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篇:
1.《沙丘》1965:
“人类所面对的问题不是这个系统可以养活多少人,而是说,为了养活这些已经存活在世上的人,我们究竟还可以做些什么。”
这部作品中已不再有黄金时期那征服星海豪情,面对着日益破乱不堪的现实,就算是星空都黯淡无光。
地球生态环境的令人担忧,人类无穷止的欲望逐渐把世界领向战争与毁灭。
跟随主人公保罗走过的路,作者把对于历史、生态、宗教、政治等一系列社会思考一一抛向读者。这些发生在另一颗星球上的事如此熟悉。那些无法躲避的命运,像一股历史的洪流将其裹挟着向我们席卷而来。
关键词:历史、社科、政治
![](https://img.haomeiwen.com/i5756382/635fa3d8849f0e4a.jpg)
2.《黑暗的左手》1969:
格森星人,一种仍保留着发情期这一原始动物性的双性人,他们即是父亲又为母亲,每个人都有着孕育生命的机会。
他们不是男人和女人,而是纯粹的人。
他们不像其他地方的女性可能遭受的心理或身体上的束缚,大家共享义务同特权,承担同样的风险,享受同等的机会。
他们不会从出生便被分入不同的“阵营”,不会像其他地方的人一样被这一天生的特性影响一生。
他们会思考什么是国家,是一个名词?一个概念?一条边界线?是一群与自己相干却并无联系的人,是那个无论去往何处都会回去的地方。
他们有崇尚“无知”的先知。“没有了意外,生活就不能称其为生活了。”
他们对未来同时怀有恐惧和希望,不知和无谓是他们的生活方式,未来的不可知是他们能够不断进化的原力。
他们有自己的欲望,他们不会像阉过的公牛一样性冷淡,不会像天使一样没有羞耻、没有欲望。作为人,他们拥有羞耻、拥有欲望。
他们是格森星人,是光与暗的生灵。
关键词:两性、重塑世界观
![](https://img.haomeiwen.com/i5756382/c1903b4887b0e5d6.jpg)
3.《龙蛋》1980:
天上一日,地下千年。
一颗重力是地球数亿倍的中子星上诞生了一种完全背离人类认知的生物。由于极其强大的重力,他们过着接近于二维的生活。巨大时间差下,龙蛋星人“奇拉”用数月时间便走过了人类的整个文明史。
作者罗伯特·福沃德通过龙蛋给了我们一段完整有趣的文明进化史,一篇详尽的中子星科普,一个视角新奇的世界观,以及,我们与其他智慧生物的光明交流。
关键词:硬科幻、时间差、文明史、星际文明间的交流
![](https://img.haomeiwen.com/i5756382/cf81b92d9ffe625b.jpg)
4.《深渊上的火》1992: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在这个世界中,银河系由外环向内被分为数个不同的界区,各界区中法则天差地别,地球所处的区域名曰爬行界,其界区内光速永远无法被超越。由此种种所诞生的文明差距之巨大让人无从想象。
故事中一场波及三界的巨大危机席卷而来,一个被用来制止这场灾难的秘密武器则被遗失在爬行界的一颗普通星球上。
奇异的生命,王朝的争霸与文明的碰撞纷至沓来构成了这部辉煌的太空史诗。
关键词:星际冒险、政治、神奇生物
![](https://img.haomeiwen.com/i5756382/7aed552ebe1afa44.jpg)
5.《平面国》1884:
科幻书单推荐榜top1
影响力top1
这是一份礼物,给我的生命带来了一把钥匙,一场风暴,一个视角,一个新的世界。
一部优秀的科幻作品能够给予我们一个超出现实的机会去观察生活,能够给予我们全新的思维模式,能够让我们的灵魂得以发散,得以思考。
在这个没有上下之分,一切皆为平面的世界里即有着星海的浩瀚,又富于赛博的奇妙,同时还有必不可少的人心混沌。
在这里,我们用完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思考宗教,思考政治,思考生活,思考世界。
