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组织一篇文章,最实用的一个方法,“回问自己”四个大字。
回问自己,打算写什么。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回问自己,为什么写这篇文章。也就是因为什么触发这篇文章,也就有了开头或者结尾。
回问自己,怎样围绕主题展开叙述或者举例论证。通过不断的回问自己,找到合适的素材,一步一步进行论证叙述。
通过不断的回问自己,一篇文章,从中心思想到素材论证,就有了主线组织起来。
这种写作方法,很简单也很实用。这本书在前边曾提到,先有想要表达的内容,再有标题。和这个文章组织法,有共同之处。
写一篇文章,一般要先知道你想要表达什么内容。也就是什么样的中心思想、主题,由这个主题,提炼出一个标题。
然后想一想是因为什么触发,让你想要表达这样的主题。因为一首老歌?大街上看到什么场景?或者看到哪一句话?这也就有了文章的开头,或者结尾。道出这篇文章的由来,引入主题。
再然后就是组织素材进行文章论述,牢记自己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选择适合的材料。有的素材再经典,对你主题展开没有意义也不能采用。
这样写下来,一篇文章初稿就完成了。修改时,不断的“回问自己”,去除无用的,添加遗漏的,使文章更紧凑。这样看来,写出一篇文章也并不是很难。当然写出优秀的文章,不会一蹴而就,要不断练习。
《文心》中,作者把写作分为了三个层次:习作、应用之作、创作
习作只是法则与手腕的练习;应用之作只是对付他人和事物的东西;创作才是发挥自己天分的真成绩。
像我们平时练习,或者日更,都可以当做习作,随时随地都可以。比如触发感悟,一句话,一段话都可以。
应用之作类似于写命题作文,回答问题,以及有一些新媒体文章,都可以看作是应用之作。
而创作,是“全是自己的事,忠于创作,就是忠于自己。”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由心而发,认真的去作,而不是为了满足别人,迎合他人趣味。“全是自由的天地,尽可尽自己的心力忠实地作去,作到自己认为满意了才放手”。
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回问自己来组织一篇文章,通过不断的练习,夯实写作的基础和力量。最终是实现创作,作出忠于自己的作品。
创作贵在精,有的作家可以花费几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去打磨完成一部作品。当然也有多产的作家,作品多且精。
平凡如你我,是不是就不能进行创作了呢?其实不是的,创作不是凭空捏造,也不是创造新的主题。
创作是一种创造,其生命就在乎有新鲜的意味。
能在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意味来,这是创作家的第一种资格。
题材的发现,并非一定是难事。能够留心,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现的。诸君每日在街上行走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物和事件,平时读书或独坐,会起各种各样的心念和情感,这种时候,事物的新鲜的意味常会电光似的忽然自己投入到头脑里来,随时把它捉住了就是题材。
这就是题材的发现过程,是不是很简单。问题是我们能不能时时留心观察生活,能不能记录一闪而过的念头。或者,有时候我们根本就不会去在意这些想法念头,任它们溜走。
有了这些念头,就要注意去留心和这些念头有关的事项。也就是有目的积累素材,观察生活,不断充实这个念头,让它成熟起来,有血有肉。
最后就是创作。用文章来写,或者用绘画来写。这时候就是考验基本功的时候了,看你平时习作练习的如何。文法是不是通顺,词汇是不是丰富,有没有错别字,能不能通俗的表达出深奥的含义,等等。
相信从古到今,精彩的创意或点子不缺,可大多都夭折在无法表达上。
至于创作是无程限的,所需要的习作根底也无程限,习作的根底越深越好,越是想从事创作的人越应该重视习作。至少该一壁创作,一壁习作。真正的画家,终身在写作上用功;真正的文学家,虽至白头亦手不释卷,寻求文章的米奥。
不管我们处于什么阶段,都要加强练习,不要等“灵感”来敲门的时候,却抓不住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