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项修炼》
第3章 是系统的囚徒,还是我们自己思想的囚徒?
本章讲了"啤酒游戏"的实验,分别有零售商、分销商、啤酒生产厂家三个角色,各角色根据自己接受到的信息做出对自己最大化利益的决策。但事与愿违,随着一次啤酒销量上涨,通过层级放大效应,导致大量订单涌向酒厂,而交货延迟,最终货物积压滞销,引发系统危机。
啤酒游戏模拟了现实生产分销系统,但现实情况比游戏可能更糟糕。类似的激增和崩溃循环在不断上演。每个人的信息有限,并且独立个体的行为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我们往往察觉不到自己有这种能力。
啤酒游戏的运作机制阐释了系统的第一条原则:结构模式影响行为。当置身于同一个系统中时,人们无论有多大的差别,都倾向于产生相似的行为结果。
比如,医生收红包为何屡禁不止?一方面,医院加大对医生医德教育培养,另一方面,有些医院甚至在住院须知上明确写明禁止向医生送红包,还有要求医患双方签署拒收拒送红包申明书。但压根就禁止不了?
这就不能单靠道德教育来训斥医生,也不是跟病人签署申明能解决的。需要从整个系统角度去思考。医疗行业的激励机制是不是有问题?病人送红包背后的心理是否需要考虑进去?等等。
很多时候,我们很容易听到甚至说这样的话,"我们除了……之外,没有其他办法了。"这很多时候,都是把责任推在外部环境,忽视了系统结构的力量。
应对"啤酒游戏"里的危机,单纯的"不作为"表现的结果都会更好。但比起"不作为",如果我们改进系统的结构,就可以获得很大的改进。
第一,"吃两片阿司匹林并等待"原则,这是指当我们头疼的时候,我们不会每个五分钟吃一片阿司匹林来止疼,因为我们知道药物起效需要时间,我们会耐心等待药物起效。
现实中也是如此,我们知道系统存在各种延迟,信息延迟、时间延迟、交货延迟、反应延迟等,有时候快速反应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无形之中,放大波动。不要忽视我们对整个系统的作用。
第二,不要恐慌。如果不克制恐慌,会导致在系统中的所有人都吃苦头。恶性循环的产生正是由于你追加的订单加剧了送货延迟。
比如,北京这几天疫情防控形势又严峻起来,关闭了新发地等多个市场。这个信号,导致很多人去超市、商店抢购蔬菜。导致商超蔬菜全卖光,而这卖光的新闻又加剧了人们的恐慌情绪,进一步屯购商品,导致恶性循环的出现。
但冷静一想,首先,新发地虽然暂时封闭了,但是牛羊肉及各种蔬菜的交易在进行,只是被转移。
新发地不是蔬菜种植场所,只是一个中转批发市场,北京蔬菜主要的供应产地,比如山东寿光并没有受到影响。供应端是稳定的。在疫情发生时,政府还加大了蔬菜进京的保障,运输途径也是通畅的,没有中断。
如果商家看到蔬菜紧缺,也同样大肆屯购蔬菜,这也非明智之举。因为北京人口没有突然增加,也就是说蔬菜消耗量没有明显增加,只是人们屯购而已。实际上的需求也没有激增。
屯购的商品总是要慢慢吃的,蔬菜不比粮油米面,可以存放很久。当人们恐慌过后,满冰箱蔬菜可以维持一段时间,那么购买量就会下降,而如果商家看到大家抢购蔬菜,就加大订单,大肆屯积,就有可能产生损失。
对于普通人而言,加入到抢购的队伍中,似乎是本能的反应,但要知道,你的这种行为,会加剧蔬菜价格上涨,加剧市场动荡,所有人都会有损失。克制住冲动,很快就能回归常态。
在实际中,市场的波动不会完全消除,但系统思考与干预,可以把这种不稳定局面控制在一个适度的水平。
"我们已经遇见了敌人,那就是我们自己。"---沃特.凯利
读经典,解决人生难题。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DoctorCC
敬畏之心,事上琢磨。
切身体察,举一反三。
爱读书,也爱治病;
既医身,也医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