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 文责自负
标题:感念招待所。
独立旅行,到远方实习,住当地学校或居委会招待所,持学生证登记,最经济。初参加工作出差北京,与译员钟偕行,入住雅宝路一个小小招待所。高层住宅的底层,半地下式;七八床位的统间,有四个房间。可能天气吧,或有点感冒。
文员我,出差只能买火车票硬座硬卧,市内乘公交车,的士票不能报销;住宿费35元以下/天,旅途住勤补助15元/天。招待所刚好收费50元/人/天,管饭。早餐稀饭馒头咸菜,午晚餐蔬菜米饭菜汤稀饭。有热水淋浴,长途电话。蛮好的。一般出差,找个这么正规的小小招待所,不容易。九十年代初,我工资82。出差往朝阳门,步行廿多分钟。出差北京,食宿基本不贴钱,是钟先生指点。晚饭后,散步建国门外,灯火辉煌的赛特商厦,摩登人流款款而来;北京城大,黄的(大发面包车俗称),上下立交桥,拐个弯,起步价差不多了。早晨,钟和我乘公汽到王府井站下车,吃麦当劳;我开荤。感谢他请客。
两天来,食堂排队打盒饭有一位长者,我们大房间邻铺。有一部黑白电视机,他看看电视,安安静静的,平常无语,然后休息。我客气问候他,您家辛苦!吃饭休息可好。答办点私事,方便。好好,您家以前做么事体?请教。
询问长者,首先自报家门,语气柔和,晚辈的真挚善意,人家体会得到;或聊聊。他逗我,你猜猜?
我端详一会儿,气质推测:中学老师。哦,差不多。他笑笑;我也笑笑。
我们来自长江地方,就那么大。他说海X学院。啊,我不知道了。
您教什么呢?我纯属好奇。他平静地看看我,轻声明晰:政委。
我无语。缓了一会,他说是沙市中学生,四野南下渡长江,参加解放军。曾任海军苏振华政委的秘书。
老人家的革命经历,我洗耳恭听。不知道怎么聊起,我淘的几张破字画待重新揭裱的话题。他说,以前学院有关文化工作,请荣宝斋装裱师们到校工作几日,住宾馆。校部届时请政委到场,看看,致谢!他对装裱师骨干,基本了解,看过出的活,众有评价。他说你去找胡柳青揭裱好,问荣宝斋。
他说,你住在茅草屋里,墙上挂一幅康有为书法;即便赝品,也有意思。
我默记。
次日中午,我回到大房间,他不在;问值班服务员,说乘火车回家了。
旅次途中,指点迷津,与我聊天的离休军级政委。温暖的傍晚,北京招待所。
十几年过去了,电话那个学院总机,接线员转接,是陈先生的声音;我问候他,他记得我,雅宝路招待所。我心存感念他告诉他!祝他健康!
又过十几年,快退休了。依然电话,接通,问候他;他很高兴,嗨嗨,你还记得我啊!
我的父母,到北京办点事,我建议入住这个招待所,出行和食宿方便。他俩排队打饭,服务员说,是XXX的爸爸妈妈来了吧?他老是差旅住这里的。父母的事,办得顺利。
我公事办妥了,悉中国美术馆有展览,吴冠中画展,就从这里倒公共汽车去读的,午饭未赶回。
美国的公路,小城镇有许多汽车旅馆。我旅住标准间$80以上/天的,次日早上有自助餐。小小餐室,侍应生。既方便又经济,如同招待所。若为找吃找喝车兜几个大圈子。还是起居迅速,线路便捷好。
前年我去北京,专门从建国门步行到朝阳门,雅宝路口那个小小招待所仍在,横标"京雅"。
招待所是我人生驿站。
感念温情,感激招待所。
谢谢各位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