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读到以“暴力”为名的交流时!就好像看到了自己!每一次和儿子的交流,大多数时候都是在愤怒,生气的教导结束!
其实自己也不想这样,可是每次都会从好好说话,交流不成后,用生气的,发怒的声音结束!而自己也在不断懊恼中度过!说自己也不想这样,可最后还是演变成这样子的!
就如同书中所说的“三棱柱”一样!用“可恶的他人”去掩盖“可怜的自己”!觉得这些都不是自己造成的,都是因为别人才会变成这样的!却忘了去思考“以后怎么做”!
当你厌烦了用语言与孩子交流,续而想通过直截了当地批评让孩子屈服!
现在想想在生活中,我都是以这种状态对待孩子,或者幼儿园的小朋友!想想就觉得自己是多么地无知呀,难怪自己会觉得生活这么累,进而影响了夫妻关系!所以在面对孩子们的问题行为时!要像阿德勒说地:“要放弃法官的立场”,而应该学会“在无意识中洞察,这个人很不成熟!”
不去执着于“无法改变的事情,而是正视眼前的“可以海边的时的事情”!
当自己生气,愤怒时,学会给自己打气,在心里面对自己说:“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想想以后要怎么做!
自己的人生,可以有自己选择!不管处于那种身份(妈妈,教育者…)都应树立起“自立”的目标,不把孩纸置于“依存”和“无责任”的地位之中!而要学会在奉献中找到幸福!
告诉他,自己的人生,日常行为一切决定都得由自己决定!尊重孩子自己的决断,并帮助其做出决断,并且告诉他,妈妈随时可以为其提供帮助,但又要保持一顶的距离,守护他们!
告诉他,失败不可怕,就怕你遇到困难就退缩!让孩子们学会“自己的人生由自己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