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 乡试舞弊大案
秋风朔朔
主要人物:
康熙皇帝;
噶礼:男。两江总督;
众秀才:男,年龄不等;
左必藩:男,主考官;
赵晋:男。副主考;
张伯行:男,江苏巡抚;
张鹏翮:男。钦差;
赫寿:钦差;
李奇:仆人;
梁士勋:安徽巡抚;
张廷枢:主审官;
1.江宁城。外。日。
解说:清康熙五十年九月。秋日。艳阳高照。天空如洗。枫红菊黄。金桂飘香。繁华的江宁城里(今南京),人来车往,热闹非凡。秦淮河边,丝竹声声,青楼内文人墨客和烟花女子的调笑声不绝于耳······
突然,传来一阵阵怒骂声,镜头随声摇去,在皇榜前停了下来。原来是一大群落榜的秀才,一个个义愤填膺,脸因极度愤怒而扭曲。
瘟考官!贼考官!难道眼睛瞎了不成?
怎么会瞎呢——他们是口袋里拿足了钱,所以录取了这批乌龟王八蛋!
是啊,你没见录取的都是达官贵人的公子哥儿,还有那些富裕商人的子弟。
太气人了,这是明目张胆的贪脏枉法!贿卖举人!
我们不服!不服!去告那些狗考官!找他们算账!
这时又有一大批人拥来,抬着孔圣人的泥塑雕像!为首是位气宇轩昂的秀才,引得成千人上万人出来看热闹,挤满了街头,许多人高喊着:枉法!枉法!不公!不公!地助威。
秀才队伍中有人在发传单,街人争抢。镜头摇近两个观看者,见两张传单分别写着:“左丘明两目无珠、赵子龙一身是胆”字样。
镜头随着这支浩浩荡荡秀才的队伍,摇过玄妙观,在学府门口停住,见他们把孔圣人的塑像安放在明伦堂孔夫子像旁后,又蜂拥到贡院。为首的那个秀才拿把椅子站上去,用一张白纸把“贡院”二字糊住,在上面挥笔大书“卖完”二字。
喔——众人一片欢呼。
镜头摇近“卖完”这两个遒劲淋漓的字,定格。
2.总督衙门。内,日。
两江总督噶礼坐在书房的太师椅上看书,镜头摇近,看清是张苍老瘦削的脸,倒挂的两根眉毛,眼睛小如绿豆,闪着狡黠的光。听得下人来报,懒懒地抬起眼。
下人:总督大人,不好了——穷秀才们聚众闹事,把贡院的门匾改成了“卖完!”
噶礼一听顿时怒火冲天,把手中的书一甩,腾地立起身:什么——竟敢如此大胆!下巴上的胡须因气愤而翘起颤抖:可恶,实属可恶!
这时他身边的幕僚在他耳边私语:大人,听说扬州的秀才也起来造反了!
噶礼大惊失色:啊——竟有这事?
他们拥入左大人家的祠堂,将祠堂捣毁;还有安庆等州府,秀才们也在闹事。
噶礼听了脸一下拉长了,震怒地一拍桌子:这还了得?简直无法无天了!来啊——
侍卫闻声忙上前施礼听令:小人在!
马上派人把贡院前闹事的人驱走,将为首分子抓起来!
嗻!侍卫领命而去。
大批挎刀的捕快和执枪的士兵从总督衙门蜂拥而出。
3.贡院门口。外。日。
面对凶狠前来压制的兵士捕快,秀才们毫无惧色,甚至和他们扭打起来。秀才们毕竟手无寸铁,为首的那个秀才和其他一些人被抓走了。
为首的那位秀才凛然昂头大笑:哈哈哈哈······我正要见见这位总督大人,问问他身为总督知不知这次乡试舞弊之事?我们读书人三年一盼,好容易盼到乡试,却遭此不公,我们岂能善罢甘休?非要把那些受贿舞弊的狗考官抓起来,绳之以法!
一起被抓的那些秀才也毫不屈服,大声嚷嚷:难道大清朝没王法了不成?就是告到京城朝廷,也有说理的地方!
大道上,一匹快马朝京城飞驰而去,骑在马上的差官边使劲用鞭子抽马,边吆喝:行人闪开!闪开!行人忙朝两边闪去。
不一会儿,又一匹快马闪电般驶过。
行人议论纷纷:今儿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你没听见这几天秀才造反?闹得可凶呢!
