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几个读书思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日本畅销书作家山口拓郎曾经说过:
“写文章一定要具体化。”
写文章不是写的内容越深奥越好,而是越具体越好、越形象越好。
为什么读很多作家写的文章的时候,会感觉到非常的清晰和有画面感呢?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具体。
介绍一个知识或者一个观点,如果只是干巴巴说教,那肯定是没有任何说服力而且都不爱看。
但是如果一旦带入场景或者变得形象化具体化,则马上让文章变得生动起来。
所以写一篇文章的时候,提炼出一个观点,不要马上去干巴巴说教,而是要搜集相关联的故事素材和名言警句,多用故事来展示观点,而非自己的语言去说教。
这也是自己拆文后看到的实际情况。
好的文章必须要有知识增量,不管是干货文还是观点文,都是如此。
必须有足够丰富的案例素材。
所以,当我们进行写作训练时,如果提到一个观点或者概念的时候,一定不要干巴巴解释,一定要去搜集案例和故事,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只有这样训练,才能让自己有所进步。
谨记,不要干巴巴说教,要让文字有故事性、可读性,要具体化,不要抽象。
多进行抽象-具体的训练,每写一句话或者说一句话,就马上要反应出这句话是否足够形象和具体。
多用到专用名词和数字。
尤其是数字,可以让一个句子变得非常具体。
比如上面这句话,写完后就要反思,如何形象化具体化表达,说完”可以让一个句子变得非常具体“,这时候就要问”到底有多具体“,后面紧跟着一个补充”让我们看到画面感“。
多进行”抽象词汇+具体说明 “的训练。
因为现代人对于抽象的内容历来都是敬而远之的,我自己也是常有这种体会,比如有的同事说话总是说一下看似很拽的词,但是总感觉让人心生厌恶。
2、《自学大全》一书中有过一段话:
“自学者们需要的并不是“基于脑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样的神经神话,也不是成功人士和高学历精英们那满是幸存者偏差的自我吹嘘。
自学者必须自己决定学习的内容,自己为自己寻找教材等学习资源,安排学习的时间,不断地试错,在各种制约因素的干扰下坚持学习下去。”
什么意思?
自学者需要的不是那种学习方法,更不是成功者的各种自我吹嘘,而是需要一种可以自己找到学习资料和学习对象的能力。
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如何克服各种干扰因素等等,都比单纯的方法更重要。
这是一个颠覆我的固有认知的观点。
我以前包括现在总是喜欢找各种学习方法,更喜欢去看各种成功人士的学习方法,比如粥左罗或者古典等人的讲课视频,购买他们的课程等等。
说实话,他们的课程有用吗,肯定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但是不能全盘接受。
每个人经历的阅历、每个人的学历学识、认知、经历的事、看过的书等等都不一样,不可能完全对一件事、一个方法就去推广到让所有人都接受。
所以,在看到一个方法或者技巧的时候,要辩证的看待,不是完全否定,更不能全盘接受,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酌情参考。
这是我看到这句话后给我的最大感触。
其实,任何人的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不要把希望都寄托在一套方法上,先行动起来,在行动中不断总结和积累,才能实现量变到质变。
3、当读书不得要领怎么办?
自己每天都会去读书,但是有时候看到一本好书,却不知道应该如何入手,应该如何去快速读到这本书的精髓,应该怎么办?
针对自己的情况,需要搞清楚几个问题。
首先,我为什么读这本书?
一个人做任何事,都是有动机的,读书也不例外。
我既然选择这本书,一定要有动机,不能盲目。
看到一本书,看看目录和序言,先大概了解这本书讲的是什么,然后就合上书思考,我最近有没有这本书介绍的内容的烦恼,如果有,那么就去读一下这本书。
如果没有,那就不要浪费时间了,先暂时放下,等以后有缘分再去接触。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而这个世界上的书却以指数级增长,一个人穷尽一生都无法读完,所以必须要带着功利心态去挑选书籍。
如果这本书对我来说暂时没用,那我就先不读,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的时间不至于浪费太多。
其次,这本书能解决我的问题吗?
举个例子,我最近的主要问题是研究如何高效阅读和写作,如何做自媒体。
当我看到一本书的时候,就要时刻想着这个问题,看看这本书能否给我的这个问题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或者给出一些参考,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看书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如果不能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想法,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那么这本书就对你没有任何价值。
所以通过问题意识去看待一本书,才能更加精准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而不至于过于盲目。
古典在《跃迁》中提到一个观点,人需要把80%的精力花在20%的重要事情上。看书同样如此。
一本书真正有价值的观点和知识只有20%,只要把这些内容掌握,就可以掌握这本书的精髓。
看书要抓重点,抓主要矛盾,只有这样才能快速完成一本书的阅读。
第三,怎么去读这本书?
挑选出一本书后,接下来就是要阅读了,那应该如何高效阅读呢?
我觉得《60分钟高效阅读法》中提到的一个方法很不错,就是所谓“敢比会重要”。
什么意思?
你看一本书,一定是要带着问题的,不带着问题的阅读就是耍流氓,就是瞎耽误工夫。
只有当你带着问题阅读的时候,才能清晰知道自己想要获取的知识到底是什么。
而以教代学,就是比较好的方式。
在读书的过程,不断罗列问题,然后看一下就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再用自己的文字写出来,同时去关联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这其实就是卡片读书法的概况,一本书肯定是有很多观点的,这些观点有的对自己有用,而有的暂时对自己没有用,那怎么去区分呢?
就是通过写卡片,以教代学。
这其实也是费曼学习法的基本流程。
把要学习阅读的内容,自己看过一遍,然后合上书尝试用语言和文字分别复述出来,在复述的过程要融进去自己的经历和思考,融进去自己以前的知识积累。
只有这一步做完,才能把这个知识内化在自己的网络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