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小学,一直到高三毕业,“早恋”在家长老师眼里,一直是个不小的问题。
我也常常和朋友谈起这件事情,“高中时候老师管不管谈恋爱?”当然,得到的结果大多是会干涉,当然也会有一些不同的说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放任不管。
“那你们老师对此都采用过什么手段?”
“男生女生分开座。”
“叫家长呗~”
“肯定会被骂的,搞不好还停课。”
记得当时我们高中班主任,只要班里有谈恋爱的,她就会故意把这一对座位调到一起,然后....接下来可怕的事情就来了——只要是班主任的课,凡是有问题,都会叫这些人来回答,A回答不出来就叫B,如果都回答不来,这两个人只好尴尬的在教室站着,直到回答出一个问题为止。
她似乎串通好了所有任课老师,后来,很多老师也开始这样做。可以体会到,他们对于上课这件事,紧张的心情,随时都有可能中枪。
当然,除此之外,会给他们一起布置一些班里的任务。不好推脱,也没理由推脱,效率可以说是很高的。我们班主任也经常会那他们开玩笑,活跃课堂气氛。
对于我们班主任,我是真心佩服的,可以说她在这一方面,做的很好。
“阻止又又什么用呢,谁能管得着呢?”
是啊,老师家长不希望早恋这件事的发生,若一直采取抵制的态度,顶多是给学生施加更多的压力。
回归问题。为什么他们要反对“早恋”。
原因很简单,大家也都知道。
老师们常说:“学生要以学业为重,谈恋爱会影响学习的。”
是的,早恋会影响学习。归根到底,谈恋爱这件事是分散一个人的注意力的。这是一件不可改变的事实。
当然,在这里我想谈的也不是简单的早恋问题。
我认为,这根本不是一个“早”与“晚”的问题,而是一个人对于“爱情”与“自我”的问题。
作为一个成年人,你是否也能在爱情上保持理智?你是否对于爱情,也有良好的自控力?
我想先来谈一谈我所见所闻的恋爱过程。
爱情的开始,一切总是美好的,刚在一起的那段时间,也许你的一天几乎都给了对方。这也就是传说中的“蜜月期”了吧。在这种情况下,自己会始终保持着一种“甜蜜”的状态。为对方做什么事,都是甜甜的,都是应该的。
为了秒回消息,一次次在游戏中坑了队友。又一次次放下自己喜欢的事情,为的是和那个更喜欢的人在一起。
刚还为一条没被回复的消息闷闷不乐,
这会,又被对方逗的合不拢嘴。
这段时间里,“自我”这种东西是不存在的。
这种心甘情愿,是人类的本能。茫茫人海中,能够遇见那个能对的上眼的另一半,为此冲动,毫无后悔可言。
一段时间之后,
彼此了解的更深入了,好像把从小到大的一切,都将给了对方听。
何时何地干了什么坏事;小时候怎么被妈妈追着到处打;上学的时候怎么和同学翘课;高考为什么来到了这里。
和室友一起吃饭的时光,好像是上辈子的事情。和朋友通宵打游戏,好像也都忘了。
他(她),已经成为了你的习惯。
可是,也就在这个时候,那种甜腻腻的感觉已经淡了,也慢慢的意识到“自我”了。
发现自己的心灵产生了很大的空缺,开始找回自己。
那么,问题就来了。
“他(她),是不是不在乎我了?”
“难道是感情淡了?”
“是的,没错!”
“我该怎么办???”
· “吵架吧!”
“吵架好累啊。”
“那就分手吧。”
EDN
我身边不少朋友都是这样走过来的,从在一起到分开,几个月,顶多一年。
我也有问过原因,大多是:我们不是一路人。
在我总结来看,没有走到最后的原因
一:缺乏沟通。
误会往往是叠加的,我觉得爱情在这种阶段,就好像是刘慈欣在《三体-黑暗森林》中提到的“猜疑链”
两个个体在没交流前对对方猜疑:你猜疑我是怎么想的,我猜疑你是怎么想的,就算你知道我是怎么想的,我也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但你还会猜疑我是怎么想你的,我也会猜疑你是怎么想我的……这样的猜疑在没有进行交流前会一直循环下去,形成一条链,即猜疑链。从博弈论的角度讲,就是无法形成共同知识。
——刘慈欣《三体》
二:自我意识太过强
也可以说是爱的不够深吧,最后选择了更爱自己,也许是受不了对方的那种无理取闹,开始怀念自己一个人的时光。也许感受到恋爱带来的烦恼,选择了逃避。
分开之后,彼此大多都是相互憎恨而已。
画下了个并不圆满的句号。
我个人不太欣赏这种没有平稳度过“磨合期”的爱情。
既然选择了在一起,为什么要给彼此人生中留下一篇空白?中国画可不是这样画的。
说着说着似乎有点跑题,
很多人还是能够度过这一段时期的,而活下来的情侣们,可以分为两类——
“在爱情和自我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或是:
“彻底放弃了自我,选择了爱情”
那么接下来,应该开始谈谈情感方面的“自控力”了。
说到这里,我不由地想起了我的一个朋友,我们是初中同学,后来考到了不同的高中。
我得知他谈恋爱了,并表示了真心的祝贺。
恋爱的开始,一个劲的秀。
