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二胎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请不要当“严父慈母”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请不要当“严父慈母”

作者: 育见 | 来源:发表于2016-04-25 17:31 被阅读41次

    上周,听一位研究传统文化的学者讲座。这位学者说,现在的家庭教育有些地方不到位,关键在于家长的角色没有摆正,做父亲的应该要严厉有威严,做母亲的要慈爱且慈祥。

    学者说,以前传统的教育中,孩子是很敬畏父亲的。他以自己为例。我小的时候,要是在家里看电视,远远的听到父亲的脚步声,马上就吓得魂飞魄散,赶紧把电视机关了,然后开着电风扇对着电视机散热,以免被发现偷看电视。

    全场哄堂大笑之余,仔细一思考,总觉得这个话有点不对味。

    为什么孩子看到父亲,如此的心惊胆战,像惊弓之鸟一样的害怕?难道这就是所谓的严父?那慈母又是什么呢?无所不容的包容孩子的错误,允许他无止境的看电视吗?

    父子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我们的传统中,父子关系是五伦关系中的重要一个。传统文化中的父子关系,父亲应该是威严的,按照传统文化里的五伦关系,父子有尊卑之别,父就是天,高不可攀,儿子只有听话的份;母是地,包容万物,慈母可以无尽的接纳孩子。

    于是,这样的文化,造就了我们不习惯于跟父亲沟通。父亲总是沉默而高冷的,父亲总是把爱深深的埋在心底,父亲送我们去远行也是默默流泪的。可是,作为有血有肉的父亲,怎么就跟我们这么遥远呢?

    我们的这种严父文化,也让孩子们失去了与父亲亲近的机会。不信,请大家看看四周。

    就在昨天,我带着儿子去科技馆,在整个科技馆,我看到大部分都是母亲在带着孩子。不说全部,起码有70%以上的都是母亲带着孩子在玩。偶尔有父亲在的,也是抱着手机。

    不是我说的这么不堪。貌似我们的文化中,父亲跟孩子的距离总是有点远。父亲总是很忙,没时间接近孩子,只有慈爱的母亲,又当爹又当妈,时时刻刻的跟孩子陪伴在一起,可是,这样,真的好吗?

    孩子越来越多的时间和母亲在一起,于是只学会了柔的一面。男孩子女孩化,也就见怪不怪了。

    昨天,在图书馆楼下,有人摆了国际象棋的棋子在吆喝着招生。象棋老师看到一个男孩子(大概六岁)靠近了,就笑眯眯的说,小朋友,你来挑选下,把象棋里面的马找出来。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一幕真的雷倒我了。这个小朋友竟然憋着嘴巴哭了,躲到了妈妈身后。

    最近在看哈佛大学王涛博士写的《规矩和爱》,对他提到的观点非常的赞同。王涛博士认为:在没有规矩的爱中长大,孩子失去了感恩;在没有爱的规矩中长大,孩子学会了自卑;在没有规矩也没有爱中长大,孩子失去了敬畏;在规矩和爱中长大,孩子学会了谦卑和自信。所以,没有不能做规矩的孩子,只有不会做规矩的父母。

    有了规矩与爱,我们就不需要那么的强调父亲要严格母亲要慈祥了。孩子的一切行为,只要听从有爱的规矩就行了。

    比如,给孩子一个规定,每周那几天可以看多久的电视,那么在这个时间点,孩子当然可以理直气壮的自我管理,该看多少时间就慢慢看。气定神闲的看就行了。何必像老鼠见到猫一样的害怕父亲发现。如果孩子是这样的敬畏父亲,那我们是不是要教导孩子,让他学会这种察言观色,让他看人下菜?

    有了规矩与爱,我们不需要去争相扮演黑脸与白脸的角色了。给孩子定下规矩,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可以了,让孩子放开心扉的去玩耍,而不是去猜测,是父亲来了还是母亲来了。

    “严父慈母”的定位,是把父母给脸谱化了。父亲与母亲在育儿方面,不应该成为两个对立面,教育孩子,如果我们只给予一个标准,一个制度,不管谁错了,都要接受制度的惩罚,那么,从家庭开始,我们就进入了民主的氛围,孩子也就有了更大的自我表达空间了。

    所以,育儿中,我们也不需要再强调谁严谁慈了。有了规矩和爱,父母和孩子都是制度和爱的受益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请不要当“严父慈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cwx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