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贾樟柯的“笨”

贾樟柯的“笨”

作者: 书影小驿 | 来源:发表于2022-04-29 16:10 被阅读0次

    有人说,电影是生活的镜子,它折射的是最真实的生活,有人说,电影深根于这个时代,表达这个时代。

    但来自汾阳的毛头小子贾樟柯一下子就看出了其中的虚伪,在我们的银幕上,几乎都是官方的书写,而忽略了世俗生活。

    在以往我们的镜头其实只有两种,一种是仰视的,一种是大镜头的特写,而作为背景的我们,真实的我们,却被虚化,消失了。

    他决定用平视的镜头去弥补那些消失的背景,于是,他的处女作也是所有作品的基调《小武》出现了。

    就像陈丹青对于小武的评价那样:他是一个没有理想,没有地位,没有前途的青年,站在公路边等车,然后一直混到电影结束,手铐铐住蹲下街上的人围上来,从头到尾准确极了,中国的小县城有千千万万的小武,却从来没有人表达过他们。

    一切都变了

    贾樟柯拍摄第一部长片《小武》的1996年,城镇人口为4.1亿,乡村人口则为8.3亿。

    但一些变化正在发生,几百个小县城尝试着走出计划经济,尝试着野蛮的城市化,最主要的变化就是现代化的进程,商品经济对人的改变,已经触及了中国最基层的社会。

    而汾阳,贾樟柯的故乡自然也不例外。

    贾樟柯在自己对话录《贾想》中谈到小武的创作背景:

    在谈话中间,我突然感觉到大家好像都在生活,在某种困境里,不知道怎么搞的,每个人都碰到了,麻烦夫妻之间,兄弟之间,父母子女,邻里街坊间,各种各样现实利益的冲突,使得这个小县城里的彼此之间的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淡薄

    这些人中间有一些是我小时候非常要好的朋友,我们是一块儿长大的,但是长到18岁以后他们的生命就好像停止了,但也没有任何冲击上单位进工厂,然后就是日常生活的循环,这种苦闷这些人际关系毫无浪漫色彩的蜕变,给了我很深的刺激。

    在他的电影钟揭露了一个残酷的事实: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旧的价值观行将瓦解。价值观的崩塌,使得旧有的秩序瓦解,分离,我们都是时代变迁中亲历者,但同时也只能是旁观者。

    小武,终究,无路可退,无路可逃。


    贾樟柯的笨

    而在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脑子中不自觉的想到,霸王别姬的编剧芦荟在评价国产片时候用的一个词:笨。

    现在的国产片太计较,太滑头,太虚假,一窝蜂地去做四两拨千斤的活,市场上就多是假冒伪劣的货色了,而笨人所出的活,往往是真货干货。

    贾樟柯不在情节和主题上投机倒把,反而是用了一种很稚拙但同时也很执着的拍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贾樟柯在这时就像是一个腼腆的孩子,尝试着用自己手中的棒棒糖去换取那些远行的背影的归来。

    那么,县城是真的消失了吗,不,它只是被遗忘了。


    时代下的一粒沙

    在贾樟柯的电影中,主人公似乎永远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不管是小武中的小武,还是站台中的众人,他们都没有办法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是的,不管是在张艺谋的电影中出现的一些批判色彩,还是姜文的电影中对于他早期回忆的美好想象。

    都不是真实的中国,真实的中国是由这群时代的车轮已经辗过去了但都不知道已经发生了的小人物组成的。

    对他们来说,疾驰的火车是他们唯一走出大山的希望,也是证明远方的城市存在着的最好证明,他们拼命着,尖叫着想跟上时代的步伐,但最后,时代的火车只会滚滚向前而遗忘背后渴求的目光。

    写在最后

    引用法国影评人让-米歇尔·付东在《贾樟柯的世界》中对贾樟柯电影的概括:“他把镜头对准看不见的中国,后者正在成为重要的社会组成部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贾樟柯的“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cms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