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把《红楼梦》视作高不可攀的古典文学巨作,慢慢却发现,它的思想维度其实非常现代。
蒋勋老师说,大观园其实就是一个青春王国。在听了几期蒋老师的课之后,我也终于认同了这个观点。
那些住在大观园里的少男少女们,其实不过是十三四岁的孩子,就像我现在所面对的初中生。
他们会在严令熄灯睡觉后躲着长辈偷偷开party, 就像现在躲着教官夜聊的学生们;
他们会躲在树荫下偷偷看禁书,如同现在给武侠小说言情小说换上《伊索寓言》的封面的熊孩子们;
视父如虎的贾宝玉可以为了逃避责罚让丫头们姑娘们帮自己撰写文稿,和现在找枪手写作业的这些货又有何两样?
而看在眼里的你们的冰姐又何尝没有青春过?所以啊,娃子们,姐姐的伎俩比起你们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啊,正因为老师也年轻过,才更理解何所为何所不为,才更清楚什么时候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什么时候该坚决抵制。
老实说,这种大块头的书我是真心不敢妄加评论的。只是对着一部人物如此丰满的长篇小说,对里面的人物当然会有所爱有所恨。
其实我挺不能理解众女孩儿为宝玉的争风吃醋的。我常常在想,像宝玉这样博爱的满怀悲悯之心的男子,如果放在现代应该是很多女生的闺蜜。但话说回来,尽管这样的“中央空调”是很不错的朋友,如果作为恋人我想我是一定会拒绝的。
再来说说王熙凤,放在现代她绝对是个强有力的管理型人才。我也特别能理解她为一个大家族鞠躬尽瘁那么多年却得不到丈夫一点爱的那种心情。可是这么精明这么心狠手辣的人,无论她多么能干,对人能够残忍到不择手段的地步,我还真的是无论如何都对她喜欢不起来。
插一句,《红楼梦》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它绝不仅仅是一部长篇小说,一部古典文学,它还教你管理学、教育学、建筑学、美学、色彩学、哲学、服饰搭配,等等等等,林林总总,简直是一部百科全书。
对于林黛玉薛宝钗这两个贯穿整部小说的自带主角光环的人,我暂时还没有什么话可说。反而是出场不过两三回的容易被读者忽略的尤三姐,令我印象深刻。
这个可以跟男人把酒言欢,可以在男人面前袒胸露背,因此留下“浪荡淫妇”的骂名的女子,内心其实有着自己的坚贞,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烈,也恰恰为那个年代深受委屈的女性同胞狠狠地反击了一把。也是这样的刚烈,让她最后以自刎的方式在柳湘面前以表忠贞。
这样的女子是让我钦佩的。我认识一个非常率真的女孩子,自由职业,只比我大两三岁,却已经独自行走江湖很多年。她总是人来疯,自来熟,不熟悉她的人甚至会以为她人尽可夫,却不曾探寻过,她的心底有着怎样的深深的执着。是在一次夜聊时她对我讲起她的故事,我有点惊讶,但也很快明白。其实啊,那些能够独自一人横闯江湖的人,不是被伤透了心,就是身后空无一人了无牵挂的人。如果可以,没有人愿意选择孤独。
很奇怪的是,为人父母为人师的我们,总是在告诉我们的孩子要听话要规矩。可是打心底,我又着实是比较欣赏有点小个性又有一定能力的孩子。所谓物以类聚,也许是因为我自己本就是个不那么安分不够规矩的人吧。
而传统观念所推崇的三从四德,现代女性已经未必肯吃这一套了。人们似乎也开始更加倾向于欣赏那些“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翻得了围墙,打得过流氓”的新时代女性。
另一个印象较深的角色是薛蟠,一个贵族世家不学无术的浪荡子弟。换作以前,我一定对这样的人物厌恶至极。为人师之后,我发现自己能够更加客观地更有同理心地去看待那些叛逆的、霸道的、不学无术为非作歹的恶棍。薛蟠之所以成为无恶不作的薛蟠,只是因为这个家庭对他无底线的溺爱。
“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真的不是没道理的。我发现那些学校里的“问题学生”,没有几个童年是幸福的。
我亦记得初中时自己喜欢上一个我们班后来转来的新同学。那个男生帅到什么程度?第一次露脸走在走廊上经过每个班都能引起一阵尖叫!实话,这不是偶像剧,却胜似偶像剧。
作为成绩年段第一的乖乖女学霸,竟会爱上打架斗殴被开除、成绩倒数、根本没有班主任愿意接手的问题转学生!这件事让我的所有老师咋舌。
然而,年少时的爱恋除了长得好看,根本不需要其他任何理由啊!
可是啊,在后来对他的深入了解后,他口中四五年未喊出口的“爸爸”,着实让我心酸了一把。那个一米八的大男生,在年段室里崩溃的啜泣的抖动着双肩的背影,直至今日我都难以忘记。而那个背影,几年后却因为意外变成了墓碑上的一张少年的脸。我连他的笑容都想不起来了。也许根本也没有见过。
才发现别人并没有你表面看上去的那么光鲜亮丽。才发现那个微皱的眉头下,是多么深切的苦楚。
当时只是对他一个人抱有同情。在十年后我自己为人师后的今天,我看到那么多那么多的孩子,他们打架斗殴,他们抽烟喝酒,他们泡吧,他们早恋,他们逃课,他们离家出走,他们甚至霸凌他人。我们批评,我们责罚,却没有人注意到,他们也许只是为了引起注意,他们也许只是在换个方式告诉你,我需要你的关爱。
我看到那个平常在学校里叱咤风云的流氓痞子,在经历“聋盲体验”的时候,全程握紧拳头,极度没有安全感,对这个世界抱着极度的不信任,忽然一阵心疼,明白了他的内心深藏的脆弱。
我看到平常在学校为非作歹的叛逆少女,在听到“请家长”三个字的时候,竟能吓到魂飞丧胆、瑟瑟发抖,竟然有些于心不忍。
我只想说,少一些责难,多一些理解和关爱吧。
就像那个15岁离家出走的叛逆少女,在网吧度过了一夜又一夜,被老爸揪着耳朵拽出去,当街狠甩一耳光的时候,在老妈哭诉说“别人问,你来找儿子的嘛?我都不好意思说我来找我女儿的!”的时候,人们只会告诉她这是不对的,不是一个初中生该做的事,更不是一个女孩子该做的事。她当然知道不该做,而高高在上的善于说教的你们,却从不去想也许她根本不想做。没有人会去想,你是真的有那么爱上网,还是只是因为无处可去。他们只觉得你废了。也没有人注意到,你的离家出走竟可以让原本战火纷飞的两个人一时间放下屠刀,同仇敌忾,一致对女。
杨Sir曾经问我,如果没有及时挽救,我现在是不是根本不会做一名人民教师,会不会正在哪里浪着?其实不会的。我知道我从来不需要挽救。因为我不曾堕落。我做过的每一件也许大逆不道的事情,心里都有一杆秤,知道什么事情能做到什么样的一个度。
就像逃课,我也不是什么课都翘,我知道选择性地逃,确保自己能补上。就像早恋,所谓早恋其实根本连手都不会碰一下。
我发现曹雪芹对于里面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物都是怀着极大的悲悯之心的。他不责备任何人,即使是十恶不赦的大恶棍。他相信,世界上的任何一种恶都有因可循。而这个因,无论是在三百年前还是时至今日,都跟家庭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那些在伤痛中成长的孩子,有一部分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完成了自我救赎,成为了了不起的自己;还有一部分,则无力自拔,了此一生。
我想我还是幸运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