我们,可以思考。
![](https://img.haomeiwen.com/i5756382/57ae3ac6fb473cc4.jpg)
星际史诗篇:
关键词:英雄、战争、冒险
6.《群星,我的归宿》1956:
一场酣畅淋漓的太空歌剧。充满背叛,狂乱,迷幻浮华的世界下,一个日益疯狂,意欲向世界复仇的男人在经历一切之后凤凰涅槃,归于群星。而人类,也在他的指引下走过同样的路。
7.《光明王》1967:
科技魔法化的佳作。一方是运用高超的科技力量将自己神格化从而进行专权统治的“印度诸神”,一方是愿将科技传授于世,普度众生的“佛陀”。这样一群携带着科技魔法的星空遗民将在这片大陆实现自己信仰与统治。
8.《海伯利安》1989:
克苏鲁式的诡异探险, 不知追寻何物的战士, 被凶残缪斯捕获的诗人,逆时诅咒下的亲情之伤, 跨越种族与时间的爱情, 背负时间债的爱与复仇。
6个故事构成了一场寻找希望的朝圣之旅,一本满足了所有幻想的科幻冒险。
![](https://img.haomeiwen.com/i5756382/d545bddcc0b7051c.png)
9.《守望者》1986:
屹立于超英漫画的巅峰之作,进军美漫的必读作品。
扎实的画工与巧妙的分镜将其打造为一部引人入胜的静态电影,画面与文字之间的精雕细琢所带来的阅读体验令人震颤。
(请阅读纸质版!纸质版!纸质版!)
而作品内容本身所带来的冲击力与思考则真正使其封为神作。“谁来监管超级英雄?” “超脱时空的思维视角” “为了‘全人类’我们能够放弃什么?” “坚守底线”
在这些现实与问题下,每个人做的决定都决定着世界历史的走向,决定着他们各自的人生。
试着代入里面不同的角色,带着不同的问题与思考,享受这一段不同的体验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5756382/ac1e52cdd682b4f9.jpg)
10.《弗兰肯斯坦》1818
如黑客帝国这般人工智能反杀人类的题材已经屡见不鲜,但不可否认它仍然是一个很受追捧的题材。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恐惧,我们正向影片中的世界逐步靠近。
科技的爆炸式进步已经将人类自身的进化远远抛下,我们曾经能够随意控制手中的锄头,然而现在却被各种电子工具所掌控,等等此类我们无法完全掌控的科技在给我们投下一层阴影,让我们心生恐惧——稍有不慎我们就将被这些自己的造物所毁灭。
这种对于科技,或者说是对于无法掌控的、未知的、不知节制一味前进的人类未来所产生的恐惧催生了这部悲情恐怖的科幻初始之作。
随着雪莱夫人的文字,我们经历了弗兰肯斯坦的疯狂、震惊、迷茫、恐惧与绝望。
每一段文字都在诉说着恐惧与担忧、诉说着人类的疯狂。提醒着我们切勿用良知与道德换取未来,人性的未来才是人的未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5756382/cbdcdeabadd3ab8b.jpg)
11.《海底两万里》1870
越是我们现今觉得熟悉平常的故事,越能彰显作品其超凡的预见性与科学性。
凡尔纳的这部作品可能是其最“硬”的一本科幻著作,大量的海洋生物知识以及对未来潜艇的想象、对未知的极地海洋的探索以及章鱼类海怪的幻想(其书发表时还并未发现书中体型的章鱼或乌贼)让这本冒险小说充满了真正硬核的科学。
然而,因为小时没有阅读课外书的机会,直到前不久本羊才读到了这本作品,大量的海洋生物介绍以及现今看来并无多高科技水平的“未来潜艇”让我难以提起劲来,哪怕是章鱼大战的刺激情节也因为早已过时而兴致乏乏。
随着现在网络的发展以及大量优秀纪录片的出现,我们对于此类自然科学的科幻作品已经难以再有惊喜感,哪怕是《海底两万里》这一曾经的科幻巨著也只能在低龄科普方面施展其能量。
未知的“童趣”逐渐减少,悲伤也?进步也?
