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宝子们的节日,我感觉自己也蹭着庆祝了一下。
早半个月前,两娃就在提醒六一儿童节礼物,送什么好呢?姐姐想要手机,我是不太赞成的,除了研学需要用,平时不需要,而且配了手机可能会让她分心,毕竟手机的诱惑力是我们大人都抗拒不了的。可我老公是个孩奴啊,宝贝女儿的愿望怎么能不满足呢。带着线下店里挑选,提前就京东下单买好备着了。弟弟想要玩具,我也不想,因为他玩具实在太多了,家里堆成了山,正愁没地方放了。他九月份就要入小学了,有必要配个电话手表,外出游玩,还有平时一个人和同学在小区里玩,方便联系安全些。
儿童节礼物今天一早把礼物送给他们,可激动了。姐姐虽说早知道,可拿到人生第一个手机的心情可想而知。而弟弟呢,他并不知道什么礼物,所以异常惊喜,放学回来啥也不干,就埋头研究怎么使用。
中午把弟弟从幼儿园接回来,和三个同学一起去了游乐场。等到姐姐四点放学就回来集合,出发去电影院看《速度与激情10》。速10太精彩了,肾上腺素飙升,没看够,此刻就已经期待速11了。六一儿童节我本来打算陪他们看动画电影的,可娃偏想看这个,正合我意。又是一部大人和幼儿园小孩都能看的电影。英文版,柚柚又不能看字幕,可这些都不重要,紧张刺激的赛车已经让他超爱了。
《速度与激情》10看完电影娘仨一起去吃了顿好的,娃爸缺席了,说早几天就跟客户有约,不好改时间。没关系,你就好好挣钱吗,玩的交给我们娘仨就行。
不管作业的畅玩,我觉得我也过了个节。儿童节,不只是儿童的节日,也是大人的节日。它提醒我们在成人的世界里,保留一份童心,保留一份真诚和快乐。
古代文人有很多描述童心童趣的古诗,与大家分享。以下为摘抄。
『童心—童趣』
《长干行》
唐·李白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是我们常用的成语,代表着孩子之间最真挚的情感。小时候总是烂漫天真,拿着一根竹竿当马骑,长大之后,有了成人的规矩,也就少了这份童真。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遮映着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远远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
一个憨态可掬、活泼可爱的孩童跃然纸上。
《稚子弄冰》
南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在天寒地冻的时候,冬日的清晨铜盆里的水都结成了坚冰,孩子们把冰弄出来,当做锣来敲打,声音清脆嘹亮,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敲打得急了,突然冰块碎了,传来勃列破碎的声音。
诗人发自内心地欣赏儿童的天真,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真切酣畅。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唱歌,静悄悄地站立在树旁。描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可爱模样和他的愉快心情。
《题风鸢图》(其三)
明·徐渭
新生犊子鼻如油,有索难穿百自由。
才见春郊鸢事歇,又搓弹子打黄头。
小孩子就像是穿不住鼻子的小牛,一心一意地地淘气玩耍,春天刚到,鸟儿才开始鸣叫,他就开始准备弹弓要开始打鸟了。
等到长大之后,等到开始养家糊口的时候,就没去那么地惬意自由了,那时候就得“穿起牛鼻子”,老老实实去耕田了。
『童心—淘气』
《百忧集行》
唐·杜甫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作者怀念自己童年时候的情形,一天到晚跑个不停,整个人健壮得像是一头小公牛,也不知道疲倦,当年院子里的枣熟了,每天都要无数次爬上爬下,采摘品尝。
如今老了,只有怀念的份了。
《鸟石山》
南宋·刘克庄
儿童逃学频来此,一一重寻旧有踪。
因漉戏鱼群下水,缘敲响石斗登峰。
诗人当年经常逃学来鸟石山玩,当时为了抓鱼把塘里的水放干,争着抢着去山上敲响石,甚至比赛爬山,如今故地重游,当年的景象还在眼前,昔日玩耍的痕迹还能找到。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岁月流转,让人唏嘘。
《题风鸢图》(其二)
