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书真的还需要学吗?不就是把一本书的内容,或者是看了这本书之后有什么样的想法讲出来吗?这么简单的事情,也还要学习吗?
我相信,你应该是这样想的吧~
以前我也这样想的,现在为什么流行讲书呢?喜马拉雅、得到、荔枝等等app平台上到处都是:每天听一本好书。当你听完一本书之后,会有一个甜美的声音告诉你: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
当听书成为一种习惯,这些平台当中的讲书内容越来越火,甚至连央视著名的主持人樊登,居然专门做了一个讲书APP——樊登读书会。这也太不可思议了,也越来越让我觉得,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情,放在这里居然也火了吧。
国庆节期间,10月2号到4号,我报名参加赵冰老师的线下讲书私享课学习。临走前,身边有亲戚朋友说我:讲书还需要学习吗?你居然在国庆节期间跑去学讲书?n个不理解的眼神齐刷刷对着我。我毅然决然地拉着行李箱奔赴讲书课~
讲书,真的还需要学吗?3天时间,算下来是两整天,小伙伴们唇枪舌战,全身的细胞都用在这里了。
第一天,三碗不过岗,这是一分钟自我介绍展示,虽然只是一个自我介绍,但有很多道道。
让人记住,是现在的我们在社交场合里需要去面对和追求的,不管你愿不愿意,一个精彩的自我介绍,不但帮了你自己,也帮了别人。
说到演讲的技巧时,赵冰老师把问题抛出来让我们自己思考。演讲与性格、PPT、技巧等因素有关系,但不是决定性关系;演讲需要内在的内容与情感。讲书,属于演讲中的一种,需要我们自己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思考,在用自己理解后的语言说出来。所以,对于讲书来说,内在的内容和思考最重要,所有外在的东西,只是辅助工具而已。这一点,朗读也是一样的。
第二天的内容是这次讲书课的核心内容,涉及到了很多知识点。我记得,当老师让我们罗列这两天学过的知识点时,我们两分钟时间就罗列了19个点,所以,讲书完全不是简单的把书里的内容说出来就行了,也不是随随便便将一本书就行了。
它需要你好好的去选择一本书,看看这本书是不是听众想听的,会不会对听众有价值,你hold得住这本书吗?
当你选好了你要讲的这本书之后,需要先吃透,如果自己都不了解这本书,那么你讲的内容,就很难让听众了解这本书了。
想要讲好一本书,你需要有一个精彩的主题。这个主题最好跟听众有关系,当然也要跟你要讲的这本书有关系。
讲书的时候,开头不吸引人,听众就不买账,好的开头比如悬念提问的、场景故事的,还可以拿权威依据来开头。
中间的结构,也需要精心设计,可以用上一些类比、反差、数据、故事等方式,这几种方式可以组合起来用,也可以单独用,而不是单纯的将书中的内容罗列出来。
结尾,要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是有门道的,可以用金句总结、提问引起听众的思考、前后呼应、排比重复句式等等。
总之,想要讲好一本书从选书开始,就需要别具匠心,当然,精彩的内容设计是最重要的,有了好的内容设计,在语言呈现的过程当中才会更加精彩。
这一次的讲述课当中,说到了讲述的7步法,分别是:了解听众、选择素材、定义风格、确定主题、形成框架、编排呈现、打磨练习。
其中,讲书人按功能分3大种类,书籍的搬运工、书籍的大厨师、书籍的解梦人。我确定了我的功能风格,属于解梦人的风格。
我一直想追求一种幽默风趣又不失内涵的风格,最近也在不断探索和尝试这种风格,也有了点变化。
这两天的学习,干货非常的多,每个小伙伴都收获特别大。
我记得,有的小伙伴,第1天不敢上台说话,课程结束时,已经可以在台上侃侃而谈;有的小伙伴总担心自己的语言表达不流畅,课程结束时,已经在台上尽情展现自己;有的小伙伴儿从来不读书,课程结束后,开始喜欢读书~
对于我而言,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了自己的问题。第三天的实战练习,每个小伙伴都要上台讲一本书,时间是4——6分钟。
我选择的是朱自清的《背影》,我的思路是,用类比的手法,将朱自清的背影,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当中的背影,龙应台《目送》当中的背影,放在一起,对比着来讲。
讲书,真的还需要学吗?结果,讲的过程当中,秋天的怀念,讲的有点多了,最后严重的超出了时间。讲完之后,我自己总结了一下,自己在这次讲书当中出现的问题:
01 秋天的怀念涉及的内容太多了,有点啰嗦
02 说到背影时,这三本书的文集没有提出来
03 朱自清的背影,讲的不够透,不够深入
04 没有把这三种背影的共同点明确的说出,作者都是在理解感触后写出来的并且整理成了文集
05 整个讲书过程超出了规定的时间
这次讲书,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去讲一本书,对于我来说,又重梳理了《背影》,不仅如此,通过,讲书,我还可以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
我一直觉得,读书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书应该是生活当中的一部分,更应该是生命中的一部分,我相信每一个小伙伴都已经找到了书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