![](https://img.haomeiwen.com/i5756382/c94c502e4ee9c26e.jpg)
12.《时间机器》1895
一切时间旅行的开创者,一场跨越时间的对话。通过此书不仅可以和主人公一起经历不同时空的冒险,更能和大师威尔斯直接的对话,聆听他卓越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与凡尔纳并称“科幻小说之父”的他却有着与凡尔纳几乎完全相反的科幻思维。
如果说凡尔纳的科幻代表了人类的希望与光明面,那么威尔斯的作品则展现了人类未来的迷茫与冷酷黑暗。
威尔斯十分擅长利用一个科技点来展开对人类社会,对未来的探讨思索。此书作为其代表作,不仅引用了四维即时间这一概念,更通过时间旅行这一技术探索未来,分析评判了当时大工业时代贫富差距与劳动力压迫与分化的社会形式,对人类发展做出了黑暗寓言。
如果你喜欢诸如《三体》《黑客帝国》等类型的科幻,那么就不防来读读这位百年前的科幻巨匠对人类的解读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5756382/71c68193913abf16.jpg)
13.《安德的游戏》1985
面对灭亡的危机,全人类的重压汇聚到一个少年身上。在完全被控制的生活下,他的怜悯,迷茫与勇气都被刻意忽视。读者唯有做一件事来帮助这位少年,那就是阅读安德的故事,分担他的孤独。
故事的核心从来不在与虫族的战争,而是一个孩童的内心与一个来自全世界的责任所产生的对抗,在于我们个人与社会的冲突和融洽。
![](https://img.haomeiwen.com/i5756382/f2fc1fdfb8be694e.jpg)
14.《老人的战争》2004
“老人的战争”系列代表作,又有译名《垂暮之战》、《来自十二个星球的敌人》,就如它杂乱的译名一样,内容也是各种屎尿屁横飞。用荒诞有趣的对话谈论这些本应该一本正经的问题。
一群年过古稀的老人前往外太空经过改造成为为人类未来征战的军队。自然,这群早已经历了人生种种的老人们在面对前所未有的星际战场时依然是个新兵,但他们早已老去的灵魂在新生的身体里重新散发时依然充满力量。
战争的残酷与老人复杂的内心在不断挣扎,各种荤俗的语气里表达的是我们无法理解,但终会明白的无奈。
![](https://img.haomeiwen.com/i5756382/ade964bd4389288c.jpg)
15.《星船伞兵》1959 / 16.《千年战争》1974
近未来星际战争的经典之作,使用的战术及战斗方式依然延续了自二战以来的思维。阅读他们就像实在翻阅一篇关于某些地区的战争一样,熟悉而真实。
其中《星船伞兵》作为电影《星河战队》的原著,对于近几十年里各种星际战争的影视游戏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而《千年战争》以及其续集则获得了两届雨果奖和星云奖双奖,同样是不可多得的杰作。
对军旅、军事感兴趣的科幻迷绝对不要错过。
不推荐:执着于“二向箔”的高等级文明战争爱好者
![](https://img.haomeiwen.com/i5756382/042ef9fae4e83bb7.png)
17.《球状闪电》2006/18.《三体》2004
如果近未来普通军旅题材的科幻不能满足读者,那么你一定可以从这两本杰作中得到最震撼的体验。
拥有如此高热度的科幻作品相信已经不须我多言了,如果还未曾阅读过它,那么相信我,你一定可以从中领会到科幻的绝美体验。
(PS:对于这种作品我还能说什么天花乱坠,快去读啊啊啊啊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5756382/769c1a805fd6497c.png)
