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经过了漫长的寒冬,我们迎来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迎来了春季的一个转折点,24节气之一的清明。清明一过,天气更加的温暖,又到了种瓜种豆的时候。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的习俗有扫墓,祭先烈,放风筝,踏青,还有寒食节的吃冷食……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清明节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关于清明有很多的文学作品:杜牧的《清明》,勾画出了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春雨、牧童、酒家,诗人匆匆的步履牵引着清明节的诗情。《清明上河图》则把人们带入另一番节日盛景,如林的店铺、熙熙攘攘的人流、形态各异的车马轿舟,一片忙碌、一派繁华尽在画卷中。
相传在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在逃亡的时候,有一次非常的饥饿,介子推就割下来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给重耳。重耳继位,介子推不想做官,于是就隐居在山上。重耳放火烧山想要找到介子推,结果在一个柳树下找到了介子推的尸体,于是,重耳就设立了寒食节,寒食节的后一天就是清明。后来,寒食节和清明就合在一起。
现在的清明节,依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纪念先人,缅怀先烈,展望未来,共创幸福美好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