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月看完了《史记》《红楼梦诗词》,听完了《遥远的救世主》,重温了《鲁迅杂文集》《呐喊》《阿Q正传》《她们仨:张爱玲、林徽因、杨绛》。
喜马拉雅听书上,这部《趣侃红楼》还在更新中,虽然感觉有些地方解读太过,但确实讲得有趣。题帕三绝的解读,起诗社的篇章,一些诗句对衬的人物形象,人生走向,尤其感觉这里讲的关于续写的一些故事最后结局,比高额续写的红楼靠谱多了,总而言之,值得一听。不过,对照我刚看完的《红楼梦诗词》一书的诗歌解读与评析,会发现这两位作者所理解的大不相同,竟得出了南辕北辙的结论,难道真是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两相一对照,我也迷惑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细细思索下,找到了原因:出发点不一样,解析角度问题。一个是本着诗词说诗词,一个是结合小说上下文,前后反复印证得出的结论,曹先生笔下的红楼,绝无闲笔。另一方面,这些诗词暗含许多隐喻和谶语,或对人物命运做出预示,或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有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
鲁迅先生也说,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所以,还是应该多动脑筋多思考,有自己的想法拙见,才可进步,不然看了也是白看。
最后,喜欢鲁迅先生的这两句话:
1.从来如此,便对么?
2.面具戴太久,就会长到脸上,再想揭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