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罗振宇的骗局》这篇文章在网上疯传。
罗胖被黑以后心情特别愉快,在公司的直播例会上专门讲这个事情。面对攻击,罗胖并不在意。
这篇文章,是一个叫《拾遗》的公众号写的,气势咄咄逼人。看完以后,感觉《拾遗》想表达的意思也没错。然后,我脑子一团浆糊。
01 罗胖为什么不回应这篇文章?
只能说,“得到”现阶段已经找到了很好的商业模式,而且这种商业模式可以深度挖掘!
罗胖把重心全放在打磨公司的产品上,忙着开发新产品和优化用户的产品体验以及售卖产品,根本没多余时间搭理别人。
有了成熟的商业模式后,罗胖开始借鉴“结硬寨,打呆仗”的做法,运营自己的公司。
历史上,曾国藩组建了湘军。在作战过程中,小曾摸索出了一种小组别、多兵种、混合作战的方法。有了这套战术之后,结硬寨打呆仗。面对各路敌人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无往不胜。
得到现在的商业模式已经成熟,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好好挣钱就行了。各种想黑和准备黑罗胖的谣言,就随他去吧!反正,在不影响“得到”挣钱的情况下,干嘛去理它呢?
有些事情不能解释,你解释完了,后面会产生一系列新的麻烦需要再解释,根本解释不完。所以,何必呢?
无视就是最好的解释。尤其面对谣言。
02 让我们往回看几年。
罗胖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微信中推出“每天60秒语音”,商业模式主要是在微信商城中卖书和大米等物品,但光靠卖这些东西公司做不大,也没有核心竞争力。而且,这种商业模式是需要靠流量来维持的。那时候,每周五推出《罗辑思维》视频栏目,收视率还不错,勉强支撑流量。不过,几年之后视频类节目的收视率开始集体下滑。
猫眼电影进行大数据分析后得出: 电影院的上座率,在逐年下降!人们已经很难再有大把的时间,去完整的收看一档知识类视频栏目。所以,再想像以前那样,通过收看视频栏目来赚取用户的时间进而导向流量,将变得越来越困难。
所以,《罗辑思维》面临转型。
罗胖很焦虑!真的很焦虑!
公司经讨论之后决定,将原来的视频栏目停掉,开始创办“得到APP”,转型升级。
“得到”诞生之后,没有任何经验,只能一边走一边摸索,不断的尝试和优化。
在“得到”创立后的一年时间里,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没办法,在商业模式出来之前,罗胖需要频繁出来搞活动(“papi酱头条广告拍卖会,史上最长的读书会,与罗永浩谈创业”等等)提高曝光率,为“得到”拉流量换取广告收益,暂时用广告费维持公司日常开支。
罗胖不停的搞事,不断地曝光,也是想把前几年积累的一些老用户,迁移到“得到APP”上来。所以,你回头看会发现,罗胖经常出来搞活动的那段时间,正是“得到”还没有找到成熟的商业模式的时候。
于是,探索,接着探索。
终于,商业模式找到了!!
“得到”推出了《订阅专栏》和《每天听本书》这两个产品,市场反应特别好,而且都可以持续开发,成熟的商业模式终于找到了!于是,罗胖就不用频繁的出来搞事情了。
既然产品市场反应良好,那就好好打磨自家的产品。产品做好了,老用户用得爽了,自然就会帮公司介绍新的用户过来。所以,不用担心产品流量问题。
“得到”现在的商业模式是对的,而且还很挣钱。大家可以去下载几个类似得到的APP,会发现它们的产品页面,和产品功能上面跟“得到”有着惊人的相似。不挣钱的话,别人是不会来模仿的。
03 使用“得到”APP的一些体会。
“得到”的用户,现在使用“免费专区、每天听本书、订阅专栏” 这三个栏目,算是最多的。
“订阅专栏”这个栏目,我感觉对人的帮助最大!
这个栏目里面的用户,大部分都是学习能力很强,智商或情商很高的一群人,这群人能够自我驱动。
这个栏目里面的课程,和得到中的其他产品模块比较起来,有着“概念化”和“大数据化”的优势。
首先,什么是概念化?概念化,就是把事物经过引申和演绎的那部分去掉,把源头露出来,也可以理解为“格物”。得到的东西我们称其为“元知识”,也就是知识的源头。
大数据化,字面意思很好理解。移动互联网时代也是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给我们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案例,极大的提高了我们的认知效率。
学习=概念化+大数据化。因为这样有助于形成“体系”!只有当知识形成体系了,才会为你所用,才不会人云亦云。
网上黑罗胖的那篇文章,其实也是在谈论知识体系建立的这个问题。大家有时间可以把文章搜出来看看,那篇文章还挺长的。
产品模块中的“每天听本书”和“免费专区”,不能很好的把知识的概念化和大数据化同时结合起来,容易让人学偏走入死胡同和学了就忘了,不容易建立起体系,所以我还是推荐专栏学习。
另外,专栏里每一期课程的“用户留言区”,非常有必要去看!而且应该看完。
这些留言,都是老师从大数据中精选出来的,很具有代表性。你会发现,有的人总结得极好,能够帮助你更好的理解课程内容和扩大自己的思考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