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冯唐在一篇文章《一辈子不生癌》里建议,想要远离疾病,首先要做到这9字箴言:
不要脸、不害怕、不着急。
细细琢磨觉得,这9个字不光是一个人快乐长寿的秘诀,也可以是人到中年为人处世的态度。
不要脸
人到中年,成为家里的顶梁柱,肩上的担子这头担着嗷嗷待哺的孩子,另一头担着需要赡养的老人。
这本来就够累的了,再因为面子问题,顾及这个,顾及那个,岂不是活得更累。
因此“不要脸”,应该成为中年人处世的首要准则。
俗话虽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但当你里子活实在了,面子自然也就有了。
作为中年人,我们不需要“无用”的面子,只需要一家人岁月静好的里子。
不害怕
初生牛犊不怕虎是因为无知,后来知道的越来越多也就生了畏惧。
希望不管到了什么年龄,都能拥有闯劲,拥有年轻人的勇气。
有时候年龄大了,懂的多了,也就容易变得畏手畏脚。做起事来,总是怕这个,考虑那个,于是该冲的时候,待在了舒适圈,该果断决策的时候,选择了犹豫不决。
而命运青睐的往往是那些敢放手一搏,不怕失败,大不了重头再来的勇者。
看电视剧的时候,特别喜欢一句话,18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冲劲、不退缩、不惧怕不应该只是少年人的代名词,而应该是每一个人终其一生的序曲。
渐长的年龄只是数字,是岁月给予的智慧,不应该成为我们害怕向前再迈一步的借口。
任何时候,都别害怕。
不害怕尝试新事物,唯有变化,才是唯一的不变化;
不害怕走出舒适圈,只要你敢踏出第一步,就能继续走下去;
不要害怕失败,只要能提起勇气再来一次,就不是真正的失败;
……
永远无畏地向上生长,不断突破自己的底色,才不枉活过这一生。
人可以有敬畏,但不可以畏惧。
不着急
余世存《时间之书》里写道:
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人到中年,当明白好事多磨,有些事,再着急也没有用。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新闻,算是现实版的“揠苗助长”。
事情还要从开学那几天说起,一位母亲去给女儿报名,加了好些家长微信,回来后一翻人家朋友圈,立马急眼了。
这些家长朋友圈里晒的都是自家孩子日常生活:
今天练书法了,明天练游泳,后天又是别的……甚至有个孩子做童模,还有模有样。
这位母亲立马就急了,自家女儿不光学得少,而且还没成绩。
打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口号,她又给孩子报了几个辅导班、兴趣班,于是孩子本来就没有多少的休息时间,彻底丧失了。
一到节假日,就是各种赶场,母亲也不遗余力,尽心尽力地陪着。
但是弦绷得太紧,就容易出问题,不光女儿因为吃不消住院,这位老母亲也是各种犯老毛病。
这种情况生活中就屡见不鲜,家长们一心望子成龙,恨不得突然怎么一下,孩子就开窍。
但春天播种,也要经过一个夏天的浇灌,才能换来秋天的好收成。
很多事就像陈酿美酒,只有经过时间的淬炼,才会醇美,如果太着急,缩短酿造的时间,那注定是品尝不了美味的。
再者人生不是100米冲刺,而是一场不知终点的马拉松,如果你用前者的速度来跑后者,想来是跑不了多远的。
有一首诗这样说:
人生好比粥一锅,煎熬滚煮耐琢磨。宜疾宜徐看火候,酸甜苦辣自张罗。
一锅好粥,只有慢慢地熬,才能熬出最浓郁的滋味。
始终相信一万小时定律,就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样,花了时间,用了心,才能看出成果。
不着急,专注当下的每一件事,未来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
生活就是如此,需要我们有耐性。
人到中年,活轻松点,丢了那张面子,才有实打实的里子;
人到中年,活自在点,别害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别让自己遗憾;
人到中年,活慢一点,弦绷得太紧会断,人绷得太紧会累。
后半生,愿你多一点从容、勇气、耐性,走好余生的每一天。
与君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