明·徐渭
偷放风鸢不在家,先生差伴没寻拿。
有人指点春郊外,雪下红衫就是他。
老话讲,七岁八岁狗也嫌,小孩子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冬天才刚过去,雪还没化,小孩就逃学去放风筝了。先生找不到人,派人四处捉拿,有人指点孩子在郊外放风筝。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去摘别人家的莲蓬,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的踪迹,以为谁也不知道,但是那一道被船冲开的浮萍,暴露了他的秘密。
全诗细致逼真,富有情趣,小娃娃天真活泼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二十首(其二)》
唐·刘禹锡
争骑一竿竹,偷折四邻花。
笑击羊皮鼓,行牵犊额车。
中庭贪夜戏,不觉玉绳斜。
孩子们在一起争抢着骑竹马,出于恶作剧去“偷折四邻花”。他们欢笑着敲击羊皮鼓,拉着牛犊的下巴走,晚上贪看露天演出的夜戏,直至星月西斜。诗人把儿童好动、淘气的天真特性写得维妙维肖,极有情趣。
《题风鸢图》(其一)
明·徐渭
春风语燕泼堤翻,晚笛归牛稳背眠。
此际不偷慈母线,明朝辜负放鸢天。
春天正是放风筝的季节,春风吹拂,伴着晚笛,放牛娃安稳地躺在牛背上,像是睡着了。其实他心里在盘算着回去怎么偷母亲的线,明天好放风筝玩。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儿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小孩子的想象力是最奇特的,他们没有经历过世事,所以想象会非常奇特。拥有一颗童心可以让幻想更加绚丽缤纷、瑰异非常。
《幼女词》
唐·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所有的小孩子都会模仿大人。我们小时候也会偷偷穿大人的衣服,学大人的动作。诗人六岁的小孩学大人偷偷拜月,她并不知道拜月是什么意思,只是见人这么做,所以跟着学,认真的样子叫人怜爱。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人在大自然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颗童心无羁无绊,自然放松。
《村晚》
北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太阳就要落山了,倒映在池塘的水波之中,青草旺盛,池塘水满。牧童惬意地躺在牛的背上回家,随口吹奏的笛子不成曲调,但是其中的惬意和自在,是着实令人羡慕。
《次韵和真长四季牧童》
北宋·黄庶
怯雨宜晴不识愁,去随青草牧春牛。
无人古路歌兼笑,归去山花插满头。
孩子不知道愁烦,牧牛路上唱歌欢笑,回家时用山花插满了头,一幅自然和童心融为一体的画面。
『童心—道心』
《牧童》
唐·卢肇
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
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
一个人要是有一颗童心,那就必然有了一颗真心,有了一颗道心。这样的人,怎么会没有知己,怎么会没有与之交心的人呢?
《牧童诗》
北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那些追名逐利,在官场里勾心斗角的达官贵人啊,你们算计来算计去,吃不香,睡不着,都不如放牛的小娃娃快乐,何必呢。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
既壮周旋杂痴黠,童心来复梦中身。
老子曾言真正的道,就是“复归婴儿”,童年的时候人的妄念少,机心少,随着年纪增长,人的欲念越来越多,而逐渐失去这份真。重新获得这份童心,是一个人一生的修行。
《午觉醒来,怅然成诗》
清·龚自珍
不似怀人不似禅,梦回清泪一潸然。
瓶花妥帖炉香定,觅我童心廿六年。
瓶中的插花依然完好,睡前燃起的一炉檀香却已然燃尽,烟气落定。想起刚才梦见的童年事,在梦中追求、呼唤和寻觅童心,一时之间像是回到了廿六年前,梦中那转瞬即逝的“童心”亦即“本心”,令人泪湿青衣,充满惆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