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收到老友的赠书,用了一天的时间细细读完。收获颇多。
这是朋友推荐的书,推荐时小心翼翼,怕我觉得神神叨叨,怕我不喜欢。嗯,如果是朋友看完非常受触动的书,无论是什么类型,我都愿意去读一读,因为想一同成长,虽然是各自的朝圣路,但有那么一些重复的地方,才不至于分道扬镳,愈行愈远。
1. 读《臣服实验》有感
读这本书,让自己心静了许多,书中说,生命比我们自己更知道如何好好生活。原话已记不清楚,我知道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回顾自己以往,每每所经历的转折点,转折后所行的路,或许当时有着痛苦的体验,但其实符合自己内心深处的意愿。
于是,我便想,是不是生命在为我们做选择?其实不然。作者也会在面临是在大学担任全职教师,还是开始程序员之路这样的选择。他选择了后者,并认为这是生命所带给他的。而在我看来,生命只是给他多一个选择,而他并没有潜在的去拒绝改变,而是以一种开发的态度看待一切的可能性,而后选择不是顺应社会或别人的看法,而是跟随着自己的心。所以他一直从事的,都是自己热爱的事。
所以,并不是生命为我们做选择。是我们自己在做选择。而臣服,是接受,是喜悦的去发现生命中的另一种可能。然后在心里抛一个硬币,硬币抛起来时,其实你便知道自己的选择是什么了。然后顺心而为。《大学》有云:“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做违心的选择,便势必要承担违心的痛苦。
2. 两个“我”
我常以为自己容易想许多,读了这本书才发现,不只是自己,作者脑子里也会有许多声音。因为繁杂,所见所思无不在,或似情绪,或似思虑,或似条件反射。但也偶尔会有醍醐灌顶般的声音,让人一瞬间思维停止,周边完全安静下来,只是那一个声音如山谷里的回声,重叠反复。
我明白脑袋里两种声音的由来,更像是一个是由从个人经验和社会经验积累而形成的人格,代表着个人思维的外在,而另一个,则是相应而生的,真真正正的自己。只不过在群体而生的各种环境中,大到国家,社会,人类,小到办公室,团队,家庭,这群体思维的力量如此强大,我们很难听到自己的声音。
哈哈,回头看了下,觉的很好笑,其实这两个都是自己,没有哪个真,哪个假。也没有一定哪个声音是对的,哪个是错的。
我能分清楚,一个可能关系到“能不能让别人觉得舒服”,是自己从外面吸收的观点经验以及对相应的反馈;而另一个则关系到“能不能让自己觉得舒服”。
哈哈哈,很神奇的指向我接下来要读的两本书《乌合之众》与《自私的基因》。这便是生命的神奇之处吧。
很久前的照片-英国Dartmoor:以前会感慨,这样的地方,去了一次,以后可能再也去不到了。但现在会想,能踏过那样一片土地,真是幸运且美好的事情。接下来又将遇见怎样的美好呢?哈哈,走过的风景,是能够一直留在心里的,想念的时候,便能去看一看。不知道读这篇文章的你,是不是懂我在讲什么?
哈哈,既如此,我只当,你懂了。
P.S. 想想还是要把老友亲笔题词在书上的赠言附上:
对生命历程永怀感激......
尽力服务于当前之事,同时也放手内心被此事激起的涟漪,无论是欢乐还是痛苦,成功还是失败,赞誉还是责备。
只要你准备好放手自我,生命便会成为你的朋友。
越放手,越自由!
虽然是对当时深陷挫败的我的赠言,却每看一遍,都能为当下提供温暖和能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