干吗造反哪?
听说乡试作弊,考官收受贿赂,录取的都是官家和富人子弟。
这怎么成?秀才们寒窗苦读,不都为了求取功名?
哼,这些考官真是贪得无厌,昏了头!考试也敢舞弊,是该造他们的反!
4.京城皇宫。内。日。
康熙帝正在养心殿休息,他保养得很好,满脸红光,精神焕发,手捻下巴上的胡须,洋洋得意地观看宫女跳舞。
这时一位信使风尘仆仆走来,朝殿外的太监施礼:公公,这是江苏巡抚张伯行的加急公文,请麻烦马上呈圣上御阅。
太监爱打不理地:皇上正在兴头上看宫女跳舞呢——放着吧。
这时第二位信使来到,火急火燎地:公公,这是江宁织造曹寅送来的密件,十万火急,请公公······
他话没说完,第三位信使又到:公公,这是苏州织造李煦送来的密件,十万火急,请公公······
太监不耐烦怪声怪气地:今儿怎么了?都像火烧屁股似的——莫非你们那里的天塌下来了不成?
三位信使一齐施礼:公公,实在像天塌下来一般,麻烦公······”
噢——太监听了不由一愣,真这么厉害?好吧——他把手里拂子一挥,我这就给皇上送去。说罢拿了三份信件,转身一扭一扭走去。
太监朝康熙帝跪下,禀告:皇上,有江南三位信使,送来三份信件,说十万火急,请皇上御阅。
康熙听了一惊:什么?三份急件?都来自江南?
太监:正是。
康熙:呈上来。
太监:嗻!、
康熙接过信件,拆开上面一封。镜头摇近,只见上书:此次江南乡试舞弊······他只看了第一行便脸色大变,眉头紧蹙,挥了挥手。
殿内太监一声:下去——。宫女们便都退下。
康熙继续看信。
张伯行的画外音:副主考赵晋,受贿纹银十万两,出卖举人功名;同案受贿作弊的还有阅卷官王日俞、方名等。主考官左必藩知情不报,欺骗朝廷。为此江南秀才群情激奋,聚众闹事。皇上如不下令迅速查处,将会激起群愤,事态进一步恶化,恐不可收拾。
康熙脸色阴沉地拆阅另外两封信,御阅完龙颜震怒,拍案而起:可恨,可恼啊——朕万万想不到在这盛世之年,竟会有如此丑闻!来啊——传户部尚书张鹏翮!
太监大声传:户部尚书张鹏翮见驾!
传声从殿内到殿外,一级级传下去。
张鹏翮急冲冲入殿,跪下:臣张鹏翮叩见皇上!
康熙:平身!
张鹏翮:谢皇上。
康熙:张爱卿,朕接到密奏,此次江南乡试舞弊,影响极其恶劣,朕命你与漕运总督赫寿为钦差,前往江南查处,务必秉公办案,莫负了朕意。
张鹏翮:臣领旨。
康熙:另外,江南乃噶礼所辖之地,办事务必谨慎。想那些落第弟子如此激愤,必有原因,务必将那里贪污渎职的官员查出严惩,以平民愤。
张鹏翮:臣决不辜负圣上,一定秉公办案。
5.江宁接官亭。外。日。
一清早接官亭内噶礼和张伯行带领江浙两省文武官员早早等候在那里。一会儿两顶轿子在前呼后拥随从簇拥下,由远而近过来。
来了,来了!不知谁喊了声。于是大家抖擞精神迎了上去。轿子停下,轿开处两位钦差大人下来了。
两位大人一路劳顿,辛苦!噶礼拱手,笑容满面说。
大人们辛苦!张鹏翮和赫寿还礼客气着。众官员都一一和钦差大人见面,一片寒暄之声。
今日我们就在行辕为两位大人接风,如何?噶礼提议。
好,好。众官员齐声附和。
不,不!张鹏翮连连摆手:多谢好意。只是皇命在身,圣旨紧迫,不能拖延。我和赫寿大人将就一晚,明日一早就在行辕审案,请各位大人也早作准备。”
噶礼嘿嘿笑笑:钦差大人吩咐岂敢不从命?那就请吧——于是大家上轿,浩浩荡荡送两位钦差进城。
6,钦差行辕公堂。内。日。
清早行辕门口挤满了闻讯而来的落第秀才,还有许多来观审的百姓,真是人山人海。
三通鼓响后,衙役喊堂威,钦差大人升了堂。
镜头从辕门外摇进去,只见大堂上坐满了官员,中间正襟危坐着张鹏翮和赫寿;左边坐着噶礼和张伯行,右边坐着州府县的一些官员,个个神色庄严。周围站着十数名带刀的亲兵和衙役,地上摆满夹棍板子等刑具,气氛威严。几名犯官早已跪在地上,被这气势唬得浑身颤抖,面如土色。
张鹏翮一拍惊堂木,大喝道:大胆赵晋,你竟敢辜负圣恩?贿卖举人功名,说——一共受贿多少银两?出卖多少举人名额?如不从实招来,大刑侍候!