19.《路边野餐》1973
安德列·塔科夫斯基指导的《潜行者》原著,由斯特鲁加茨基兄弟创作,来自北方国度的带有传统文学色彩的超现实之作。
如果你喝惯了欧美科幻的葡萄酒,那么不妨换换口味,来品尝这一杯浓烈的科幻伏特加吧。
作品围绕一块外星人曾光顾的“造访带”展开。用“宿主学”理论阐释了不同文明水平之间的不可理解性。即人类对于高等文明的了解和蚂蚁对啤酒瓶的了解别无二致。
“宿主学是科幻小说和形式逻辑的非自然结合,它以人类心理学同样适应于外星智慧生物这一伪前提为基础。”
同时,通过一个个潜行者将这个拥挤不堪,秃鹰盘旋的世界展示在读者面前。在作品中的世界里,他们企图靠着一次次“潜行”来解救自己那早已干涸的灵魂,然而结果却是在不断失去。
“说起来真是不可思议,无论你什么时候进来,酒保们总是在擦杯子,好像他们要解救自己的灵魂就得靠这个。”
“他们内心饥渴,结局不幸,被模糊的欲望所折磨,深深地失望,最终认定生活又一次玩弄了他们。”
![](https://img.haomeiwen.com/i5756382/39a2c7ae69cf3ae3.jpg)
20.《火星编年史》1950/ 21.《华氏451》1953
与阅读阿西莫夫,克拉克等人的作品有着完全不同的感受。 宏大浪漫的太空歌剧从故事上带来极致的愉悦,严谨深思的硬核科幻带来思辨上的冲击。而雷·布拉德伯里的文字则是沉浸式的漫游体验!
在他的笔下有异乡客的迷茫,有对逝去时光的眷恋,有燃烧的火焰,有湖畔的白雪。
通过他的文字,感受诗意科幻,漫游时光,实现灵魂的追溯。
“他们前来是为了追寻些什么、割舍些什么,抑或得到些什么,有人前来挖掘,有人前来埋葬,有人则是想把某种事物搁在地球上头,再也不想有任何瓜葛。”
![](https://img.haomeiwen.com/i5756382/07a14c6667d25b72.png)
22.《索拉里斯星》1961
“人类前行的路上,还会有残酷的奇迹出现。”
波兰作家斯塔尼斯拉夫·莱姆的代表作
当人们把视野望向无垠太空时,莱姆又通过一部索拉里斯将人拉回到生死与爱之中。书中处处流露着难以捉摸的情感以及对人类科技无限制发展的忧虑。
索拉里斯星就如同一面镜子,将人类的内心解剖映射出来。而面对着面镜子,人类会发现,对于自身的内心和宇宙深空是同样充满着未知。
![](https://img.haomeiwen.com/i5756382/f8af39c66a884570.jpg)
23.《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1966
文字如刀,剔骨见其魂。
人类对知识,理性,情感的渴求都在此书中。 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软科幻巨著, 一首浪漫与痛苦交织的悲歌。
通过这篇“日记”跟随着主人公从呆傻无知,到逐渐清晰,然后,然后,竟无语凝噎?
如果我们的脚印都将被自己的泪水填满,那么我们又有什么前进的动力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5756382/2a04565d1863b57b.jpg)
24.《一九八四》1949
写在前面:此书属于科幻范畴吗?当然!
“隐瞒你的感受、控制你脸上的表情、人云亦云、你唱我和—这已成本能的反应了。”
这里面没有过去,没有未来,没有历史,没有任何东西。
他们可以让星星不复存在,可以让高楼像泡沫一样飞起。
“谁控制过去,谁就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就控制过去!”
