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
三十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
夏六月庚辰,晋侯去疾卒。
秋八月,葬晋顷公。
冬十有二月,吴灭徐,徐子章羽奔楚。
【传】
三十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不先书郓与乾侯,非公,且征过也。
夏六月,晋顷公卒。
秋八月,葬。郑游吉吊,且送葬。魏献子使士景伯诘之曰:“悼公之丧,子西吊,子蟜送葬。今吾子无贰,何故?”对曰:“诸侯所以归晋君,礼也。礼也者,小事大,大字小之谓。事大在共其时命,字小在恤其所无。以敝邑居大国之间,共其职贡,与其备御不虞之患,岂忘共命。先王之制,诸侯之丧,士吊,大夫送葬。唯嘉好聘享三军之事,于是乎使卿。晋之丧事,敝邑之间,先君有所助执绋矣。若其不间,虽士大夫有所不获数矣。大国之惠,亦庆其加,而不讨其乏,明厎其情,取备而已,以为礼也。灵王之丧,我先君简公在楚,我先大夫印段实往,敝邑之少卿也。王吏不讨,恤所无也。今大夫曰,女盍从旧。旧有丰有省,不知所从。从其丰,则寡君幼弱,是以不共。从其省,则吉在此矣。唯大夫图之。”晋人不能诘。
译文
【经】
三十年春季,周历正月,鲁昭公在乾侯。
夏季六月庚辰日,晋顷公去世。
秋季八月,安葬晋顷公。
冬季十二月,吴国灭掉徐国,徐国国君逃到楚国。
【传】
三十年春季,周王朝历法的正月,鲁昭公在乾侯。《春秋》以前不记载“公在郓”或“在乾侯”,现在才记载,这是认为昭公不对,而且说明过错所在。
夏季,六月,晋顷公死了。
秋季,八月,下葬。郑国的游吉前去吊唁并送葬。魏献子让士景伯质问游吉,说:“悼公的丧事,子西吊唁,子蟜送葬。现在您只有一个人,是什么缘故?”游吉回答说:“诸侯所以归服晋国国君,这是认为晋国有礼。礼这件事,就是说小国事奉大国,大国爱抚小国。事奉大国在于恭敬地按时执行命令,爱抚小国在于体恤小国的缺乏。由于敝邑处在大国之间,供应它所需的贡品,还要参与战备以防意外,难道能忘了恭敬地执行吊丧送葬的礼节?先王的制度:诸侯的丧事,士吊唁,大夫送葬,只有朝会、聘问、宴享、军事行动才派遣卿。晋国的丧事,当敝邑闲暇无事,先君曾经亲自来送葬。如果不得闲暇,即使是士、大夫有时也难于派遣。大国的恩惠,也会是嘉许敝邑对大国的常礼有所增加,而不责备它的缺乏,明白敝邑的忠诚,只是要求礼仪具备,就可以认为合于礼了。周灵王的丧事,我们先君简公在楚国,我们先大夫印段前去送葬,他还是敝邑的下卿。天子的官吏并没有责备我们,这是由于体恤敝邑的缺乏。现在大夫说:‘你们为什么不按照过去的礼节办?’过去的礼节有隆重有减省,不知道应该按照什么。根据隆重,那么寡君年纪小,因此不能前来。根据减省,那么吉在这里了。请大夫考虑一下!”晋国人不能再质问了。
鲁昭公还在晋国的乾侯,只不过齐、晋都不愿意为他出头,虽然鲁国没有再立新君,但史官已经感觉到鲁昭公复位无望了,所以不再避讳,隐隐指责他的过失。
晋顷公死,郑国游吉去吊丧、送葬,子产死后,游吉接任了郑国上卿之位,是郑献公下第一人,规格可以说很高了。可是晋人并不满足,还问责游吉,被游吉怼得哑口无言。其实,这时候晋楚两国都已经衰落了,反而是吴国在悄悄崛起,而且晋国六卿之间互相勾心斗角,也形不成合力,所以游吉托言“寡君幼弱”,也算给了晋人一个台阶。至于郑献公此时是否真的幼弱?我们也没有确实的史料佐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