赵晋忙朝上磕了个响头:罪臣该死,收受贿金三百两,录取了吴泌和程光奎两个人。
张鹏翮:带吴泌和程光奎上堂!
吴、程二人上来,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小民知罪,知罪!求大老爷从宽发落。
张鹏翮:你们说各贿赂多少银子?
吴、程异口同声:三百两。
满意地捻着胡须:你们两个还算是识事务,不然打断你们的狗腿!来啊——将他们押入牢房!
张鹏翮側脸对赫寿说:今天这案审得顺利,我看就······
“慢!”猛一声断喝。
镜头随声摇去,却是陪审的江南巡抚张伯行!他一拱手:此案尚有疑点。
张鹏翮一惊:请问大人,此案还有何疑?
张伯行:刚才他们二人都供认送赵晋银子三百两,而赵晋只承认受贿三百两,那还有三百两哪里去了?
这——两位钦差顿时张口结舌出不了声。
少顷,张鹏翮传令:把吴、程二犯重新押上堂!
二犯押上跪下。
张鹏翮:你们的金子是亲手送给赵晋的吗?
二犯:不,都是叫李奇代转的。
张鹏翮:李奇何人?
二犯:仆人也!
张鹏翮:带李奇!
李奇押上跪下。
张鹏翮:李奇,你老实说,还有三百两给谁了?
李奇向堂上望了一眼,一咬牙说:回大人话,给总督大人噶礼了。
一言既出满堂哗然!两位钦差大人顿时目瞪口呆。观审的百姓们也都面面面相觑。秀才们交头接耳起来。
镜头摇向噶礼,这位封疆大臣脸一搭儿红一搭儿白,忽然站起一拍惊堂木:胡说!怒吼道:来人哪——将这血口喷人的恶奴乱棍打死!
嗻!两旁的亲兵一拥而上,将李奇抓住按倒在地。一亲兵举起了木棍正要行刑。
慢!一声断喝。
镜头随声摇去,是江南巡抚张伯行,怒容满面:总督大人,这里是朝廷公堂,怎能随意将犯人处死?
噶礼:这个恶奴,胆敢诬陷朝廷大臣,想我堂堂一位封疆老臣,难道会收受贿赂不成?
张伯行:受不受贿赂那要仔细调查才能作结论,倘若将他打死,死无对证,事情不是更说不清楚了?
两人各不相让。
张鹏翮和赫寿商议后说声:今日审案到此。退堂!
7.钦差行辕。内。夜。
张鹏翮和赫寿面对面坐着,两人都愁眉不展。终于赫寿憋不住先开了口:张大人,此案棘手啊——你我可是摊上一只烫手的山芋哪!
张鹏翮:是啊,是啊——那噶礼是封疆老臣,在满人中万岁爷最器重他,满朝可都是他的人,如果按实启奏,怕要得罪圣上。
赫寿:就是万岁爷知道,我想他也不会对噶礼开刀。张大人,再说你儿子懋诚任安徽怀宁知县,受噶礼管辖,你能开罪他吗?
张鹏翮:唉——所以难哪!可我们又不能得罪张伯行,这老儿毕竟是江南巡抚,是个难缠的刺头!你没见他在公堂上一点不给噶礼面子,争得不可开交,令我们十分难堪。这刺头你我也得罪不起,万一他上个折奏,万岁爷怪罪下来,岂不犯了欺君之罪?真是左也难来右也难哪!
赫寿:张大人,不如你我去巡抚衙门拜访这老儿,探探他的口气,见机行事,你看如何?
张鹏翮:好,这主意好!一是表示我们尊重巡抚大人,向他请教此案;二是给他出难题,晓以厉害,看他怎样处置噶礼?我们可把责任推到他身上。事不宜迟,赫寿大人,我们这就去!