“现代生活的特色,令你感受最深的,都不是它的残忍面与朝不保夕的恐惧,而是生活本身成了荒凉、灰暗和落寞的代名词。”
就算你的灵魂早已死亡腐朽,但身体却能活一天就多活一天。
你觉得自己是人,具有没有被社会灭杀的人性。
你拥有挚爱,不管受尽任何折磨忠贞不变。
你坚持自由,能够慷慨赴难。
你,只不过是你。
![](https://img.haomeiwen.com/i5756382/6b5260a7dbad7280.jpg)
25.《天堂的喷泉》1979
对科幻的定义是什么,对硬科幻和软科幻的定义是什么,对于一本书的好坏又怎么定义。我们很喜欢给事物下定义,因为这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最实用也是最无奈的方式。
那我们就拿这本书来给科幻下个定义。
科幻,即以一定的科技为根基,对人类未来或者过去的生活进行探索和讨论的幻想故事。
这是我对科幻的理解。然而,长久以来我却不知道如何定义所谓的“硬科幻”。
是一堆玄而又玄的专业术语,一堆我们无法理解的深奥理论吗?我不知道。
直到《天堂的喷泉》给了我答案。
离读完这本书已经过了很久,故事的细节已经模糊,文字已经被遗忘,然后惊觉,这个故事真的如此平常,如此波澜不惊,就像观看一部纪录片,观看一个正在某地发生的事。
就像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现实
发现、面对、前行、阻难、克服、实现
![](https://img.haomeiwen.com/i5756382/e756adaa2fb152d0.jpg)
现实篇:
我不曾质疑现实的真实性。因为我害怕,害怕这平淡无奇的生活只是一堆虚无的数据中一个简单运算,简单到即使消失了也不会对系统造成丝毫影响。
因为我也无法奢求,奢求自己是某位作家笔下的角色,因为哪怕只是配角,我也显得太过多余和无聊,哪怕是最平庸的作品也懒得书写。
我词汇匮乏,精神困顿,无法表达自己想要表达之事物。
是所有的这些书,这些故事,在向我诉说世界的可能性。
是他们在字里行间向我展示“我思故我在”让我成为了一个蓝色药丸的拥趸。
所以我也不害怕世界的是否真实,数据也好,角落里的文字也好,就算是我只是这些垃圾,我也渴求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精彩一些,我也希望在自己与书和电影之间的单线联系能够发散,接入他人的人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5756382/83691f914d15b71e.jpg)
31.《五号屠场》1969
“小说没有开头,没有中间,没有结尾,没有悬念,没有道德说教,没有起因,没有后果。我们喜欢我们的书,是因为能够从中同时看见许多美妙瞬间的深处。”
碎片化的时间线,碎片化的感情,回顾一生,是一个又一个的片段,在这些片段中的人相貌不会随时间而改变,他们一直都在那一固定的时间中永存。
通过这本书,也许你可以学会跳跃出线性时间的束缚,回顾自己的逝去,重温离去之人的温暖。
去,认识那些已经认识的,必然认识的,终将会失散的人。
去,认识智慧,认识失去,认识得到,认识那些脱离理性的罪恶。
![](https://img.haomeiwen.com/i5756382/d645001c5d1b1446.jpg)
32.《真名实姓》1979
33.《神经漫游者》1984
既然现实世界不安全,那还是插上充电线,拿好手机进入虚拟世界游荡吧。
又或者,通过阅读这两本赛博朋克的科幻著作,进入那已经远离却又逐渐实现的网络世界,从这一角度体验信息带来的世界巨变。
阅前建议:时代!时代!如果事先将自己带入那个连私人电脑都没正式兴起的时代,我们就会被作者那富有远见的创意所折服,更能充满新奇感的去阅读这两本“过时”之作。
![](https://img.haomeiwen.com/i5756382/fd313a150bb1fceb.jpg)
34.《铳梦》
日本的科幻作品,尤其是漫画等方面在世界上一直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如攻壳,阿基拉等作品在世界各地都有着大量的粉丝。
当然,《铳梦》也是如此,好莱坞导演卡梅隆为其着迷十余年,并一心想将之电影化,最终托付给好友罗伯特·罗德里格兹拍摄完成,也就是去年上映的电影《阿丽塔:战斗天使》。
相而较于攻壳等,《铳梦》在剧情等更容易理解,有着更好的代入感。
除了在废土朋克+赛博格的背景下,宏大的世界观与热血的战斗。
在“燃”之外的那一点我相信才是这部作品能够成为经典之作的核心。
那就是“追寻”
主人公加里没有记忆,没有肉体,从最初稚嫩的女孩就一直不停的追寻自己的人生,爱情、生活、理想
从这个“非完人”身上我们经历着自己的曾经,经历着丧失的渴望,经历着我们的,人类的现在与将来。
如果要选一部作品入坑日本科幻动漫,那这部《铳梦》我相信绝对是你的绝佳之选!
