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果郭嘉活下来参加赤壁之战,曹操是否能逃脱败局?

如果郭嘉活下来参加赤壁之战,曹操是否能逃脱败局?

作者: 锦小昀 | 来源:发表于2024-02-02 08:53 被阅读0次

赤壁之战这场战役,绝对是高手过招,精彩异常。曹操,这位名满天下的战神,这次却遭遇了一次大败。败得那个惨啊,就像是高手被菜鸟逆袭一样,不仅输了战,连大军都染上了瘟疫。曹操只得灰溜溜地带着人马往北方撤退。在路过巴丘(今天的湖南岳阳市)时,曹操忍不住感慨万分,发出了那句名言:“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意思就是说,如果郭嘉还在,他绝不会输得这么惨。

郭嘉,这位神机妙算的谋士,对曹操来说,简直就是无价之宝。他曾劝曹操快攻吕布,预测孙策的不幸,建议慢慢来对付袁谭兄弟,还有北征乌丸的策略,这些高招都让曹操大获全胜。曹操甚至还夸他是“平定天下,谋功为高”。可惜啊,郭嘉在赤壁之战的前一年就撒手人寰了。这就让人不禁想问:如果郭嘉还活着,曹操能不能避免赤壁的惨败呢?

一、曹操过江势在必行

曹操眼看着自己的版图就快铺满整个北方,心想:“这天下,我曹孟德说了算!”那时候,天下能称一号的诸侯,除了刘表、孙权、刘璋、张鲁这几位外,别的都是小打小闹的级别。

刘备虽然名声在外,但那时候他还只是个游走四方的英雄,没啥固定地盘。西北的马超、韩遂虽然野心勃勃,但也还是曹操手下的臣子。至于西川的刘璋,那更是个有求必应的好孩子,听说曹操要征伐荆州,立马派人送礼,还给曹操打了个招呼。

正当曹操准备大举南下征伐刘表时,刘表刚好去世,他的儿子刘琮一看形势不妙,赶紧投降了曹操。刘备这边消息慢半拍,带着人马还没跑到江陵城,就被曹操的轻骑给截了个正着。

于是,整个荆州除了江夏外,都成了曹操的天下。这时候,只剩下张鲁和孙权还没归顺曹操。张鲁和刘璋互相看着,谁也不想先动,曹操只要打败孙权,其他的都不是问题。

说到打孙权,曹操最头疼的就是缺水军。好在荆州投降后,水军问题也解决了。这时候,即便郭嘉在世,也未必能劝得了曹操不过江。毕竟,曹操眼看就要统一天下,谁能拦得住他的野心呢?所以,不管郭嘉在不在,曹操过江这件事,似乎已经势在必行了。

二、赤壁之战的结局能否被撼动?

曹操这位北方的枭雄,虽然陆战无敌,但在水上,他就像是刚学会走路的娃娃,摇摇晃晃的。而且,当时的水军并不是主战军种,更多的是运输和辅助的角色。大家想想,三国时期的水战,除了赤壁,还有哪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呢?

那个火烧赤壁的情节,更像是戏剧化了的演绎。黄盖的诈降计,点燃的不过是几十条船,史书上也没记载曹操究竟损失了多少船。可能就像是一场意外的森林大火,一切都是因为风太大,火势蔓延到了岸上的营寨。而曹操本人,据说还有自焚战船的说法,这更像是一个在困境中的英雄,选择了最后的尊严。

但实际上,曹操的真正损失,可能更多的是因为瘟疫。想象一下,大军在异地流浪,环境恶劣,疾病蔓延,这才是曹操撤退的主要原因。孙权和周瑜虽然抓住机会攻城略地,但曹操的实际损失,可能并没有戏剧化的那么夸张。

曹操的北方大军,虽然勇猛,但在南方的水乡泽国里,却如同鱼儿上了岸,翻来覆去不自在。这点,曹操作为军事家,自然明白。但可能是因为连年征战的胜利,让他有了几分自信过剩。

再说黄盖的诈降计,曹操其实心里有数,可就像是那时的他已经站在了不败之地,觉得天下无敌,对手不过是小卒,轻易就能将之击溃。这种傲慢,已经渗透到了整个曹军。就像那时,黄盖的降船一到,曹军竟然没有任何防备,就这样张着嘴巴看着戏,简直就是典型的大意失荆州。

至于水上的布阵,曹军的船只虽然连接在一起,看似坚不可摧,实则如同一张大网,一旦有一点火星,就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这不仅是物理上的连锁,更是心理上的一种松懈。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郭嘉在世,他最多也就能提醒曹操注意这些细节,但对于那时已经骄傲到顶点的曹操来说,可能也只是耳旁风。这正应了那句老话,“骄兵必败”。赤壁之战的失败,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失策,更是心态上的失衡,是曹操一步步走向傲慢的必然结果。

三、如果郭嘉在世,能造成怎样的影响?

