始寻找,继而因为害怕而哭喊,能因为被吓傻了而一直待在原地不动只知道哭的都是好孩子,这种情况下大人很容易找到,毕竟刚丢失的时候双方的距离不会太远。但往往因为这个年纪的孩子有了一定自主能力,在极度恐慌下会病急乱投医的到处乱跑着找爸爸妈妈,至于往哪个方向跑,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孩子估计会下意识的随机乱跑,一旦跑到路上,就麻烦了。当然,如果此时有好心路人发现了异常帮助孩子寻找家长,当然是大幸。

我现在要做的是最坏的打算,不寄希望于我家孩子在发现走丢后能做一个原地哭喊的乖孩子,也不敢寄希望于立马碰上好心路人。而是把我家孩子假设成一个正常智商正常运气的孩子,看在还未实际发生丢失事件时,我们作为家长的能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预防,以及发生以后的防止损害扩大的工作。

首先,平时的念叨少不了,告诉孩子出门在外不要乱跑,要跟着大人,否则跑丢了就blablablabla。为了生命安全,吓唬吓唬很有必要,可惜不是每个孩子都是被吓唬大的,也不是每个被吓唬大的孩子都会一直牢记这些吓唬的。比如以我对我自己儿子的了解,这个家伙一旦兴奋激动起来容易得意忘形,一激动容易到处乱跑,人少处还好,跑远了意识到了还能跑回来找到我们,人多的地方,一回头就容易懵逼。

其次,完全指望孩子听说教从而能避免危险的发生,比指望男人从一而终还靠不住,所以就需要我们当爹妈的能够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除了一级规则,还得有二级方案,就是必须得有猴子你随便翻跟头,就是逃不出如来的手掌心的架势才能真正养猴儿。所谓二级方案就是假设孩子跑丢了,我们该怎么办的制度设计。

1 平时的教育中,就要教给孩子,一旦发生走失情形时,孩子要怎么做,找什么人,到哪里去,有这样的统一共识,在孩子真走丢的时候,孩子的心里除了惊恐以外,很快会有一系列可执行的操作流程来指导他后面的行为,从而避免出现慌不择路的情形。最可怕的不是丢的客观事实的发生,而是丢了以后孩子不知所措的茫然会更加剧惊恐情绪,从而导致完全被紧张害怕的情绪占据了思维,无法调用理性去行事了。但是如果能提前训练孩子对于丢失后的状态能有所参照,就会尽可能保持孩子理性行事,而大人也能对孩子的行踪有所预期,从而大家不约而同向同一个方向前行。

2 这种平时的事前预防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说教层面,最好能有反复数次的演习。这么大的孩子,记忆还没有那么清晰和抽象,需要配合行为,方能加深印象。

拿我家的举例吧:

我们会告诉马特,一旦找不到爸爸妈妈,最好是站在原地不要动(除非原地是在大马路上),可以哭,这样会引起周围路人的关注从而获得帮助;其次是在周围寻找警察、保安、带小孩的人、看起来面善的阿姨的帮助,说自己姓名,爸爸手机号让对方帮忙联系爸爸;如果上面做法都不行,自行前往某个我们提前约定的安全地点等待父母找过来。��H1-*��+49���

当然,我在实践中也发现了进一步的问题,从而引出了如下修正:

首先,孩子的年龄和认知还是得做进一步区分,4-6岁(即学龄前)和6-8岁,还是得区别对待:跟4岁的孩子讲警察、保安、还有看起来面善这些,孩子确实不好把握,前者还有制服,不过可不一定身边就有;后者太主观。但对于6岁以上的孩子可能这些就不是问题了。

其次,在有一些人多拥挤的地方,警察保安都不一定好找,比如今年国庆我一个人带马特从老家回京,下了火车后一路出站走到出租车等候处,本来想给孩子讲讲在火车站如果走失了可以找谁寻求帮助,结果我自己就没发现几个警察和保安,看到最多的是保洁,还见到2个消防员,以至于我给马特说找穿制服的警察,诶,一路没找到;说找穿制服的保安,4岁孩子也不识字,所谓制服也不能理解,我又说也可以找穿蓝衣服打扫卫生的伯伯奶奶(可不是每个地方保洁都穿蓝衣服啊,再说保洁人员可否信得过?),连我自己都没法说出一个明确统一的具体可执行标准,又如何能让这么大的孩子去记忆并实操?

