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到《钱塘湖春行》,和学生一起赏析“谁家新燕啄春泥”的画面美感。除了少数学生曾经看到过燕子衔泥,脸上有兴奋感,其他同学一脸茫然。
于是就开始和他们描绘我记忆中的燕子了。
童年,似乎有无数个与燕子相关的记忆。
天气转暖,不知哪日抬头,就会发现堂前屋顶的角落里,不知道何时多了一个土黄色的小包,半圆形的小窝里,有时候还会探出一个黑色的小脑袋,发出极细微的叫声,大的燕子似乎数量不多,应该是一两只吧,这个温馨的小家庭就这样在我家安营扎寨。不仅我家有,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那时的我们虽然很皮,上蹿下跳的,但拿跟棍子去捅燕窝的事,却从来没有小伙伴干过。对于燕窝,我们是怀着敬畏之情的。母亲总是说,燕子是福星,燕子来到一户人家,就会给这户人家带来好运。
那时村里家家户户几乎都是靠体力生活,种田,养鱼,做建筑小工,木匠,集体都热切盼望着自家能够多点好运,使自己的日子能够先红火起来,因此,对于这天外来客,在心里上是格外尊敬。不过在生活上,倒也没有格外关注,反正是互不干涉就是了。
那时我们上课老师总是会教一些和天气相关的农谚,比如“燕子低飞会下雨”,当我们在田里疯玩时,一群燕子从空中越飞越低,最后几乎贴地飞行,我们总会高声地齐背这句谚语,有一种老师“诚不欺我”的感觉。但有时并没有下雨,我便怀疑,是因了那新收的稻田,或多或少总留下些稻穗,那低飞的燕子,不是为我们带来雨讯,而是来尘间填饱它小小的肚子吧。因为无数次近距离的擦肩而过,燕子那流线型的尾部翎毛和黑到油亮的毛色,总是让我们在后面策步狂追。
不过后来知道,燕子主要吃虫类,只是偶尔吃些麦类。那时到处都是农作物,想来,天空中定不少它鲜美的野味吧。那么它的低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