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家无恶奴,慈母无孝子。”
在我过古代,一些大的家族都有“戒尺”一说。包括各所学校老师手中都有“戒尺”。在家族子弟,活着学生犯错误的时候,都会受到戒尺的惩罚。
看过一部电影“天下无双”,梁朝伟所演的李一龙是一个小混混,被校长抓到之后,打了戒尺。李一龙心里还是很害怕校长的。现在的孩子们因为家长的娇生惯养,仿佛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甚至殴打同学,殴打老师。“怕”字,失去了意义。加上近几年教育部出台政策,老师不得体罚学生。真正让孩子的无法无天少了一层障碍。
严父慈母,一直是中华民族典型的家庭形象。现在都渐渐缺失了。加上现在很多年轻的父母外出打工,很少陪伴孩子,更造成了孩子成长中很多的烦恼。
孩子还是需要严厉管教的,打孩子,会让孩子有敬畏之心,从而不敢在外边胡来。我上学那会,我爸送我去学校,就是跟老师说,当成自己的孩子,不听话,该打就打。那时候的老师哪舍得打我们呢,顶多也就是在屁股上打几巴掌。
记得好像是有一年,因为一个老师因为打学生,打的是嘴巴子,把孩子给打成傻子了。还有就是有的老师心理变态,喜欢虐打孩子。这样的校园暴力我们应该坚决反对。而打打屁股,打打手掌,给孩子一个警醒的作用,也是应该提倡的。
父亲要严厉,母亲要慈爱。孩子犯了错误,让父亲发挥职责,去教育,去打,去管教。当然孩子总是会犯错误,有时候,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错误的。肯定会委屈,受了责骂,母亲就可以发挥职责,去哄一哄孩子,抱抱孩子,让孩子感到温暖。并且好言相劝,告诉孩子,以后不要这样做了,就不会再受责骂。
小孩子小时候,因为跟母亲在一起的时间可能多一点,都是很依赖母亲的,而长大成人以后,大多时候,还是跟父亲比较谈得来。毕竟父亲经常在外,接触到的人和事都比较多,也比较理性一点。能符合孩子的人生思考标准。
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作为父亲的角色一定要,在合适的时候,对孩子敲打敲打。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价值观,生活观。
棍棒之下出孝子,我们应该多去思考古时候我们老祖宗的教育模式,而非是随意的去改变教育的态度,把孩子培养成栋梁之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