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舒服的症状不一定是疾病
中医一句名言“治病不治症”,身体出现了症状不一定就是坏事,没有症状也不一定是好事,诊断疾病不能单从症状上来判断。医生须通过辨证论治的推理,找出疾病根源,而不是如何消除症状!
当皮肤被割伤时,会出现红肿、疼痛、发痒、结痂等不适症状。这些都是身体修复皮肤时出现的现象。“割伤”是病,后续的“红肿、疼痛、发痒、结痂”是身体修复伤口时产生的症状。最后掉下来的痂,则是修复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在伤口修复过程中,医生只能在表面涂上消炎药,所有生即长肉的修复工作全是身体自己做的。很明显身体存在着强大的自愈能力。这种自愈能力不但发生在皮肤上,其他器官里也存在着。
身体内部器官在自愈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一段时间的不舒适,同时也产生垃圾。皮肤上的垃圾掉到地上就算了,体内的垃圾排出就没有那么容易,身体原有的排泄通道,可能因这些新增的垃圾而出现阻塞现象,甚至身体会启用一些平时不用的排泄通道,因而出现了不适的症状。这时大多数人会由于身体的不适去医院检查,验血验尿出现异常结果,而被判定生病了。那些血液和尿液中异常增加的垃圾,可能有一部分是身体修复时产生的。
现代医学的逻辑标准往往是:器官异常反应就是疾病
各种检查都会有一个正常值范围,超出范围就定义为异常,异常即被归类为生病。从未定义某些症状或检查结果是身体正在修复器官的现象。
现代医学到底有多少治疗手段,对抗的是身体的修复机制,而不是真正的疾病?当我们生病时,现代医学提供的是正面协助 还是负面干扰甚至破坏。
身体好修复机制被这些治疗手段干扰甚至终止之后,对身体产生了多少负面影响?
有多少重病,是这类不当治疗手段 长期累积所造成的结果?
许多养生方法中谈到,当调养方向正确时,身体会出现很多不适的症状,这种症状也可以称之为“好转反应”。这种“好转反应”可能多数是身体修复机制所造成的症状。
第二篇 正确的健康观念 第一章 基本的定义有时候上图这些反应或许只是显示身体正在复原,所以不需要马上定义为生病了。
以感冒为例,寒气刚刚进入身体时停留在身体的表层,这时喝点发热的食物或者药物就能把寒气排出。排寒气时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或其他不舒服的症状。如果把这些症状当疾病,把打喷嚏流鼻涕当成鼻炎治疗,用药物直接终止症状,结果停止时是身体排寒气的工作,寒气只好继续停留在身体里,时间长了,再往身体更深层的肺里转移,造成身体更大的伤害。
没有症状不一定就是没有毛病
初生婴儿血气最高,随着年龄增长血气不断下降。在幼年时期多半的孩子都处于阳虚阶段的能量水准,由于身体能量仍然很高,因此当疾病侵入时,身体会很快的进行防御和修复,也因此制造了不少症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