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资治通鉴,来看看张耳陈馀这两个人的故事,梳理一下他们是怎么从生死之交到生死仇敌的。
(1)初,大梁人张耳、陈馀相与为刎颈交。……里吏尝以过笞陈馀,陈馀欲起,张耳蹑之,使受笞。吏去,张耳乃引陈馀之桑下,数之曰:“始吾与公言何如?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陈馀谢之。——刎颈交,多么深厚的情意,抹脖子的交情啊,即使在当时也是非常非常难得的,穷困时期,互相扶持鼓励前进。
(2)张耳、陈馀至邯郸,闻周章却,又闻诸将为陈王徇地还者多以谗毁得罪诛,乃说武信君令自王。八月,武信君自立为赵王,以陈馀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经过一段时间奋斗,两人均做到了较好的职位,此时两人应是意气风发的,未来一片美好啊兄弟,加油干啊!(夫武臣、张耳、陈馀,杖马棰下赵数十城,此亦各欲南面而王,岂欲为将相终已耶!)
(3)李良已得秦书,固欲反赵,未决;因此怒,遣人追杀王姊,因将其兵袭邯郸。邯郸不知,竟杀赵王、邵骚。赵人多为张耳、陈馀耳目者,以故二人独得脱。——刚刚已经上路子,不想有人捅了篓子,兄弟俩差点没命,又得从头再来了。
(4)王离兵食多,急攻钜鹿,钜鹿城中食尽、兵少,张耳数使人召前陈馀。陈馀度兵少,不敌秦,不敢前。数月,张耳大怒,怨陈馀,使张黡、陈泽往让陈馀曰:“始吾与公为刎颈交,今王与耳旦暮且死,而公拥兵数万,不肯相救,安在其相为死!苟必信,胡不赴秦军俱死;且有十一二相全。”陈馀曰:“吾度前终不能救赵,徒尽亡军。且馀所以不俱死,欲为赵王、张君报秦。今必俱死,如以肉委饿虎,何益!”张黡、陈泽要以俱死。馀乃使黡、泽将五千人先尝秦军,至,皆没。——转折点来了,张耳快挂了,急得要命,生死存亡,人之常情要找信赖的人帮忙了,赶紧求救陈馀,可是陈馀竟然不去救,陈馀的考虑也是对的,将人头白白送给秦军不是傻逼行为吗,难道我们不应更理智吗?为了证明这个事情,陈馀还派了五千人试试水,果然全军覆没了,连张耳的儿子也不敢轻举妄动(张敖亦北收代兵,得万馀人,来,皆壁馀旁,未敢击秦。)。
(5)张耳与陈馀相见,责让陈馀以不肯救赵;…馀怒曰:“不意君之望臣深也!岂以臣为重去将印哉?”乃脱解印绶,推与张耳;张耳亦愕不受。陈馀起如厕。客有说张耳曰:“臣闻‘天与不取,反受其咎。’今陈将军与君印,君不受;反天不祥。急取之!”张耳乃佩其印,收其麾下。而陈馀还,亦望张耳不让,遂趋出,独与麾下所善数百人之河上泽中渔猎。——两人相见,对于刎颈的交情还是存在温情的,不然也不会当面质询了吧,一席话说得陈馀恼怒起来,一气之下就把值钱的东西—印,推给张耳,擦,老子不干了,散伙。其实陈馀应该说的是气话,但是回来一看张耳真的收了,操,决裂!扭头就跑了。
(6)赵相张耳素贤,又从入关,故立耳为常山王,王赵地,治襄国。…客多说项羽曰:“张耳、陈馀,一体有功于赵,今耳为王,馀不可以不封。”……张耳之国,陈馀益怒曰:“张耳与馀,功等也;今张耳王,馀独侯,此项羽不平!”……陈馀悉三县兵,与齐兵共袭常山。常山王张耳败。——彻底决裂,兵戎相向,貌似仇恨比两个陌生人之间还大,都跑去钓鱼了还是咽不下这口气,非要跟张耳比谁牛逼。
生死之交变成了生死仇敌,陈馀进入了一个围城,那个围城是由他和张耳的过往坚毅的情意组成,那个围城曾经是他在乱世中的温暖港湾,现在却成了他的地狱,他怒火中烧,曾经的刎颈情谊与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失意的人固然是苦涩的,张耳难道就是福泽深厚了吗?!
爱有多深,恨有多深—张耳与陈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