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玩诗歌:像编辑一样思考

玩诗歌:像编辑一样思考

作者: 摇曳生姿云 | 来源:发表于2023-10-11 23:06 被阅读0次

八年级秋日课的第2课时是《玩诗歌:像编辑一样思考》。

我一开始拿到教案时又新奇又头痛,感觉这节诗歌课给我打开一个新奇的世界,比第一课时诗歌Vlog还令人眼前一亮。在看到这个教案之前,我只知道鲍勃迪伦的薯片诗集(我个人喜欢鲍勃迪伦,一直关注,然后自己订了一套,当时我家大娃也觉得蛮惊艳,虽说只是换个薯片袋包装),其他啥种子诗集、诗歌药丸、幸运饼干、《一百万亿首诗》等都是第一次听说,真觉得新奇有趣的玩意才凑一块儿。

可,这么多这么高深的内容,该怎么来跟娃讲呢,还是单纯欣赏就好?要不,直接把环节主题《诗集的可能性》当成课题,领着娃开开眼界,整节课陪着娃来欣赏不同形式的诗歌载体就好?这么一想,我就又觉得蛮轻松愉快了。所以说,咱上诗歌课,一定要记得解放自己(无预期,不功利),当我们把一切都放下之后,反倒会有新的体验与收获。

好,回到诗歌课题《玩诗歌:像编辑一样思考》(对,没错,我还是没改课题,毕竟“编辑”一词的吸引力还是蛮大的,也有助于情境的创设)。

整节课由“诗集”的样子导入,让娃变身为出版社的编辑、设计师,大胆想象:如果诗集不是一本书,它会是什么样子?这时,我们得鼓励娃跳出盒子思考,探索诗集的更多可能性。

接下来的两个环节都是“诗集的可能性”,欣赏薯片袋、种子包、胶囊等不同形式的诗歌载体。

环节一:朗读、欣赏《答案在风中飘荡》,了解诗歌创作背景,思考:“在风中飘荡的答案”是什么?“答案在风中飘荡”给你怎样的感受?娃们思考讨论时,可以轻声播放《答案在风中飘荡》歌曲作为背景乐。当娃们反馈时,得想办法鼓励娃们畅所欲言、引导娃从不同角度去思考。

接着,课件展示薯片诗集袋图片,提问:当你看到这样一套书籍时,有什么感受?你觉得出版社什么要这样包装?确实,这个创意吸引了很多眼球,也让人开始大开脑洞——诗集如果不像一本书,还可以像什么?然后,进入到环节二,朗读欣赏布劳提根的诗歌与他的种子包诗集。具体的教学过程课程包里有逐字详案,我们可以根据学情与课程实施实况进行取舍与展开,我就不再赘述了。

接下来,咱可以视课堂时间决定再继续欣赏诗歌药丸、幸运饼干、绞成碎片的诗歌生成器等等。

这节课需要明确一点让学生明白的是:诗歌并不只是大多数人印象中严肃、晦涩的文字,在编辑与设计师的手中,一些诗歌的独特气质可以通过有创意的诗集包装形式传递出来,但无论怎样的创意,也一定要和诗歌的内容、诗歌传递的情感和设计者自己的理解相关联。

然后,进行延展讨论:是诗集?还是诗歌周边?最后,出示任务,鼓励孩子们设计“诗集”,并能简单谈谈自己的设计理念。

其实,我个人觉得,如果时间允许,咱可以把这延展讨论单独拎出来上一堂课。我去年上这堂课时,因为时间关系,这个延展讨论环节只是提一下然后就匆匆结束。没曾想,娃们对这个“文艺周边”心心念念,到办公室来问了我几次,然后,我们就一起用了一节课去讨论设计诗歌周边,结果,娃们给了我大大的惊喜。(手绘T恤,贺卡,书签,海报等,漂亮得很)

课程资源提供:是光诗歌。

感谢我的天使,感谢所有的是光小伙伴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玩诗歌:像编辑一样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cpn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