再次,要约定安全地点,前提是这个大环境不能太陌生,第一次去的地方,谈何约定?

所以总结了以上几点,我和特爸商量,在马特4岁以前,相对最安全的方案如下:

1 老人带孩子的时候,晚上不能出门;白天也只能去家附近常去的几个公园和游乐场;还要带上防丢带;切不可去超市,如果需要购物,可以在马特白天上幼儿园时老人自行前往,不要带着马特一同前往。

2 只有当有父母双方同时陪同时,才去陌生的环境,而且不要经常去新地方,这么大的孩子对于见识新东西的兴趣也不大,至少马特表现如此,熟悉的几个户外运动的公园,还有商场足以让他满足。

3 在常去的公园和商场里,开始实施防丢演习,告诉马特如果走丢,去哪里能找到保安或警察,或者去哪里等爸爸妈妈。因为这几个地方非常熟悉,所以我们可以把周遭环境摸得很清楚,从而可以以具体的人和地,来给马特对应语言描述的概念,从而也增加他对什么是警察,什么是保安,什么是服务台等的认知。由于平时也常去这几个地方,基于2的控制下,这2年内马特能发生丢失的情景也会多发生于这几个常去的户外场所,所以这种演习,虽然不具有推广适用性,但很实用。一旦真丢失,马特就能按照演习中的训练,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4 记住自己姓名及爸爸电话号码,这个已经早就实施。

5 有4-6岁这个阶段的特定环境演习为基础,随着马特年纪认知的增长,再将这些特定环境里的演习做适用范围更广泛的一种调整和扩大,相信马特能更好接受,届时他也能够将A处的警察保安与B处的警察保安乃至保洁或者服务员做一个举一反三,能够将A处的服务台和B处的咨询处等做类推,当然,其间我们还会教育他认识各种标志以及商标,靠广告牌来定位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所以6岁以后,我们还需要再调整这个方案的具体操作措施,也可以更多的带马特去更新更陌生的环境探索了。

每每看到新闻里报道有小孩走失或被拐骗后自己如何镇定的找到警察寻求帮助,我都是各种羡慕,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反正目前我是自知自己儿子不是那种别人家孩子的料,智商时而在线时而掉线,明显大脑发育不及体能发育的更快更好,所以也只能父母操碎心来防止万一。还有老人问题,近期家门口各路口全部安装红绿灯,连丁字路口也不放过,据说可能是因为不久前某爷爷骑电动车带着3岁孙女闯红灯被撞身亡。都说自家老人,还能害孩子不成,没什么不能信任的。可在我看来,正是因为相当了解自家老人的意识及能力,所以才更不敢把孩子生命安全的重大问题交给他们,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时刻,不是害怕得罪人的和稀泥。真实的了解我们要保护的对象(并不是啥省心的主儿),也客观评价我们团队的其它成员(相亲相爱的猪队友),所以只能我们这为人父母的终极负责人来从宏观、中观、甚至微观层面部署了。

但愿我和特爸操的所有心、付出的所有思考及时间,都只是白费功夫,不管我们做多少准备,仍然祈求这种万一还是不要真实发生。就当我们全家吃饱撑的,权且当成周末家庭亲子游戏好了。

最后,有关防丢绳,补充说两句。文章开头的照片里那款红色小蝙蝠样式的,从马特一岁办会跑开始就一直在用,由于不会限制孩子的方向,孩子感觉自由度大,探索欲望不会被限制,比牵在手腕上的要更好。如果说问题嘛,就是大人跟着跑挺累的。2年多来我家用坏了2根绳子,什么上山下坡出海都带着,尤其是出海在海船上,不用时刻担心孩子一不小心翻越栏杆掉海里去。第二种绿色的牵手腕上的,好处是长短可伸缩,有一定灵活性,但确实比较限制孩子,不如背心样式的体验好。所以我们打算结合一下,把绿色的伸缩绳拴在红色背心上,结合两者优势,适合年纪大点的马特使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幼儿防丢预案--家庭自制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cix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