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睡了吗?
昨天你说,孩子在学校被老师多次批评,回来就和你说,他想转学。这事让你压力很大,你问起我的意见。我想清楚一点了,现在和你聊聊。
我们对不喜欢的人或事的认知,总是早于喜欢的。
还记得多年前,我们一起到北四环那座商城找店铺想盘下来,我们合伙开店吗?哈哈,我们找了三天,夏天的北京哎,干燥酷热,我们在片区周围三个商场逐层考察,热得流汗,口干舌燥,转得腿酸,精疲力竭。找可以接手的店铺,谈转让费,商量卖什么货,赚女人的钱还是赚孩子的钱......
那时候,我们谁也没做过个体户,一直在公司里给人打工,一点也不懂做生意。后来做职业经理人,做老板的左右手,还是不懂开店做生意。我们因为没有这份经历,不懂得如何开始。找不到胜算。自然,开店铺这件事就黄了。
接纳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也是一种智慧。
接下来的几年,我逐渐明白这辈子无论怎样努力怎样折腾都肯定是零回馈的另外两件事:做裁缝、做会计师。不喜欢的事务衡量标准是什么呢?你没有心流,想尽办法,也做不出自己满意的作品,而且很容易赖在同一个水平上反复出错。
时间成本先行——时间给我们最大的收益是学会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是不是啊?
相比我们,孩子在教育面前却被动得多——全世界的学校评价机制差不多,全世界的老师大部分都一种机制下的服务模式。不喜欢这个学校,不喜欢批评他的老师,想转学是吧?
在没有学会自学之前,总要学会适应老师和学校。没有办法的事。
当家长的,不管孩子在家庭之外遇到什么样的体验,遇到什么样的待遇,我们要细心点,帮助他保持对自己的认同、尝试分析一下,才能有未来的信心。这些只有家长能做到,不要指望老师。
“性格决定命运”,这是多么大的谎言!越长大越知道,一个人的认知天花板才是一个人命运。你怎样看待世界给你的安排才是决定性的——我们要在有限的岁月中拓展出无限的思维高度,以理解人生每一次犯错的意义。
转学只是形式,和孩子探讨一下,问题在哪里,要怎样面对。性格品质、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结构性的知识建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和反思自我,对我们和孩子来讲,才是人一辈子要积累和升级的事。
重要的体验,那些认知过程复杂而长期有益的锻炼,还得家长来示范。
如果孩子感觉挫折或痛苦,鼓励主动找那位老师谈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就是被释放。和孩子坐下来理性分析后,你会发现,“我要转学”不是解决在学校不愉快的方法,在现实中转学程序也挺复杂的。再试试看,但不必回避挫折和坏心情,尽量找到新的兴趣。
人的认知有四种,通常我们都卡在升维和降维这第三层上。把不喜欢这个学校再升维降维各想一次,就能明白该怎么接受这个情绪了。在越来越不确定的复杂世界,只有通过接触和妈妈不同的人,他才能更清楚的看到自己的适应性。
想明白了吗?和他的老师私信聊下你和孩子沟通的情况,把孩子的真实想法反馈给老师,争取让她理解你的孩子,改善认识。这或许就是爱的支持。
春夜清洌,好梦。
老友
2021年3月3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