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林语
2118 字
前段时间,朋友小A向我倾诉她的苦恼:
她经常有一种感觉,事情表面看到的是一回事,心里真正感受的又是另外一回事,很多时候这两者并不一致。
她怀疑,是不是自己的感受出了问题,或是认知出现了偏差。
比如,过年从老家回来,和所有的父母一样,“妈妈的爱”塞满了整个后备箱。
但有些东西她明确表示,自己不喜欢不想带,妈妈就好像没听见一样,还是强行硬塞给她。
事实上,从小到大她与妈妈的相处中,这样的桥段上演过无数次。
每次但凡她提出不一样的想法,妈妈就会想方设法地说服她,直到最后顺从妈妈的想法,这件事情才能结束。
她觉得很难受,好像被强塞给她的不是那些东西,而是妈妈不可违抗的意志。
另一方面,亲戚邻里得知妈妈给女儿带东西,每次都会夸赞一番,“对女儿真好,真是个好妈妈”。
这让她更加困惑,为什么妈妈对她的好,让她感受到的不是爱,而是满满的控制呢?
相信类似的经历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不陌生,如果你也有和小A一样的困惑,这本《感受爱》可以解答你的疑问。
“被爱”与“感觉被爱”真不是一回事。
01 被爱与感觉被爱的体验
书中指出,被爱与感觉被爱不一样,有人关心自己和感觉到有人关心自己不是一回事。
就像故事里的小A一样,妈妈关心自己,是表面看见的事实。
但在她的内心当中,却没有感觉到妈妈的关心,因为妈妈没能注意到她的情感需求。
如果说“爱”是一种行为上的付出,那么“感受爱”则是一种情感上的联结。
没能注意到双方的情感需求,就不会体验到被爱的感觉。
书中指出,爱与恐惧是对生活最有影响力的两种重要情绪。
当我们感到害怕时,一系列激素会自动让我们感到愤怒、想要逃跑或不知所措。
恐惧会让人封闭自己,剥夺生活中的积极情感,压抑身体,局限思维。
当我们感觉到被爱的时候,则会产生其他一些激素,让人觉得安全和愉快。
感觉被他人所爱会让快乐充盈,因为我们觉得受到了保护,心灵和思维都处于接纳和开放的状态。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当一方意志想要压倒另一方意志,在关系中占据统领位置时,恐惧就出现了。
恐惧出现的时候,是感觉不到爱的,小A与妈妈的关系就是如此。
真正的爱,是自由的,是可以有选择的。
我可以对你付出,但你也可以不接受,你永远拥有选择的权力。
这并不影响我对你的爱,也不意味着你在否定我对你的好。
只有这样,爱才能够化为一份能量,在关系当中流动。
02 是什么阻挡了爱的感受
感受不到爱,有些时候,是爱被恐惧掩埋,还有些时候,是思维方式阻挡了爱。
“想得太多会导致爱得不够”,对此书中列举了多种情况:
· 不健康的心理习惯正在制造令人无法承受的压力
思考是把双刃剑,分析他人的同时,也在剖析自我。
思考使人清醒,体验带来真实。
保持思考可以让我们认清生活的许多真相,然而,过度思考会钝化我们的情绪意识,切断当下的情感体验。
· 禁锢在自己的思维里可能会阻挡被爱的感觉
只沉浸在自己的思维里,就会错过与他人相互凝视的机会。
如果我们笃定自己是不被爱的,就很难体验到被爱的感觉。
爱已从身边经过,却被我们无视了。
· 全神贯注于自己的思维,会阻碍我们对他人的意识
朋友嘴上说“挺好的”,身体语言却无一不透露着沮丧;
伴侣说“工作还挺顺利”,声音中却夹杂着痛苦与疲惫。
如果专注于自己的思维,这些你都看不见。
· 担忧就是在错误的地点寻求答案和保护
担忧看起来很像规避风险的方法,然而对于当下的问题却无半点作用。
焦虑,就是朝向未来的担忧。
· 回避情绪、情感是否真的明智
你可以欺骗自己说,“妈妈还是爱我的”,但心底的感受不会说谎。
回避情绪无法让你理解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也无法让事情往积极的方面发展。
有些时候,正视情感才是接纳当下的前提。
正如《思辨与立场》中写道:
如果你在生活中有任何时候感受到了负面情绪,很有可能是你的思维方式出现了问题。
思维决定行为,而行为决定结果。
缺乏爱的感受,或许是想得太多。
03 感觉被爱指南
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爱。
就像书中写道,感受爱,是一种生理需求,像食物和水一样。
然而,每个人的关注和需求各不相同,导致感觉被爱这件事困难重重。
爱是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下生长出来的产物。
书中给出“感觉被爱指南”:
- 评估你的压力、情绪意识和环境
- 评估其他人在当前环境中的压力水平和舒适程度
- 通过倾听情绪、情感,带着问题沟通
- 在不脱离他人感受的情况下,通过表达自己的感受来建立联结
- 重塑你对情境的认知
- 根据调整过的认知,以行动做出反应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会让我们望而却步。
然而,差异并不一定是坏事,也一定不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当我们开诚布公地说出不同的需求时,这些需求就变成了机遇。
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解决因需求不同而产生的冲突,会让我们更加理解彼此,关系更紧密。
认识爱,感受爱,得到爱,留住爱,是我们终其一生的课题。
生活从来不缺爱的画面,我们常常缺乏爱的体验。
希望你也能成为一个勇敢表达爱、给予爱的温暖的人,
同时也是一个可以心安理得获得爱、感受爱的小朋友。
延伸阅读
《感受爱》
[美] 珍妮·西格尔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华章心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