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中山大学任教时,学生创办了“新中国”文学社,请鲁迅撰稿。鲁迅鼓励他们自己创作,学生表示了对销路的忧虑,鲁迅说:“这很容易,你们可以写文章骂我,销路就会好的。”
我不禁笑了起来,迅哥不愧是迅哥,早早就摸透了蹭流量的秘诀。骂人与被骂都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一种娱乐和围观。
在当下发达的互联网时代,越骂得欢越有意思,越容易上热搜。而一些看客就是看热闹不嫌事大,一边骂一边蹭流量,何乐而不为吗?人们似乎早已经见怪不怪了。
说得我都想把鲁迅骂一顿,来测试一下我写的文章销路到底好还是坏了。奈何一想到迅哥说:“我钦佩那些人,把作品写得不成样子,还有勇气发表。”
一下子我就怂了,因为我不是狂人,鲁迅一生骂人无数,做不到他的出口成“章”。他一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一首《凉凉》送给我自己,是我不配。
有点不好意思的是,对于鲁迅的记忆还停留在读书时的“熟读并朗诵全文”。除了课本上的文章,其余的著作几乎很少接触。即使家里的书架上放了好几本关于他的文集,不是不屑看而是实在是看不懂。
即使是鲁迅创作的《狂人日记》,第一个短篇白话文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小说,似乎也没印象以前是否有阅读过。
单独拿出来看那简直就像精神病写的日记一样,不仅抽象还含蓄。或许是因为没有结合社会背景,把每一个角色与事物都匹配进去,所以我不懂鲁迅,所以云里雾里不明白故事里的悲凉。
直到我看了《觉醒年代》曹磊演的鲁迅,我震惊的下巴都快要掉了,眼神真不是一般的犀利。一边佩服演员入木三分的演技,一边感叹原来这就是那个伟大的鲁迅。
特别是鲁迅写《狂人日记》的场面,坚毅的眼神,沉思、愤怒,然后提笔,趴在地板上写一通宵的狂人日记,写完后直接躺在地上思考。看到这个场景我大呼好绝!
钱玄同推门来到他的屋子,紧张的还以为他生病了。没想到周树人睁开了眼睛,虚惊一场。钱玄同问怎么没有署名,周树人起身写下了鲁迅二字,从今往后周树人便叫鲁迅。这便是鲁迅笔名的由来。
《狂人日记》里的狂人就是个疯子,在所有人看来他疯癫可笑,可是他的日记里却写下了那个社会唯一的真话。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陈独秀念完后敲着桌子说:“不应该只是敲桌子,应该把豫才叫过来,我要当面亲吻他。”原谅我忍不住笑了出来。
《狂人日记》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是中国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更在于他深刻的内涵,当唯一的真话,只能从一个疯子口中说出的时候,这个时代才是真的疯了。
狂人是伟大的,面对疯了千年的社会,他敢于说出那句振聋发聩的话,“从来如此,便是对吗?”
而对于《狂人日记》的由来,根据电视剧中的一些情节算是有了初步的了解。周作人跟鲁迅说起同学杨开铭,因为醉酒在某寡妇家的桌子上趴着睡了一宿,这名寡妇竟然被村民沉塘淹死。
杨开铭深受刺激而发疯,整日疯疯癫癫游荡在街头,再也不认识人。鲁迅听罢,愤然地说:“人疯了,天也疯了。”
这时,鲁迅的表弟阮久荪突然闯进来。嚷着外面有人要杀他,实际上外面空无一人,阮久荪却躲在桌子底下不肯出来。
后来经人解释才知道阮久荪在来京的路上,看到很多饿死的人,遭受刺激,神经错乱加重,才变成这般状况,众人随即把他送往医院。
目睹此情此景,鲁迅心潮起伏,他想起杨开铭的发疯,想起那日菜市口行刑的场面,还有那沾着热血的馒头。
凝神构思,握笔撰文,以阮久荪为人物原型,创作出了他的首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正是因为这些情节与背景,原来狂人不是无缘无故就狂的。我重新打开《狂人日记》认认真真地读了起来。
“救救孩子……”鲁迅全篇除了控诉封建礼教,结尾还对人们发出呐喊和深切的希望。封建礼教中的糟粕一日不除,受其毒害的人就世世代代无穷无尽也。
图片来源网络
网友评论