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月薪4000, 不是焦虑的根本
我是17年进的公司,本来应聘的是外贸助理,老总看我有些外贸平台的经验,想让我打理公司的平台,于是我先从运营人员做起。那个时候,公司的平台就是业务员和我在操作。大概过了三个月,我对公司产品熟悉以后,机械产品的平台就全部交给我。由于公司没有其他有经验的人,我只能每天钻研后台规则,看后台学习视频,参加培训会,积累经验,打理平台。那时候,我的月薪只有3000。
大概17年年底,机械平台比之前有了提升,老总有意向成立一个运营部门,让我培训新人。并在两个月后,升我为运营部经理,月薪涨到了4000左右。作为刚毕业的在县级市里的毕业生,无论是职位还是月薪,算尚可。
但是,18年以来我就一直很焦虑。但我焦虑的不仅仅是月薪4000。为什么?
如果你刚做美工,月薪4000可能不可怕。因为只要你的设计水平不断提高,工作就有技能复利,有时间复利。可能两三年后,随着发展,你的月薪就会越来越高。而且私下也可以接其他公司设计的活,也可以开班教学,额外收入有时候比工作收入还高。我曾经去培训班了解过,光是电商淘宝班,开设字体设计、图形创意设计、软件教学。就收取一个学员4000元的学费,小班教学,一个班也有8到10个人。如果多招收学员,那每月可有几万的收入。
一份工作有时候起始薪水并不高,但是未来可期。
但是越做这份工作,想象力就被锁死。
第一、 现在是流量的时代,无论是什么平台,没有流量的投入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我们公司的老总,却越来越致力于零流量投入。
第二、 我所操作的外贸平台,可以不投入流量,但是需要充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我曾经用一个月的时间优化内容,达到了与有流量投入的平台的一样的效果。但是资料确实不多,领导也无法提供。后期效果无法提升。
在我们能力匹配的情况下,我们工作的目的有两个,要么就是有丰厚的薪水,要么就是有上升的空间。而我感觉在有限的上升空间下,每天的工作就是日复一日的混日子,即使有提高的方法,最终也会被限制而无法开展。
02积累经验很重要,要么是自己感兴趣的,要么有发展的
冯先生大四就在一家农药公司上班,一共在公司待了四年。一开始他是做技术的,主要研发农药。但是他越来越觉得,以他的外向善于交际的性格根本做不来这种工作。于是申请调岗,做外贸业务员。几年来,他不断跟老业务员学习,业务做得不错。
后来,离开原来的城市找到了一份化工公司的外贸销售的工作。销售这行不仅仅是他喜欢的行业,而且之前几年工作经验充分锻炼了他专业的业务外语口语表达能力。他一直说,虽然行业不同,但之前累积的销售经验同样适用。而且他原来月薪只有4000,加上业务提成,而现在他在化工公司待了一年工资快8000,还有丰厚的年终奖。
我的前同事是做外贸销售的,离开公司后还是做了外贸,但是她一直觉得自己的兴趣还是做媒体这块,即使有了销售的经验,因为不热爱,也根本做不到业务。
于是在朋友推荐下,到南京做了篮球俱乐部的公众号微博媒体对接。在这行来说她是新人,但是月薪也达到了6000左右。因为球赛是在晚上,她白天的时间相对充足,可以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虽然有时候要跟着球队到各大城市,但看她发的朋友圈,完全是迷妹一个,也不觉得出差有什么辛苦了。而同时,她又在不断地积累新媒体运营的经验。
毕业找工作才发现,公司很少招没有经验的新人,特别是大公司。很多人都会首先在没有门槛的工作上累积经验,但是要清楚你是不是在一份有未来的工作上努力。
03 选择有上升空间的职业,你自己的能力也要有提升
我公公在年轻的时候是农机站加油的,那个这份工作也算是铁饭碗了,而且也很轻松。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机站被取缔,公公一下子就没了工作。
在我婆婆亲戚的介绍下在饭店烧河豚鱼。后来发现只有大饭店才做河豚鱼,那如果这家大饭店不要你了,就业还是很困难。于是公公开始了冷菜的学习和制作。即使有了10年的做冷菜的经验,公公现在到一家饭店还是向厨师学习新的冷菜制作方法。
冯先生的领导冉姐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女强人,我从他那里也听过不少她叱咤职场的事迹。她毕业刚到集团的时候,是做董事长的秘书。
因为出众的外语能力,很受董事长的器重。集团在张家港成立新公司的时候,就委派她做销售经理。从秘书到销售,行业的跨度难不倒对自我有要求的人。几年时间,冉姐对外贸销售这块就有丰富的经验,慢慢就做到了公司副总的职位,统管内外贸销售。
有不少人上班的时候也老老实实工作,下了班就不再想有关工作的事情,玩一天是一天。但是,世界上没有哪一份工作是永远的铁饭碗,只有拥有能力的的人才有铁饭碗。
人都是有思维惯性的,在一种环境下久了,就很难跳出来。看着周围的人能力不断提升,找到好工作,自己则不断地观望,想着哪天自己有机会了也跳出去,但是日复一日,却永远没有行动。
PS:年糕只要睡饱了,就不哭不闹,在那里哇哇哇叫唤,自娱自乐。这几天在家带她,觉得她越来越可爱了哈哈。好久没发文了,没有弃文啊,这也是我积累的技能之一啊。我最近在看育儿的书,《让孩子的大脑自由 》约翰 梅迪纳写的,学到了不同的育儿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