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结束第二天,七点半。推开自习室的门,墙上的“加油”,“静静”和大大小小的便利贴,桌子上的水杯,肖大大,还有一摞摞专业课……仿佛还是原来的样子,大家只不过是出去各自背书了,过会儿,就都回来做题了。
坐到座位上,又摇摇头,确实结束了。看着自己桌子上没来得及收拾的书,是的,我还留有学习的欲望,或者说,是考试结束后的不适感。又怎样呢,结束了就是结束了,对那个已成定局的事情,想了又想,确实无需抱怨。不是说,我为什么会这样?而是,我就是这样的。
2018年是我跟自己相处时间最长的一年,从身体状态到精神状态,都有了更加细微的了解,其实更像是一种对未知行为状态的预测,以及对自己行为的主动调节。可能和以前的自己区别在于,之前是个只知道往前跑的小傻瓜,现在知道补充能量之后,穿上舒适点的鞋再跑的小傻瓜了^_^,没变的是,还是那个不知道跑向哪里的傻瓜。所以呀,心里有一个声音在说,再了解了解自己吧,别慌呢,因为你过的从始至今,一直都是自己的人生。
As Mariah Carely ever said: "You really have to look inside yourself and find your own inner strength, and say, I'm proud of what I am and who I am, and I'm just going to be myself.
两天过后,又回来转念一想,这一年里,是不是过得太自我了?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无可自拔,与社会脱节太大了呢?曾经的团体,曾经的朋友是否也因此已经逐渐离我远去了呢?心里不免有有些遗憾,总有取舍,总有放弃难两全。还有那封未回复的来信,开始动笔也似乎变得更为困难,可能表达出的情感,不再是感情的交互,更多的是自我表达吧,对于一个不善“表达”的人来说,这成了开始动笔的一个障碍。
莫名想到姜思达说的一句话:“没有人想敏感的,我宁可我傻白甜。”
对他的印象思维变得有些狭隘了,感觉任务也总是一个接着一个,等等,这不正是压力产生的原因吗?当被动变成主动,任务变为目标,那可不就成为一个成就者了吗?这么看来调整调整,与之适应的办法还是有的。
看,还是没有逻辑,因为心中本身就充满着一节一节乱码,偶尔会有重复,但毫无规律可言。没有内容,展现出的乱码本身的确没有意义,只有程序员刻意将它们修改,矫正后,它才变得有意义,有价值。不管怎样,时间会告诉我们,是该加速前进,还是慢下来思考。空虚茫然,未尝不是生活中包含的一种状态,珍惜当下事,眼前人,是我觉得有意义的事情。
Anyway, 抓住小尾巴,给自己定个小目标还是比较令人愉悦的。
便笺PS:早睡早起身体好。
睡前扔手机试运营第一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