在古代,瘟疫可比现在的流感厉害多了,那可是个无解的难题,无论是皇帝将军,还是老百姓,一旦染上,那就是大祸。曹操和郭嘉都知道,南方的瘟疫不是闹着玩的。但就像是一个有野心的赌徒,即便知道风险,也要豁出去。曹操给荀彧的信里面,提到了对郭嘉的惋惜,郭嘉知道南下可能回不来,但还是建议曹操先定荆州,这是对曹操忠诚和对功名的执着。

郭嘉是个聪明人,但他更是个行动派,更重视果断。在曹操犹豫的时候,郭嘉的作用更多是在于鼓励他采取行动,而不是坐在那里空谈战略。但这回问题来了,曹操在连续的胜利中已经变得自大起来,好像他觉得这天下没什么难题是他解决不了的。这时候,就算郭嘉还在,他能说服一个自信满满,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的曹操吗?

再说赤壁之战,曹操的大军染上了瘟疫。即使火烧战船没有发生,曹操的军队也已经是强弩之末。就算郭嘉提出了再好的计策,也改变不了士兵们体弱多病的事实。这就好比一个本来身体就不好的人,哪怕有再好的装备和战术,也撑不住长时间的战斗。

所以,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战役的胜败,更是曹操从谨慎到骄傲,从胜利到失败的转变。郭嘉的存在,或许能在细节上给曹操一些帮助,但面对瘟疫这样的不可抗力和曹操自己的傲慢,他也是无能为力的。

四、曹操事后“@郭嘉”的意义

在征伐荆州这件事上,似乎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召开“决策大会”。可能是因为刘表去世、刘琮投降,让这场战役显得有点儿太顺手了。曹操可能想着:“这次战役,简直就是小菜一碟!”于是,就没那么多犹豫和讨论了。

但在三国那个尔虞我诈的时代,每个集团的决策会议都多得很,特别是孙权那边,简直就像是每天都开会,每个决策都要反复讨论。这种差异,其实反映了曹操和孙权等人的不同处境和心态。

回到曹操的那句名言:“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这句话,其实既有自我解嘲的味道,又有推卸责任的意思。就像是曹操在自嘲:“看看我,没了郭奉孝,弄得这么狼狈。”同时,也有点儿在说:“你们这帮人,没人能提个好主意吗?郭嘉要是在,他早就提醒我了。”

这种说法,其实也是曹操的一种巧妙手段。他这样说,既不是完全把责任推给别人,也不是严格追究,而是给了手下一种既有压力又有余地的感觉。这就是曹操用人之道的高明之处。他知道,一个团队,需要的不是完全的听话,也不是全然的自由,而是在压力和自主之间找到那个平衡点。

赤壁之败虽然让曹操“伤筋动骨”,但他并没有因此就此一蹶不振,反而依然是天下最强大的势力。这正是因为曹操懂得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态,如何在失败中寻找教训,又如何激励手下人。虽然那番话里难掩帝王的虚荣心,但也正是这种心态,让曹操能够在失败中重新站起来,继续他的征战之路。

相关文章

  • 顶级谋士——郭嘉

    郭嘉是三国时期曹操的一位著名谋士,也有人称他为曹操的“顶级谋士”。曹操对郭嘉更是赞不绝口。 在郭嘉与曹操初次见面,...

  • 赤壁之战曹操为何大败,因为他在这年一连失去了三个最重要的人

    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失去了三个最重要的人,这第一个人,叫郭嘉。 郭嘉,字奉孝,颍川郡治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

  • 一见倾心终生不弃。

    曹操初见旬时,“吾之子房也。” 曹操初见郭嘉十里相迎,“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 “郭嘉初见曹操时,“真吾主也。...

  • 一场决定三国走向的战争

    在赤壁之前的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却了和袁绍同样的错误,从而曹操以失败而告终。史称赤壁之战...

  • 三国演义之郭嘉

    郭嘉,字奉孝,颍川人。三国时期曹操帐下著名谋士。官至军师祭酒,谥号贞侯。 郭嘉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

  • 英雄集结-曹操篇(九)|三国志14

    ——根据三国志14游戏内实况改编—— 正当曹操忧心忡忡时,郭嘉走了进来。曹操惊疑,郭嘉不是在宛城守城...

  • 阡陌出行网约车三国之-三足鼎立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中,曹操失利,未能统一全国。赤壁之战...

  • 郭嘉和曹操

    作为领导要有,勇于任事,擅于执行的领导能力。而做为谋士,要有识人知事的能力。

  • 郭嘉

    郭嘉是东汉的一位谋士,原本是袁绍部下的谋士,但后来他又去投奔了曹操,为曹操出谋划策,使得了曹操统一北方,但郭嘉他年...

  • 不拘一格用人才!魏武帝曹操的用人之道!

    曹操前期的五位重要谋士——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贾诩,都是主动投奔曹操的,其中有四个人来自曹操的对手的阵营,郭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果郭嘉活下来参加赤壁之战,曹操是否能逃脱败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cxt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