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把时间当中朋友》这本书的第一章节“醒悟”提到--奥地利神经学家、精神病学家维克多·弗兰克,他的父母、妻子、兄弟都死于纳粹的魔掌,而他本人则在纳粹集中营里受到残酷的虐待。经历了无数的波折与思考后,他明白了一件事情: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在最艰苦的岁月,他选择积极向上的态度,“让自己的心灵越过牢笼的禁锢,在自由的天地里任意翱翔”。
自己在文章中写下最近的一段感触: 其实这还是有代价的,别人之所以没得选,是因为在社会关系中,你必须要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和利益,而不能一意孤行。当然,你如果是个人单打独斗,你当然没有这个顾虑。这是每个人选择的生活方式不同罢了,赚钱要付出代价的,笑来老师要付出什么代价呢?不能偷懒,非常孤独,甚至寂寞,时常一个人待着独自思考,自己琢磨,自己学习,而且是长时间的,这其实就是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你要不是这种性格特点的人,真的很难做得到。因为时常一个人,所以在关系中的种种问题,例如伤害,例如悲伤,快乐等等情绪也就没有了,没有情绪的波动起伏,学习的状态始终是稳定的,那么效率当然很高,注意力当然很集中。但是问题就是你能忍受长时间的学习吗?能忍受一个人经常会感到深深的孤独与寂寞吗?如果不能,或者不想这样,那么还是去做个平常人吧,该交友交友,该聚会聚会。如果想,那么就得有个思想准备了,去享受孤独,去承受寂寞。不要怕伤害别人,因为这就是独自学习的代价。有时候,我们要关注的是能得到的,不要太在乎你失去的。甚至我们大多时候不能太算计,得到什么,会失去什么,就是单纯一点。定个目标,把目标完成。
从长远来看,其实大部分的时间还是一个人度过的,多个人在一起社交的时间其实占比是很少的。那么在大多数时间中就要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了,你是用来思考别人,是用来假装自己以获得别人的喜欢,还是用来精进自己。注意,这两种其实都没有错。就好像一个人的长处一样,在这个方面这个场合环境等等是长处,换个条件它就变成短处了。没有必要来个定论说它就是不行,就是错的怎么怎么样。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做好自己,其他的随别人去说,不冒犯别人(尽量),至于自己在做事的时候别人怎么看怎么想,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因为没办法,我只能是我自己。我没办法一直为了迎合你我来装,我来表演,短期我可能受得了,但长期我无能为力。
致自己,致所有人,成为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