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老子胡乱说笔记
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

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

作者: 脱口秀文史 | 来源:发表于2019-12-08 12:59 被阅读0次
来源于网络

赵子龙大战长坂坡救的是阿斗,截江夺的也是阿斗。

来源于网络

这位官二代命大,心也大着呢。

来源于网络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的儿子刘禅,小名叫阿斗。刘备死后,刘禅继承皇位,史称“蜀后主"。刘禅平庸无能,虽然有诸葛亮等贤臣良将人辅佐,也不能振兴蜀国,最后还主动投降了魏国。

来源于网络

景耀六年(263年),魏国大将邓艾率兵灭掉蜀国。北地王刘谌哭拜祖庙,杀妻子殉社稷。刘禅乐呵呵地投降,心不大还真做不来。晋王司马昭把他安置在魏都洛阳,并以魏元帝的名义,加封他为“安乐公",还一并给他的子孙和蜀汉旧臣们加官封侯。司马昭这样做,是为了笼络人心,稳固其对蜀汉地区的统治。但是在刘禅看来,这无疑恩宠巨大,这降投得倒也值得,他整天乐而忘忧,丝毫不思恢复蜀国,自是当然了。

来源于网络

司马家以疑心发达,司马昭可不是轻信人言的主。有一次,司马昭大摆酒宴,参加宴席的还有刘禅和原来蜀汉的大臣。宴会中司马昭特地叫了一班歌女演出蜀地的歌舞,来试探刘禅是否还有蜀地之思故国之恋,真心归顺。一些蜀汉的大臣看了这些歌舞,不由唤起亡国的哀思,都忍不住流下泪来。只有刘禅咧着嘴,笑嘻嘻地看得津津有味,如同还在自己的皇宫里一样。

来源于网络

大臣郤正看不下他弃国而乐没心没肺的样子,教他痛哭流涕对司马昭说:父母的坟墓斗在蜀国,哪里会不思念蜀国呢!司马昭调笑他说:我听这话很像郤正的语气啊?刘禅吃惊地说:这就是郤正说的啊,你怎么会知道?这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阿斗不知啊。

来源于网络   

过了些日子,司马昭又搞了个派对,当然又要调笑阿斗同志一番。司马昭说:小刘啊,这阵子过得快乐吗,还思念蜀地吗?这里很快乐,一点也不想蜀国啦,刘禅笑嘻嘻地说。”此间乐,不思蜀。“这是《三国志》里记载的原话,要说还是文言文轻快明了,心大了事儿就小,还真没说错啊。乐不思蜀的典故已经呼之欲出了,再精简一下,把”此间“两字和逗号去掉看,哎呀”乐不思蜀“啦。

来源于网络

如此一来,司马昭看出刘禅的确是个庸俗无能、目无远志的人,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就没有杀害他,乐不思蜀成就了他的救命稻草,许是我们不理解这是阿斗们的一种生存智慧。

但是多数人认为刘备英雄一生,没想到留下的儿子如此之愚,嗯,终令蜀国二世而亡,枉费了刘备、诸葛亮的等人的等人的呕心沥血。后人便称不思振作,懦弱无能的人为“阿斗” 或者“扶不起的阿斗”。

相关文章

  • 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

    赵子龙大战长坂坡救的是阿斗,截江夺的也是阿斗。 这位官二代命大,心也大着呢。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的儿子刘禅,小名叫...

  • 你我可能都是乐不思蜀的阿斗

    刘备的儿子刘阿斗,因为一个“乐不思蜀”而被后人嘲笑、诟病,被成为扶不起的阿斗。 三国时,蜀国的...

  • 刘禅乃仁德爱人、顺天应命、大智若愚的人

    一说起刘禅,人们就会想起“扶不起的阿斗”一词,还有就是典故“乐不思蜀”。因刘禅小名叫做“阿斗”。后人就常用“阿斗”...

  • 刘禅乃仁德爱人、顺天应命、大智若愚的人

    一说起刘禅,人们就会想起“扶不起的阿斗”一词,还有就是典故“乐不思蜀”。因刘禅小名叫做“阿斗”。后人就常用“阿斗”...

  • 五胡·十六国趣闻|成汉――神奇的胖子皇帝

    话说晋惠帝永安元年,李雄以刘备那个扶不起的阿斗――刘禅曾孙刘玄为安乐公,继承“乐不思蜀”的傻瓜皇帝刘禅的爵位,定国...

  • “扶不起的阿斗”是真“傻”?

    提到刘备的儿子刘禅,我们往往会想到“扶不起的阿斗”和“乐不思蜀”,都不是啥好话。那刘禅是不是真的扶不起?又为啥会乐...

  • 国家灭亡后,刘禅和孙皓的表现大相径庭

    提起刘禅,给人留下的印象无非是: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窝囊、无能。 刘禅确实无能,邓艾偏师伐蜀,蜀汉尚有六七万可...

  • 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在常人眼中刘禅是平庸的就是个小傻,更有“扶不起的阿斗”之称,说他“乐不思蜀”。可我觉得刘禅并不傻他是在装傻,他可聪...

  • 刘禅并不傻

    俗话说:“扶不起的阿斗”,指的就是三国时期的刘禅。即使被魏国俘虏后,刘禅也是天天吃喝玩乐,照样过得很开心,乐不思蜀...

  • “乐不思蜀”新解

    我们常说扶不起的阿斗,用来形容那些不思进取,不求上进,只图一味享乐之人。 可是最近我听到了一篇对“乐不思蜀”的刘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drm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