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人,“中国”一词是每个人都熟知的词,但是如果有人问起“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哪里的时候,可能很多人都回答不上来了。
根据记载以及专家研究,确认“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青铜国宝“何尊”上。
“何尊“是西周早期的一件青铜器,是名为“何”的贵族所作,所以称为“何尊”,在何尊底部的铭文中,有一句“宅兹中国”,这是目前考古界公认“中国”两字作为词组最早的文字记载。
虽说何尊堪称国宝级的青铜器,可它的命运却曾也十分坎坷:1963年,何尊于陕西省宝鸡市出土;1965年,何尊被卖到了废品收购站。幸好宝鸡市博物馆干部在收购站看到了这件青铜器,便以30块钱的价格将其买回了博物馆。
而现在的“何尊”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展览,专家评价其不仅是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更是“镇国之宝”,不仅因为它上面有珍贵的“中国”二字,更是因为“中国”二字背后印证着我国厚重的历史。
比起其他文物,青铜器带有着更加浓重的史学意味,不仅仅是何尊,还有各式各样的青铜器,它们不仅是造型精美,在它们身上,有着书本以外的历史痕迹,通过青铜器,人们可以了解到商周时期更多的风俗礼仪和历史知识:
西周时怎样使用鼎、簋等青铜礼器?
西周奴隶价格是多少?
西周土地制度又是如何?
中国最早的刑事诉讼是什么样?
这些问题,都可以在《陕西古代青铜器》里面介绍的青铜器中找到答案。
作为一本介绍陕西出土青铜器的文献书籍,《陕西古代青铜器》主要围绕陕西出土青铜器的发现、发掘、流传、收藏和研究的过程,重点讲述青铜器背后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介绍器物的特点特征、历史地位、文化内涵及重要意义,是学习了解陕西历史、研究青铜器文化的一部精品力作。
为了让广大读者对陕西境内出土的青铜器以及背后历史有更深一步了解,古西楼书屋于2020年1月1日(星期三)14:30举行《陕西古代青铜器》读者分享会,欢迎广大读者及社会各界青铜器爱好者届时参加。
分享嘉宾:
《陕西古代青铜器》作者杨曙明
陕西省社科院特聘研究员、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客座研究员、宝鸡文理学院特聘教授、西安翻译学院客座教授、陕西新型城镇化与人居环境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陕西社会科学》副主编,先后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文物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国家地理》《秦汉研究》等报刊发表文章100多篇,出版《雍秦文化》等著作8部。
参加分享会,您将收获以下几点:
1. 丰富的青铜器史料
当今许多父母为了让孩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会选择让孩子去博物馆,可是即使去了博物馆,没有专业人员的介绍,那些青铜器的铭文、器型、用处很难看懂,尤其是冷门的觚[gū]、觯[zhì]、甗[yǎn]等,不仅器型、铭文,青铜器的纹饰、色泽也都有讲究。在分享活动中,杨教授会与大家分享关于青铜器的出土、流传故事,以及铭文、器型、用途,让家长以及孩子真正了解青铜器,懂得青铜器,而不是走马观花。
2. 商周的历史知识
不少孩子喜欢看哪吒的故事,而哪吒讲的正是商周时期的事情。只可惜,关于商周时期的历史,史书上记载并没有后世那么详细,尤其是非国君的记载,基本上更是鲜少见到。而这些历史知识的记载更多存在于青铜器的铭文上,了解了青铜器,也就更加了解了商周时期的那段历史,让孩子不仅知道哪吒,更知道哪吒所生存时代的故事。
3. 陕西的文化自信
陕西作为青铜器之乡,出土了许多青铜器,包括晚清“四大国宝”之一的大盂鼎,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大克鼎,以及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毛公鼎。这场分享会,相信能够让长期生活在在陕西这片土地上的人,都感受到来自于青铜器带来的文化厚重感以及文化自信。更加了解这片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土地。
【活动时间】
2020年1月1日(星期三) 14:30
【活动地点】
古西楼文化众创空间(西安市莲湖区北关十字西南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