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卑斯的山脉中有一条隧道,为了预防隧道内的紧急停电造成交通事故,工程师们在隧道的入口处悬挂一块警示标志牌: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7083/944ea21810d32efb.jpg)
穿过隧道后几百米就是休息区,这里美景宜人,每天都有几百人专程到此来欣赏风景、野餐等。但每天都有人在回到车上时,发现下车时忘记关车灯,导致电池耗尽,最后不得不求助警察或其他司机——这严重损害了游客们的好心情。
问题来了:这个问题由谁来解决?
司机?地方官?警察?工程师?
由于隧道工程由工程师们负责,问题自然抛给他们,而且,他们应该也更能把握问题的本质。
为此,他们考虑了好几种解决方案:比如在隧道出口处设置标志牌“请关闭车灯”,但这可能会让夜间行驶的司机感到困惑;或者在休息区免费提供充电服务,但成本很高,还需要收费,游客们是不会同意的;或者在隧道出口处挂个表述得更明确点的警示牌——这个主意最终被采纳,于是,一个精准的表达就出来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7083/290f03956ebec1d4.jpg)
嗯,看起来不赖。但问题是估计等不到司机看完,车就要冲出护栏了。
最后,工程师转换思路,假定司机们也很想避免产生忘了开灯或关灯的情况,这是他们的问题(而非工程师的),他们只是缺少一个提醒罢了。
所以,最后的结果是:隧道尽头设置了这么一块标志牌: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7083/732dfeda758268d5.jpg)
这足够简洁,且能放上若干种译文,比其他方案更贴心得多。
所以,有时候,一个小小的提醒可能胜过复杂的解决方案。
多么奇妙!
你也可以想想你身边是否有人正身处困境,需要你一个小小的提醒。记住,不是长篇大论哦,是用小小的提醒去引导。
《你的灯亮着吗?》由唐纳德·高斯和杰拉尔德·温伯格两人合著,前者是研究复杂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的系统科学教授,后者曾被美国计算机博物馆的计算机名人堂选为首批5位成员之一,是数据处理领域的大牛。
他们两人用例子引导大家学会问题的正确打开方式:
先确认真正的问题,然后明确问题该由谁解决,再确定问题的来源,最后决定问题是否有必要解决。
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再大的问题也能化整为零,顺利解决。
不知道你读每一本书,你是否都有得到启发?这些启发分别是什么?在启发中,又有哪些对你的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于阅读、学习和成长而言,这些都属于真正需要被解决的问题。
所以,下面介绍一种虽然简单到令人发指,但却很实用的笔记法:
从阅读到行动的三步走笔记法:故事→启发→行动
以这本书为例,拎出三个故事出来讲一讲,大家也就懂了。请看下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7083/d5fe99adb7e3d894.jpg)
事启发行动:从故事中得到启发,再将启发迁移到行动。(注:这里的“故事”也可以是书中的原话、理论以及方法等。)
希望,你的眼睛在阅读的时候,可以像灯那样一直亮着,看到并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这样的训练,可以让我们不断靠近“世事皆洞明”的境界。
书友福利: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7083/6279c4edd299ff8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