好。
两人脱去官服,换上便衣,不带一个随从出了门。
8.巡抚衙门。内。夜。
张伯行在书房看书。下人来报:大人,外面有人求见。
什么人?什么穿着?他问。
两个人,没穿官服。一个和大人同姓,一个叫赫什么的。
啊——他惊得从椅子上站起来,是钦差大人私访到此,快请!
很快下人引领张、赫二人走来。
张伯行早在书房门口等候:请,请!入内分宾主坐下后,张伯行问:二公夤夜光临,何事请教?
张鹏翮道:还不是为江南乡试案?
赫寿:老大人,今日审讯你以为如何?
好——把噶礼这老家伙给暴露出来了。
赫寿拱手问:老大人,噶礼身为总督,接受贿赂,理应重处。但他是封疆大臣,又为皇上所亲信,我们怕触怒皇上,故特来请教老大人!
张伯行一拍桌子:王子犯法与民同罪,身为总督知法犯法,罪加一等!二公身为钦差大人理应秉公执法,才上不负朝廷,下不欺百姓。不要为了头上的顶戴而欺上瞒下,袒护罪犯,使正义不得伸张,屈了广大士子的报国之心。
他这番措辞激烈义正严辞的话语,令张、赫二人面红耳赤,尴尬万分,只能支吾着:老······老大人说·······说的是······是。两人交换一下眼色后,一起立起:就此告辞!便都一拱手溜得快。
出了巡抚衙门,张、赫二人憋不住骂了起来。
张鹏翮:此案有这刺头作梗,难哪——赫寿:再难,此案也要结呀!我看宁愿得罪这刺头,也不能得罪总督大人。
对,对!
9.京城路上。外。日。
往京城的大道上,快马一匹接一匹地疾驰而去。
画面上打出“三天后”字样。
解说:两钦差息事宁人和巡抚张伯行坚持秉公办案的态度,使案情变得更加复杂。可偏偏在这时候,主要证人李奇在狱中离奇死亡!且是自缢身亡!这使本来复杂的案子更加扑朔迷离。
解说:消息很快传到京城,康熙却非常冷静,不动声色地连下两道手谕。
康熙在伏案书写,神色坚毅而泰若。镜头摇近,见一封信上写着:“张鹏翮、赫寿二卿,火速将审案情况如实报来,不得有误!”另一封信上写着:“安徽巡抚梁士勋,即刻暗查证人李奇死因。”
大道上,两匹快马一前一后疾驰而去。
皇宫养心殿
画外音:“不到一个月,康熙一连收到五道奏章。”
太监将奏章呈上:“万岁爷,这是第一道奏章,是钦差张鹏翮、赫寿上奏。”
康熙接过,边踱着步,边读奏章:“此次江南乡试,副考官赵晋伙同阅卷官王日俞、方名,相互勾结,接受考生吴泌、程光奎贿赂,出卖举人之事属实。可江南巡抚张伯行生性多疑,参劾总督噶礼受贿,查无实据,理应将张伯行革职。”
康熙阅完“嘿嘿”一笑,问太监:“这第二道奏章是谁的?”
太监双手呈上:“万岁爷,是两江总督噶礼上奏。”
康熙拿过读了起来:“江南巡抚张伯行私刻书籍,诽谤朝廷,尤其在这次科举舞弊案中,袒护罪犯,阴谋诬陷老臣私卖举人受贿五十万两,实在可恶,老臣实难与他共事。”
太监呈上第三道奏章:“万岁爷,这是第三道奏章,乃安徽巡抚梁士勋上奏。”
康熙接过:“李奇死因很难查清,因江南刑狱的官员都是总督噶礼的亲信。”
太监呈上第四道奏章:“万岁爷,这是李煦上奏。”
康熙:“案情尚未查清,两位钦差不知何故前往福建,江南民情甚是不稳,不断有人聚众闹事。”
康熙眉头蹙得更紧了。
“万岁爷,这是第五道奏章,乃江南巡抚张伯行上奏。”太监将奏章呈上。
康熙一听是张伯行精神为之一震,眼睛睁大了,声音也变得洪亮:“今科乡试,总督要银五十万两,可保考官舞弊受贿无事。钦差大臣不敢得罪噶礼,没有据实上报。张鹏翮因儿子为安徽怀宁知县,深怕总督报复,便颠倒是非,徇私包庇。恳请皇上敕令将钦差解任,一并发审,使真情大白,国法得审!”
