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起来对镜梳妆,很惊讶,这是我吗?青春,仿佛在梦中逝去了,当皱纹爬满了我的额头时,无论我们相不相信,双鬓的发际早已染上了风霜。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孤寂,陪伴在我左右。或许,连自己都不愿承认,将来病重了是不是还和寂寞相伴。
蓦然回首,青春是真的嫣然而去,带走了那份年轻、那份活力,连同未曾实现的梦想,都一同带走。纵然,心中仍有无限向往,那也只能当做镜中花,水中月。
心境,忽然苍老得让人落泪。生命行至这迟暮的尽头,一切,只能在凄然中等待残退。
这使我想到杜甫的《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感情。但这毕竟是过去的向往,登上了岳阳楼,其感情似乎应当是高兴。
因为多年的向往实现了,一定高兴。但句中又见不到高兴的字眼,抽不出如愿以偿的情思。
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向东南方向极目眺望,只见洞庭湖水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头,而吴地则被挤向了远远的东边,楚地则被远远地挤向了西边、南边。
这景象,就好像洞庭湖水向东南伸展,把本来连在一起的吴地和楚地,一下子分裂成为两块。
“亲朋无一字”写出了诗人的孤苦,但主要是音信断绝,自己不了解朝里和地方上的情况,即整个国家的情况。
这对一个念念不忘君王,不忘国家,不忘人民的诗人来说,是一种被社会忘记的孤独感,他在精神上无疑是很痛苦的。
“孤舟”是指诗人全家挤在一条小船上飘泊度日,消息断绝,年老多病,孤舟漂泊,其精神上、生活上的惨苦可以想见。
这种生活显得很无助,但又坚强不屈,不是为写孤独而写孤独的。
所以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从诗人来说,从洞庭湖向长安望去,隔着一道道关,一座座山,而战火就在北面燃烧。
一个是西北长安附近的战火,一个是岳阳楼上倚窗眺望的老诗人。两者构成了一幅画,前者是诗人心中想到的,后者是诗人自身实景。
长安与岳阳楼相距千里,但在诗人心中却没有这个距离。这真是身在洞庭,心在长安。孤舟虽小却装着整个天下。
这才是赢点!格局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