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辞你好呀!
每个月好像都是你先写信,我稍后再写回信。不过如果以年为单位,我就不算后写,到五月份你又可以给我回信啦!
四月份是英国的复活节假期,爱丁堡又是个旅游城市,所以最近这边的热闹程度……虽然是旅游旺季,但跟国内没法比啦,也就是路上多了些游客。
游客压根不用开口说话,在我看来他们脸上就写了“游客”两个大字。他们满眼好奇,满脸新鲜感,背着大包,举着相机或者手机走在路上。感觉很神奇吧!我才是外国人哎,可我的视角仿佛像当地人一样了。
还不是因为我要写论文,而这些人可以出来玩……
这个月的论文十分艰难,甚至被导师挂了一次,当时是很绝望的。当然会觉得不公平,也会忍不住想自己是否能力不够,打电话跟朋友哭了好几次。最终还是得出一个结论:再努力一些。这是心理学上的归因效应,一件事的结果有很多影响因素——时机、结果、能力、努力……具体哪些我不太记得了,只记得唯一能够完全自己控制的,就是努力。其他影响因素或许很重要,但你无法改变,如果总想着这些因素就会陷入消极。所以,只考虑努力,去做,就好了。
现实中没那么容易,因为真的忍不住去想。
这些是上半个月的事情了。
下半个月,稍微顺利些。这些天各个教授们在进行集中讲座,全学院有六七十场讲座,一天四个时间段,一共五天,有些是不同教室同一时间好几场,有点Ted那个味道。我尽量每个时间段都来听,毕竟机会真的很宝贵。一些教授和他们的领域我之前从没接触过,但只要想想那是他们已经研究几十年,甚至未来一生都要为之努力的领域,就忍不住肃然起敬起来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7308936/0b0dace6efbb2d8d.jpg)
一些教授外表朴素,有的甚至不修边幅,但丝毫不影响他们在讲台上释放魅力。昨天一个女教授,穿着一件破洞的毛衣,小臂上还纹了一只小狗,她讲一种政策分析的方法。政策这么无聊的东西!她讲得激情澎湃,尽管我大概只听懂了三成,但还是很有收获。
这是全学院的活动,所以我还遇到了一些其他专业的研究生博士生甚至教授本人来听讲座。我们接受信息的同时,也进行了提问和讨论,我只能说,即时快乐在思想碰撞的快乐面前不值一提(尽管我依然喜欢看小说打游戏)。慢慢就理解为什么学术大佬可以耕耘一辈子,教育学这种人文社科,一个思想或者理论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才能发芽开花,甚至被别人批判推翻根本开不了花,看不见摸不着,坚持的原因是什么?我想就是以信念感为基础的,对自己领域的巨大兴趣。
这个月好像没有文化冲突分享,大家都很peace。我就分享一个社会学概念吧!叫做“社会达尔文主义”。你可能已经听过了,进化论的核心是“物竞天择”,社会达尔文主义也是这样,认为一切以社会发展和效率优先,跟不上的应该被淘汰。
好,这个月的作业是,思考社会达尔文主义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
![](https://img.haomeiwen.com/i27308936/b20626643449d657.jpg)
你思考你的,我补充一句,我个人非常非常反感这个理论。物竞天择是因为人是大自然的产物,而社会是人类的产物,任何发展也好效率也好,都是人的产物。人不是造物主,没有权利淘汰任何被造物主造出来的人,何况也许没有造物主。
![](https://img.haomeiwen.com/i27308936/e239ccc3f03148e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7308936/11be7da283b4c25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7308936/0d64c15ba89570d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7308936/4962b63bf22d700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7308936/f836631c310b8f7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