![](https://img.haomeiwen.com/i5756382/e706eaa4922822e8.jpg)
35.《银河帝国》系列
36.《严厉的月亮》
艾萨克·阿西莫夫作为黄金时代科幻三巨头之一,最著名的作品当属《银河帝国》长篇系列。
通过银河的广度来探索人类政治的演变以及未来的种种可能性。
同样身为三巨头之一的海因莱因,在他的作品中发力点也往往聚焦于政治这一主题,《严厉的月亮》就延续了海因莱因一贯的故事及角色配置 ,一个注定改变历史的“小人物”,一位勇敢美丽的金发女主,一位作为人生指导的智慧老人,一个外挂般的存在。这些现在看来老套的人设在海因莱因的笔下爆发着不容轻视的力量。
在这两部作品中对科技的描绘往往是居于次要地位,喜欢科技风暴的读者可能很难从中获得来自新颖科技的快感,但是若将其当做一本人文社科的探索来读则会乐趣无穷。
依旧能记起在《基地》中各代政体的演变以及月球的革命和地月政治的对抗所带来的喜悦。
用未来的故事讲述当下与历史,可能就是此类科幻作品的魅力,将几千年的社会演放在一个平面上思考,在极端的可能性下探索人类的未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5756382/da75f896cd78cdb5.jpg)
37.《火星救援》
一个男人的火星垦荒记。
一部严肃的,科普性极强的硬科作品可以做到这么有趣是十分难得的。
在非常诙谐有趣的气氛下讲述一个严肃冷酷,徘徊于生死之间的故事:
一个与世隔绝,深处幽静深空的人是怎样通过乐观的精神与丰富的学识成功使自己获得一线生机。
如今回味这本书,发现原来它还在告诉我自己是多么的无知,多么的不堪一击。
让我意识到,在种种灾难、末世的背景下自己会是第一批被筛掉的人,
在文明衰落之时,自己却毫无能使文明延续的知识与能力。
毕竟我能做的,只是换个灯泡而已。
![](https://img.haomeiwen.com/i5756382/a60c3933a4071747.jpg)
38.《遗落的南境》
克苏鲁风格的气氛渲染,诡异莫测的危地,不可名状的隐患。
体会沉浸式的文字探险,很好的选择。
![](https://img.haomeiwen.com/i5756382/1c2b9b68ecaddae1.jpg)
39.《你一生的故事》
体会一个作者带来的韵味。
巴比伦塔之上的“天堂”,看到无数电影的影子,富有宗教性意味的作品。不一样的体验。
![](https://img.haomeiwen.com/i5756382/c106f35b5408b9fb.jpg)
40.《与罗摩相会》1973
一次探索,内部的勾心斗角与科学的探索
对人类政治的一点嘲讽,盲目自大,在于那个时期进行对人们的劝解。
一种宇宙观
![](https://img.haomeiwen.com/i5756382/79340a6f0421439c.jpg)
41.《银河系搭车客指南》1979
科幻指南,世界指南。
冷酷与无厘头,带来的思考,带来了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世界。
![](https://img.haomeiwen.com/i5756382/1ede955d1b1b79b6.jpg)
42. 寻找属于自己的4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