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以前关于梁漱溟先生的《我的自学小史》的读书笔记。
“真的自学,必从心里,从向上心说起。作为自学,应当就是一个人整个生命的向上自强,要紧在生活中有自觉,但是求知识却不足以尽自学之事。在整个生命向上自强之中,可以包括了求知识,求知识盖浚发我们的智慧识见;它并不是一种目的,有智慧识见发出来,就是生命向上自强之效验,就是善学。”
一般人理解,自学的目的在于求知识,而梁先生说,自学的根本就是一片向上心。知识的目的在于获得智慧和见识,而这个智慧和见识的目的是生命的向上。这是学习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目的。
梁先生又说,“假若求知识以知废寝忘食,身体精神不健全,甚至所知愈多,头脑愈昏,就不得善学。”他非常推崇的话是“活到老,学到老”,他认为,“这观念最正确。”
“自学最要紧是在生活中有自觉,读书不是第一件事,第一件事却是照顾自己 身体而如何善用的 用它来做种种事情,读书只是其中一种。首先养成积极向上的正大刚强之气,自觉自律。遇到好的环境,总能主动去学习。从来不被动读过死书。”
梁漱溟先生的话非常辩证,一方面强调自律自觉对于学习的重要;另外一方面,他又指出,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一种正大刚强之气,他强调身体比学习更加重要,学习是为生命的。
梁先生的话让我想起了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中的观点。博尔诺夫认为,人生来就是一种“有缺陷的生物”,其生物装备(由于缺少天生的武装缺少保护性皮毛等等)相对于动物来说是有很大弱点的,因此只能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在某种文化中,才有生活能力。所以,人需要不断求新,才能“不断使自己完美起来”。
梁漱溟先生在回顾自己的自学历程中说,一方面是母亲的温厚明通,赞助父亲等的维新运动,并提倡女学,自己参加北京“女学传习所”,担任教员等事情;另外一方面是父亲等的人格感召,使得幼稚的心灵渐渐流露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而鄙薄那般世俗谋衣食、求利禄的“自了汉”。
从维新前进的空气中,他学到了一种超迈世俗的见识主张,意识到世俗之人虽然不一定是坏人,但缺乏眼光见识。一个人必须力争上游,也就是具有一片向上之心。
梁漱溟的学历只是小学毕业,而且自幼身体羸弱,但是他最终依靠自学和向上之心,成为一代名儒,得高龄而善终。《中庸》有言“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这正是梁先生自学成才的写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