年过花甲的康熙读完五道奏章,有些倦容,然仍精神矍铄,赞道:“朝廷毕竟还有敢于直言、不畏权势、一身正气的忠臣!“他迅即坐到椅子上,挥笔写下一道手谕。
镜头摇近,见字迹遒劲,写着:“前任钦差张鹏翮、赫寿解任,原地自省。另派户部尚书穆和纶和工部尚书张廷枢为钦差大人,速赴扬州,重新审理此案。钦此!”
画面上打出“两年后”字样。
夏日。骄阳如火。酷暑难当。
江宁钦差行辕门口,挤满了观看旁听的百姓,个个挥汗如雨。
公堂上,两位钦差正中而坐;左边是两江总督噶礼和江南巡抚张伯行,两人向背而坐;右边是两省的一些官员。周围是带刀持枪的亲兵和衙役。
“带人犯!”主审官张廷枢一声令下。
人犯被带上来,中间多了几个考官。轮流过堂后,张廷枢宣布:“主考官左必蕃,明知考场舞弊,知情不报,革职查办;副主考赵晋、阅卷官王日俞、方名因受贿,论斩;行贿的考生吴泌、程光奎贿赂考官,骗取功名,分别处以绞刑;江南巡抚张伯行惧怕海盗,不积极出海,反诬奏开疆督臣,革职论处;总督噶礼受贿事查无实据,无罪。”
张伯行被当场摘去顶戴花翎,愤愤离座。噶礼洋洋得意,更是神态傲慢。
旁听的百姓们震怒了:“这审的什么案?把忠心耿耿的好官革职,奸佞贪官却逍遥法外?”“朝廷真是瞎了眼了,怎么派这样的狗官来审案?”
江宁城内,百姓纷纷涌上街头,怒愤填膺奔走相告,为张伯行鸣不平。
画外音:“二审的复奏还未到京城,李煦的密奏已到了康熙手里。”
康熙阅了,气愤不已:“两次的钦差都是窝囊废!竟都这么惧怕噶礼,不敢秉公执法,是非颠倒,还把江南巡抚张伯行革职,真是岂有此理!”
康熙大声呼唤:“来啊——给朕下旨:把人犯押解进京,交六部九卿会审!”
太监:“遵旨——”
画外音:“康熙对第三次审理江南乡试舞弊案寄于无限希望,谁知审讯结果却是维持二审原判!”
康熙拿着复审奏折仰天长叹:“苍天啊——想不到朕治国数十年,三审江南乡试舞弊案,长达两年,竟得如此结果!好人和盗贼一起问罪,清官和贪官一起惩处,天理何在?国法何在啊——”
他拍案而起,把复审的奏折扔在地上:“传旨——明日朕在养心殿亲自审问!”
翌日。养心殿。
殿外文武百官齐集。殿前侍立一排排带刀侍卫。
天刚亮,只听钟鼓齐鸣,康熙坐着銮舆,来到殿前下来进去,缓步登上龙椅。他目光如炬,神情严肃,道:“宣九卿进殿!”
太监传话。九卿个个冠带整齐,低头鱼贯而入,然后俯伏在地,三扣九拜。
康熙口气严厉:“江南乡试舞弊一案,审讯两年之多,三起三落,越审越荒唐,忠奸不分,黑白颠倒。张伯行居官清廉,人所共知;噶礼操守,朕绝不相信!此案初次派遣钦差,朕意就是要保全清官,惩治腐败,这样大清江山才能长治久安。可两任钦差却反其道而行之,包庇坏人,陷害好人,是可忍,孰不可忍!朕现在宣布——所有乡试作弊人员一律依法惩处!两江总督噶礼徇私舞弊,革职查办。两任钦差严重失职,革去功名。六部九卿审讯官员,全部免职。”
最后康熙加大嗓门:“南方巡抚张伯行,敢于直言,不畏权威,对朝廷赤胆忠心,予以嘉奖,继续留用!”
法场
乡试作弊的罪犯被五花大绑,押赴刑场。围观的百姓都拍手叫好。
刽子手举刀的特写镜头,刀一挥,一股鲜血喷涌,染红了一部分画面,很快整个画面都染红了,迅即推出白色的“剧终”二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