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挫折经历的太少,才觉得鸡毛蒜皮都是烦恼

挫折经历的太少,才觉得鸡毛蒜皮都是烦恼

作者: 墨恋水水 | 来源:发表于2017-05-12 09:22 被阅读0次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

    在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几百首词中,我最钟爱这一首,它构思精巧,言简意赅,含蓄蕴藉,语浅却情深。并且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越发觉得它真是一首表达普遍人生感受的绝妙好词。

    这首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一句“欲说还休”真切地表达出了词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心情。

    周国平在《闲情的分量》一书中是这样阐述这首词的:年少之时,我们往往容易无病呻吟,夸大自己的痛苦,甚至夸耀自己的痛苦。

    究其原因,大约有二:其一,是对人生的无知,没有经历过大痛苦,就把一点儿小烦恼当成了大痛苦;其二,是虚荣心,在文学青年身上尤其突出,把痛苦当作装饰和品位,显示自己与众不同。只是到了真正饱经沧桑之后,我们才明白,人生的小烦恼是不值得说的,大痛苦又是不可说的。我们把痛苦当做人生本质的一个组成部分接受下来,带着它继续生活。如果一定要说,我们就说点别的,比如天气。辛弃疾的“却道天凉好个秋”——这个结尾意味深长,是不可说之说,是辛酸的幽默。

    记得青春年少的我,总是很容易多愁善感,伤春悲秋,喜欢写忧伤暗淡的文字,喜欢听让人断肠的歌曲。后来对郭敬明的文字一见钟情,越陷越深,乃至整个学生时代都活在郭敬明那细脚伶仃的忧伤文字里。那样的岁月里,总是抑制不住青春时期那泛滥的情怀,只好用文字来释放自己。于是,在内心这个温暖潮湿的地方,伤痛疯狂的生长,直至深入骨髓,让人痛不欲生。我不知道自己是喜欢上文字才不快乐,还是不快乐才喜欢上了文字。文字就像海洛因,沾上了就会上瘾,难以自拔......

    傍晚的校园宁静而祥和,我喜欢走在落满梧桐树叶的林荫道上,脚下发出“唰唰”的声音,仿佛生命划过时空的声音,轻盈而奇妙。那一排排整齐又高大的法国梧桐在晚霞的映射下闪闪发光,仿佛历经沧桑、阅历深厚的智者在向人们洒下智慧的光芒。校园里响起了周传雄的那首《黄昏》:“过完整个夏天,忧伤并没有好一些…….”我的心微微一痛,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空气中似乎开始弥漫着忧伤的气息。看着梧桐树叶由绿到黄,由枝头摇曳到飘落大地…….回忆栖息在梧桐树叶“哗啦哗啦”的声音里。我总是这样一边回望过去,一边展望未来,一边伤害自己,一边治愈自己。隔离了别人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渴望救赎。有人说,总是缅怀过去的人是无法走向未来的。可是我却总是忍不住……..

    要说自己是年少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无病呻吟,亦或是为了虚荣,拿痛苦当装饰品,那倒也不是。童年的经历,成长的环境,学业的繁重与家长的期望,还有那纠缠不清懵懵懂懂的异性情感……于是青春成了一道明媚的忧伤,忧愁和烦恼总是在这样的时刻被大肆播种,然后迅速发芽、茁壮成长、疯狂蔓延。

    我好似踏上了一列开往无底深渊的愁苦之车,还好我醒悟过来,中途跳下了车。时隔多年,走的路多了,认识的人多了,经历的挫折也多了,再回首过往,不禁莞尔,那时候那些鸡毛蒜皮的烦恼算什么呢?怎么就悲伤的要肝肠寸断了呢?想来还是太年轻,年岁和处世的阅历远不及词人,对于“愁”远不及词人体验的那般深切。年岁越大,越发知晓生命中的小烦恼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人越是面对大痛苦,越要用大尺度来衡量人生的得失。

    古希腊哲人彼亚斯说:“一个不能承受不幸的人是真正不幸的。”人的一生总要经历很多挫折的,并且这些挫折是没有安慰和补偿的,我们只能选择接受,同时接受它们带来的一切痛苦,并把这些痛苦当做生活的一部分,继续生活下去。身处苦难的人,切忌将苦难与正常生活进行对比,如果你认为它不是生活,那么它就像身上长的毒瘤一样,让你无法忍受。假若将我们遭受的痛苦放到宇宙的天枰上去称一称,那么一个生命连同它的痛苦都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在岁月的长河里,人的一切喜怒哀乐、旦夕祸福都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正是因为我们现在经历的挫折太少,才会觉得鸡毛蒜皮都是烦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挫折经历的太少,才觉得鸡毛蒜皮都是烦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dkz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