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8(静心而论2070):
看见孩子独特故事的视野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都有他本身非常独特的经验、知识、能力和故事;要看到孩子与众不同的闪光点,要看到孩子的生命时光里,他的优势资源,以及很不错的地方,能对孩子起到一个鼓舞的作用,是他更有力量、更有信心,给他带来成就感和希望感。
看待孩子由“在地性”(支线)和“主流”两种视野;如果往“在地性” 的视野望去,可以看见孩子们的天赋和美好,能让人获得尊严与力量;如果往“主流”的视野望去,许多活的和主流期待不同的孩子,生命中似乎只剩下不足与问题;在这样的眼光之下,孩子的生命只会日渐干枯,何谈有力量走向健康与丰富呢?
如果要给孩子的生命注入生机,就要看他的在地性故事,就是要看到孩子在做哪些事情的时候,眼睛是发亮的,笑容是满足的,即孩子的“热情”在哪里;从孩子自身的更多面向去考虑,不要以我们大人的标准去盯着孩子一点不好的,就给贴上永远的标签,认为孩子就是这样的人,这样的视野,对孩子其他好的方面也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要让孩子站在主角的位置上发声,由他来掌控他自己的很多事情,他有了选择权以后,他做事的动力就能很快出来;我们作为父母或其他成年人,以好奇、不预设立场的姿态,让孩子成为他自己问题的主人,去讲述他自己独特的故事情节;我们去听的时候, 抛开单一的文化标准,对孩子独特的表达形式, 保持敏感,并给予极大的尊重与接纳,去好好理解孩子所说的内容。
我们要创设一个安全、放松的氛围,能让孩子更多的讲出来,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多接纳、尊重、理解孩子,多去看到孩子做到的部分,然后跟他探讨他做到的部分具体有哪些,他是怎么做到的,接下来他还需要在什么地方有所改善; 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保持觉察,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说或少说。
有时候周围的人对孩子的评价,就像厚厚的云层,笼罩着孩子的人生;我们要有力量,用我们的双手去剥开云雾缭绕,给撕开一个口子,让阳光照进去,这样一来,孩子的生命中原本就有的被掩盖住的那些绿色植物就能茁壮成长,并且能更好的活下去;以这样的视野去看待孩子,发现原来孩子的生命中也是绿意盎然,原来也是生命力旺盛,以前只是被浓雾笼罩着看不见,周围的人注意不到而已;孩子也是长时间注意不到自己的这些优势,他也慢慢的接受了周围人对他的评价,认为自己就是那样的人,就会照着大人给他贴的标签那样的人生继续下去。
其实孩子即使有问题,我们也不要过度反应,我们要根据青少年孩子的年龄特点,去探讨他想要什么,他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钥匙,我们要去找到它,用我们成年人的视角,去看真的能打开孩子生命的钥匙,这点才是关键。
不要试图带着改变孩子的心,让他自己好好的表达,让他愿意给我们透露心声,当他讲出来的时候,他曾经的烦恼、痛苦其实都是在排毒,孩子在经过无数次讲出来以后,他自己的内心就会给捋顺,他的毒就排的差不多了;所以我们要接住他,想讲就让他一直讲下去,我们要认真的倾听他,陪着他;同时我们也要向孩子表达,让孩子相信,他并不是像标签的那样,我们是跟他站在一起的,帮助他,以他为主,陪着他,去共同找到独属于他个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