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遍作者对这本书见解的采访,对书有了些新的感悟。
1. 作者说,她宁愿把“女孩被诱奸犯强暴的故事”解读成“女孩爱上诱奸犯的故事。”
2. 房思琪爱李国华,李国华在某一刻也是爱房思琪的。
3. 作者初高中痴迷张爱玲的文字,很多段落从头背到尾。
4. 李国华的原型是胡兰成。[张爱玲第一任丈夫,一生与8个女人发生关系。]
5. 胡兰成告诉张爱玲我同时爱着不同的人,而李国华始终都在欺骗房思琪。
6. 作者爱文字,认为文字和文字代表的个人精神以及情感是要一致的。
7. 那些情话,本该只有用情至深的人讲出口,为什么李国华会背叛这个语境?
8. 读的越多她发现很多文人不仅才华品德不一致,还会为这些扭曲自圆其说。
9. 作者叩问:是否文学本身就华而不实,那些不停变化的文学形式就只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巧言令色而已?
10. 文学理想的破灭颠覆了作者的文学信仰。
此后,再难修补。
作者是一个深度的文字痴迷者,温柔有涵养,她相信文学应该是纯粹而诚实的,而对方却利用她的文学信仰伤害了她,这是她受伤害的诱因。
当她看到「李国华」还在执业,逍遥法外,还有受害者亲赴后继时,她很绝望,“他没有死,也不会死”。
这件事对她的纠缠让她抑郁患病无法进食,她说她每天想的最多的三件事是“要不要吃宵夜,要不要吃药,要不要去死。”
原来面对世俗,她才是套中无法挣脱的那个人。
如此单纯到固执的女孩,佑你安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