谁知,一段时间之后,这两位几乎天天吵架,弄不好还打架,这件事情在朋友之间闹得沸沸扬扬,很多人都劝我那个朋友和他早点分了好。可他就是不肯。
说不好听点,这个世界上好像没有看好他们的人。因为,太极端了。
并不是反感这种对爱的执着,因为,我身为他的朋友,他巨大的变化让我感到无比吃惊。
他的世界里真的只有她,从早到晚全是她,无时无刻都是她。
从早吵到晚,然后就是腻在一起。学习,生活,都已经不重要了。
之后,高考没有考好,分别去了不同的城市,也再没听到过下文了。
别忘了朋友们
自己,或是身边的朋友们,吃饭的时候,抱着手机,和男(女)朋友,不停的在聊天。时不时的抬起头讲一讲他们的故事。
也许“秀恩爱”这件事是人的天性吧,我自己也经常克制不住,就像把女朋友拎出来说几句。
可是,换位思考一些,便很容易得出结论:没有人愿意听你的故事,低着头玩手机是对朋友的不尊重。
当有一天,抬起头,发现自己身边空无一人。
在你最甜蜜的时候,必然的结果就是对朋友的冷漠,然后聪明的人便离你而去。
无辜的抱怨“我被世界抛弃了。”
其实,是你不经意之间,抛弃了他们。
友情是构成每个人情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你没理由让爱情占据所有友情空间。你是需要朋友的。
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光,好好享受,好好倾听,从更多的人格中,对自己进行完善和补偿。
独立的人格
听说两个人在一起 就会变得越来越像呢
这也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
首先,两个人在一起了,就会一起去吃饭,喝一杯水,一起呼吸同样的空气。身体情况会变得越来越像。
其次,人嘛,总喜欢相互学习,你学学我,我学学你,时间久了,就有很多共同的习惯。
另外,审美也是可以互相影响的,从一开始就相互选择了对方,就是一种相似的基础,之后,慢慢的开始喜欢一种东西,也是很正常的。
但我觉得,两个人再一次,能保持不一样的人格,以及不同的爱好,也是感情继续下去的基础。
就算谈了恋爱,喜欢看书的你,也应该没事多看看书,充实一下头脑。如果以前有跑步的习惯,也不应该放弃,大不了拉上她(他)一起跑。喜欢写作,喜欢摄影,何不记录一些你们的美好。
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喜好是完全一样的,不要刻意去靠近对方的爱好,不要把自己的爱好强加于对方。
对于认知与见解方面更是如此,至少应该拥有自己对某事某物的基本看法,可以参照对方,但不可以盲从。
两个人在一起,便拥有了两份智慧,可以说,这样可以让你们的抉择更妥当,减少一些错误的概率。什么事情都是可以商量的,从而得到两全其美的决定。
“亲爱的,我喜欢你,因为你的与众不同。我知道你拥有充实的灵魂,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也知道你拥有坚定的内心,不轻易开始,便不随意结束”
独立的空间
并不是要相距多远,几天不见。
想要拥有独立的空间——各做各的事。就是这样。
你去看看书,我去玩玩游戏;你去忙工作,我出去运动。
看似很简单,做到这样并不容易。爱情中的男女,就好像是两个磁铁,只要一靠近,不由自主的就会吸再一起,拉都拉不开。
因此,你需要将“在一起”与“分开”之间画出一条界限,并不是不可逾越,而是尽量克制。
其实,有时候短暂的分开,也没必要完全沉浸在思念之中,不如挖出这些属于自己的时间,去读读书,出去走走。到时候见面,才有的聊。
如果你们之间天天发生这完全一样的事情,说的话也会越来越少,这不能说是心有灵犀。而是无话可说。
语言是思维在人与人之间流动的水,而只有不同的水位差,才能引起这种流动。
别让你和他(她)之间的小河干枯。
如果习惯了一个人,你们之间会慢慢趋于平静。
只能说,平静是自找的,你没有更多的“新东西”用来“闹腾”了
其实,如果生活变得太琐碎了,不是件好事。
上班 下班 买菜 做饭 最后洗碗
琐碎的牵绊
滋长不满
相爱的时候总笑谈
爱情多简单
你走了以后
才算尝透了心酸
——许嵩《亲情式爱情》
“亲爱的,无论时间把我冲向何方,我永远打起精神,去探索。
告诉你关于这个世界的美。”
爱情里的傻瓜,为了爱情放弃了自己,可是,如果连自己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勇气都没了,谁来为你爱的他(她)奋斗。
笔者其实也不是过来人,也许并没有什么资格说这些。和女朋友在一起也有一段时间了,有时候会感到迷茫,但是自己的理性可以替我寻找某种暂时的解决方案,以不至于冲动。但大多数时间是幸福的,也许是遇到对的人了。
最重要的还是,互相体谅,把话说开。
一个人的宁静,两个人的甜蜜。终会抵达,彼此的一半。
爱情之所以存在,便是因为:有你,也有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